初中数学课程中二次函数的教学探究

时间:2022-09-25 01:40:27

初中数学课程中二次函数的教学探究

摘 要: 数学是一门包含逻辑学、代数学、几何学、积分方程、函数论等众多知识的综合性学科,一直在初中众多学科中占据重要地位,学好数学对学生以后学习有很大帮助,可以运用于生活实际,服务于社会。二次函数作为初中数学内容中的重难点,很多学生都表示对此头痛不已,本文就初中数学课堂学生学次函数的现状及如何让学生学好二次函数做了探讨。

关键词: 初中数学 二次函数 教学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处处会用到数学,数学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因此学好数学是十分必要的。由于初中二次函数内容比较抽象,需要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这让学生学起来很吃力,对二次函数学习积极性不高。为有效增强二次函数内容教学方面的效果,教师要加大对这一课程的重视力度,发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初中数学二次函数课堂学习现状

受传统课堂教学影响,在初中二次函数数学课堂上,很多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学习理解只停留在表层含义上,缺乏深层次理解。同时,函数解题方法复杂,逻辑推理性强,让部分学生对二次函数学习产生惧怕心理,遇到稍微有点难度的数学题就束手无策,对教师的依赖性强,缺乏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能力。

二、提高学生学次函数积极性的方法

初中二次函数是在数形结合基础上对数学的更深层研究,在初中数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很多学生对二次函数学习感到惧怕是因为没有彻底理解二次函数,只要深入理解后会发现生活中很多地方都可以用到它,学习起来很容易。为了让学生详细了解二次函数,可以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

1.让学生理解二次函数概念,转变思想。

很多学生一提到函数就表示自己没信心,潜意识里觉得二次函数是一门很复杂的课程,害怕甚至躲避接触它,教师要引导学生转变这种消极观念,让学生深入理解二次函数。如在生活中经常碰到一些二次函数的应用,教师可以以此举例,将生活渗透到课堂,让学生轻松接收二次函数的内容知识。比如要用20米的篱笆围成一个栅栏饲养小白兔,让学生探讨怎样使这个栅栏面积最大?解题思路就是设这个栅栏长为X米,那么宽就为(10-X)米,求栅栏面积就是长乘以宽,即面积y=x(10-x)=-x2+8x,这就是一个简单的二次函数公式。通过简单的事例,形象生动地表达课程内容,让学生轻松明白这个方程式中自变量和函数的意义,为以后二次函数的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一般二次函数表达式都为y=ax2+bx+c,可以让学生多方面认识二次函数,如顶点式y=a(x-h)2+或是交点式y=a(x-x2)(x-x2),让学生全方位了解二次函数,为解决数学题提供多种思路方法。

2.培养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思路。

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曾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只有让学生对二次函数课程感兴趣,才能投入其中,教学效果才会有效增强。二次函数课程理论性较强,不像其他课程可以穿插讲述一些有趣事物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注重思考、分析,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花费一番力气。如学习九年级下册《二次函数的图形与性质》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随便举一道题比如某学校大门是一抛物线型建筑,大门的地面宽度为8米,在两侧距地面4米的高处各有一个挂校园横幅的铁环,两铁环间的水平距离为6米,求校门的高度。这是一个很典型的运用二次函档氖学题,它的解题方式有多种,比如可以利用抛物线的两根式进行求解,可以建立直角坐标系,将数据点带入抛物线方程中求解,当然,还可以利用抛物线水平之间两点对称获得解析方式,还可以利用抛物线顶点式进行求解,只是一道题却又无数种解法。教师在二次函数教学课堂中,可引导他们自主思考,不要将答案和盘托出,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提高学习的兴趣,学会使用多种不同方式解题。

3.利用数形结合,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在函数的学习中,我们经常会借用图像研究函数的性质。在学习呈现抛物线形式的二次函数时,我们也可以结合图形,让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利用图像学习函数是函数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函数概念与性质的理解和掌握,在初中课堂二次函数的学习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图像的直观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例如让学生分析y=x2与y=-x2图像有什么特征。在两者相互比较的过程中,发现两者的不同之处,加深对二次函数的认识了解,充分挖掘学生观察力、思考力,以达到良好教学效果。

初中二次函数内容是初中数学课本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学好它能为未来高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教学基础,因此在初中数学二次函数教学中,教师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营造良好教学氛围,让学生学会打开思路,用多种不同方式解决数学问题。

参考文献:

[1]孙中霞.如何学好二次函数[J].初中生辅导,2014(09).

[2]朱佳英.探讨初中数学“二次函数”的教学实践[J].理科考试研究,2014(20).

[3]于石.关于二次函数实际应用的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05).

上一篇:“典赞·2016科普中国” 盘点年度科学事件 下一篇: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