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设计中的戏曲元素

时间:2022-09-25 01:14:32

动画设计中的戏曲元素

摘要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在电影技术引入中国之前,它作为一门高度综合的民族艺术广为流传,娱乐大众。戏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中国动画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由盛到衰。再到今天的繁荣,历经80余载,也曾以“中国学派”的美誉闻名国际,其之所以能得到动画界如此高的评价,与其结合传统戏曲艺术的人物造型、服饰、音乐等元素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从戏曲艺术出发,分析探讨中国传统动画中所吸取的戏曲艺术元素,以及动画创作中对戏曲元素的运用与提炼后形成的独特美学风格。也为动画创作之路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戏曲;动画;特征

一、动画人物形象中的戏曲元素

动画的英文Animation源自于拉丁文字根的anima,意思为灵魂,动词animare是赋予生命,引申为使某物活起来的意思,所以animation可以解释为经由创作者的安排,使原本不具生命的东西像获得生命―般的活动。

动画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艺术学科,它包含电影、美术、文学、音乐等。随着新图形时代的来临和卡通的成人化也使卡通题材更加多样化,并不拘泥于儿童题材,因此卡通的创作形式也必然是多样性的,这一点在卡通形象设计上有集中体现。拍摄于1956年的《骄傲的将军》被认为是“中国学派”的开山之作,在这部动画中大量借鉴了传统戏曲元素,从动画人物造型到人物角色、动态、配乐都有浓厚的戏曲元素的影子。卡通形象是整个卡通片或者漫画所塑造出来的,能折射整个中心内容的符号化形象,而戏曲中的人物也正是从多样的生活中所凝练出来的,源自生活并高于生活的高度概括与浓缩之形,因此戏曲与动画之间是有着某种共通性。在很多传统的中国动画中我们可以看到戏曲元素的运用。在此我们先对动画人物造型与戏曲元素的运用做一些探讨:

1 人物个性的符号化

人物内在性格特征的概括在戏曲当中体现为人物性格特征的外在表现上。戏曲人物形象丰富多彩、内涵深刻。如《三国演义》中对关羽形象的描写:身长九尺三寸,面如重枣,唇若抹朱,单风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这是一个忠义大将军的形象。在此是人物内在性格的外现。而动画形象当中这种人物内在性格的外向化,更加突出。我们往往从人物外形也能判断出其形象的性格特征。如动画片《九色鹿》中,弄蛇人的奸邪和忘恩负义与九色鹿的纯洁和神圣。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是对大善大恶在形象上的升华。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特点、个性鲜明,所谓的善与恶都一目了然。而戏曲当中我们通常所说的黑脸、红脸、花脸、青脸、蓝脸。这些脸谱的颜色同样具有一定象征意义,代表特定的人物性格。如黑脸的包公刚正、果断,红脸的关公英勇、正义,白脸的曹操奸诈、多谋,其都是对人物个性特征高度提炼后的浓缩。

2 外形的意象化

所谓意象化,是人的主体精神的对象化。戏曲演员本着自由精神站得比自然要高一层,并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念来处理自然时,就会产生意象化。这在卡通造型的方式上也是常见的,同时其更个性、更意象。对意象化的卡通形象我们并不要求其像某物,或者一定要找出其原形,它可以是现实生活中具体物的夸张变形,也可以是设计师观念的表达,甚至可以是人们臆想出来的某些形象,如中国传统龙的形象就是这种意象的化身。同时,我们也发现意象化的图形往往使人记忆更深刻。借助意象化的人物我们可以将其性格特征中的某部分夸张、升华,可以是某一类人或者个别人物性格的集中体现,使观众更易于理解和认知。

3 概括

戏剧脸谱以“象征性”和“夸张性”著称。而夸张与变形在卡通造型中是我们常用的手法,其体现了卡通造型语言的独特。卡通造型中夸张与变形是其灵魂,通过夸张和变形可以让我们平时所熟知的一些形体更加典型,更易于传达感情和增加叙事效果。夸张有无穷的魅力,其主要功能在于强化视觉效果,制造幽默诙谐的气氛。强化效果则是突出人物特征,使其形象更加鲜明,更易于解读。而变形则是根据动画家独特理解与构思所赋予对象的装饰化变形,使形体在保持原有特点的前提下又有新的突破。在《骄傲的将军》一片中。就大量借鉴了中国传统戏曲元素,人物造型上吸取了戏曲的脸谱艺术,如将军用的是大花脸,师爷则用的是二花脸,都是对人物形的高度概括。

二、戏曲脸谱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运用

戏曲中的脸谱艺术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其得以传承发展,并应用于动画角色设计中,和其具有的深厚历史文化价值是分不开的。1964年完成的动画片《大闹天宫》,是我国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该片一经上映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获得了多项国际国内大奖。《世界报》评论:“《大闹天宫》不但具有一般美国迪斯尼作品的美感,而造型艺术又是美国迪斯尼作品所做不到的,它完全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这部充满了传统中国意味的艺术作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中国学派”动画创作的标志,并把中国动画推向了一个时期的巅峰。《大闹天宫》中的角色设计是由漫画家、装饰画家张光宇老师进行创作的,其中大量吸收了戏曲脸谱、传统版画的艺术精华,并配以极具装饰风格的背景设计。而在孙悟空的造型创作上,其基本延续了他在20世纪40年代的漫画作品《西游漫记》中的造型,将京剧脸谱、民间玩具、民间年画中的造型熔于一炉,简化京剧脸谱中脸的色块,采用单纯的原色――红、黄、蓝、绿、白等,用墨、色、线加以统一,形成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猴王的动画造型。

“象征性”和“夸张性”一直是戏曲脸谱的一大特点,它将角色的个性与特征高度地概括、浓缩为具有代表性的色彩与形象并糅合于角色脸谱当中,通过夸张和变形的图形来展示角色,刻画出角色的特征与品性。如脸谱中常用的黑、红、黄、白就是对人物性格的高度体现。公正忠孝者的脸谱多以红为主色;奸邪者以白为主色,表现角色的凶险丑态。在《天书奇谭》当中贪财的县太爷,就是戏曲当中典型的丑角脸谱。他的脸谱颜色以白色为主色,占据了脸的二分之一,甲字脸,八字倒眉,眼睛十字似钱眼,让人一看形象就是奸邪、小丑之相。实际上不管在戏曲还是动画中,人物的这种鲜明形象特征都能帮助观众很好地理解剧情,让观众一看人物外形,就能对角色性格有所了解。

动画片《骄傲的将军》当中,将军的大花脸则是借鉴京剧脸谱,以白涂满整个脸,至两颊,以墨勾出眉、眼等。在京剧中“大花脸”属于“生”“旦”“净”“丑”当中的“净”。“净”是舞台上具有独特风格的人物类型,以脸部化妆最为丰富。“净”因面部化妆要用各种色彩和图案勾勒脸谱,所以又俗称“大花脸”。这样的形象虽有文武善恶之分,但在性格气质上都近乎粗犷、奇伟、豪迈。所以在京剧中多为将军、神化人物或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

戏曲脸谱中的鲜明色彩,富有装饰意味的图案和对人物艺术性的表达,都是动画可以借鉴和吸收的优秀元素。这种特殊的戏曲语汇,别具风格的艺术效果和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为中国动画早期的民族化风格以及“中国 学派”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养分。

三、戏曲服装与动画角色

戏曲服装作为戏曲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的特点,并遵循一定的造型原则。而人物服饰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折射出该戏剧的年代、背景、戏剧风格等。因此不管作为戏曲人物服饰还是动画中人物造型时的服装设计,都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戏曲在长时间的发展中总结出了自身的一套服饰特征,有着自己的“程式化”特点。这在动画当中也是可以借鉴参考的。中国传统戏曲当中服装的“程式化”特点,即是成套设备,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演出条件也是有密切关系的,为了使一套衣服能用于多台戏曲,所以戏曲当中的服饰也具有相当的概括性,能代表某一类人,因此“程式化”的戏曲服饰能通用于各种传统的剧目的演出。而正是这种“程式化”的戏曲服饰能更好地作为人物特征的标志出现在舞台上。不同的人物形象因为不同的地位、年龄、性格,而在服装样式、色彩、图案上均有严格的区分。“宁穿破,不穿错”就是这个意思。正因为戏曲程式化的服装特点,而使舞台上的人物形象鲜明,观众容易识别,角色一登场,从他们的穿戴中即可以识别他们不同的身份、地位、年龄和性格特性等。

《大闹天宫》被公认为我国电影史上最具民族特色的动画片,达到了至今也难以超越的艺术地位,而《大闹天宫》的成功正是来源于对传统元素的继承与再创造,其中展现出的浓郁民族艺术风格将当时的中国动画推向了一个高峰。《大闹天宫》中运用了非常多的中国传统艺术,从剧本到人物造型、背景设计、音乐等。而出自《西游记》的《大闹天宫》所描写的故事本就在民间流传了千百年。动画中的人物造型设计参考了戏曲人物服装、脸谱、民间年画而来。影片的音乐则借鉴了民族戏曲音乐的精华。影片中武打动作采用了京剧等舞台艺术中具有表演性的程式化动作,所有的这些元素成就了《大闹天宫》的地位,也赢得了世界的赞誉。其中动画创作者之一的张光字在《谈美术片的美术创作》一文中写道:“在动笔的同时还应运用戏剧的手法为角色创作出性格。首先是开脸,注意眼神以及眉宇间的善良和邪恶,鼻形与口形的美与丑的勾法,也能左右性格。其次是塑造全身的形状……”

四、动态借鉴

动画是运动的艺术,动画之所以吸引人。靠的不仅仅是出色的人物形象和华丽的舞台背景,更源自于对动画角色的动作刻画。而在Animation一词的解释中也有赋予生命的意思。动画大师诺曼・麦克拉伦说过:动画不是“会动的画”的艺术,而是“画出来的运动”的艺术。这与戏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戏曲舞台是一个假定性的环境,他不同于自然生活中的故事发展,一切“动作”与“环境”都是假设的,如出场、打斗、骑马、列队都是事先所假设好的。因此戏曲动作有一套程式化的动作,他是艺术家们从生活当中所提取出来,经过人为加工和艺术处理后所得。“动作是戏剧的根基。”这是美国戏剧理论家劳逊说的一句话。特别是戏曲舞台的“动作”更是如此,在早期,老一辈动画艺术家中有不少人就为了做出好的动画而钻研戏曲。在对动画导演胡进庆的采访中有一段:“为了琢磨《骄傲的将军》片段中的身段动作,他(胡进庆)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向京剧老前辈陈富瑞学习京剧功架;为了摄制《金色海螺》,他向李梦云学习花旦身段。”也正是前人的不懈努力和执著精神才创作出了这些优秀作品。

五、结语

在中国动画的发展史上,我们可以看到,与动画不可分割的传统艺术之声,将曾经的中国动画带上了一个高峰,而戏曲艺术在动画中的引入,强化了动画的美学风格,突显了独特的民族特色,也正是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造就了曾经的“中国学派”。而被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之一的中国戏曲,经由几百年的发展,借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为生存土壤,发展出了一套自身完善的模式,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其中也包含了极为丰富的文化现象。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是时间和空间的艺术综合,这点与动画不谋而合,研究二者关系,在动画创作中合理地借鉴与运用,将传统戏曲元素融入到现代动画设计中去,使这种既具有历史特征又散发出独特民族艺术文化气息的大众艺术形式,得以更加长久地生存和发展。

上一篇:比较林语堂与劳伦斯的性描写与自然观 下一篇:浅谈心理暗示对电影情节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