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习得研究中的词汇深度知识测试

时间:2022-09-25 01:10:57

二语习得研究中的词汇深度知识测试

摘 要: 本文概述了词汇深度知识的理论框架,介绍了目前研究中较有影响力的或常用的词汇深度知识测试方法,并对其进行了简要分析,希望对今后的词汇深度知识研究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 二语习得研究 词汇深度知识 测试方法

1.引言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对人类交际及语言学的研究至关重要。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对二语词汇习得的研究逐渐成为二语习得研究领域里的一个热点。一直以来,对二语使用者或学习者词汇知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词汇的广度,即词汇量的大小方面。在研究中人们发现,学习者词汇量的大小可能对语言能力的某些部分有较强的预测力,但仅靠词汇量的多少并不能完全了解、测试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更不清楚他们对所习得的词汇的掌握程度。因此,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国内外对词汇习得的研究开始从量扩展到质,从关注学习者词汇的广度知识进入对二语词汇深度知识的研究。但如何对学习者的词汇深度知识进行测量,使用怎样的测试工具才能尽可能真实反映受试者的词汇深度知识,成了广大研究者面临的问题之一。

下面,笔者将从词汇深度知识的两种理论框架谈起,对前人研究中的几种主要的词汇深度测试工具进行概述,希望对今后的词汇深度知识测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2.词汇深度知识

词汇深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是词和怎样才算认识一个词。对词汇深度知识的界定,国外有许多不同的观点,根据其研究方法主要分为两类。

一是发展法(development approach),持该观点的学者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词汇知识,他们把词汇知识视为一个由不同水平和知识面组成的连续体,所调查到的词汇知识不过是词汇习得过程中某一特定阶段词汇知识的反映。该观点通过“等级表”来表示某个单词的习得所经历的不同发展阶段。

二是维数法(dimensional approach),持该观点的学者按词汇知识的构成成分分类描述,分析构成一个词全部知识的意义和用法的不同方面。这一观点最早源于Richards(1976)提出的完全掌握一个词需要具备的各种知识。Nation(1990)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更为具体的词汇知识体系(word knowledge framework),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词的口头形式;2)词的书面形式;3)词的语法形式;4)与其他词的搭配;5)词语使用的频率;6)词的文体适当性;7)词的概念意义;8)与其他有关词语的联想。Nation把上述八个方面的知识都放到了接受性和产出性这个二维尺度上来考察,每个方面的词汇知识都对应接受和产出两类要求。

3.词汇深度知识测试

基于上述两种不同的观点,研究者们用不同的方法来测试学习者的词汇深度知识。

3.1词汇知识等级表

Paribakht & Wesche(1993)的“词汇知识等级表”(Vocabulary Knowledge Scale,简称VKS)在持发展法观点的学者中得到广泛运用。该表把词汇知识分为五个等级:一级:根本没见过该词;二级:见过该词但不知其义;三级:能正确给出该词的一个同义词或母语对应词;四级:能在句中正确体现该词的意义;五级:能在句中正确体现该词的意义,并没有语法错误。它的格式如下:

在这个量表中,学习者汇报他们对某个单词的掌握程度,这样的量表体现了词汇习得的渐进性,能够捕捉到个体词汇的连续性发展的实际情况。VKS的目的不在于估测综合性词汇知识而在于了解和掌握单词学习的初始阶段或水平。由研究者根据此量表所做的相关调查可见,VKS具有一定的效度,又允许短时间测试一定数量的单词,具有很多优点。但设计者自己也指出,这种测试取决于受试的“自我报告”或有效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结果的可信度。而且一旦测试的词过多,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又将大幅度下降。这些也许是国内研究者较少使用VKS作为词汇深度测量工具的原因之一。批评的意见还集中在另一点上,即这五个层次是否真正代表了人们习得词汇的自然过程,以及这五个层次之间是否是等距的递进关系。因此,VKS还需要进一步的修改以提高其信度和效度。

3.2词意关联与搭配

而按照维数法的观点,词汇深度知识涉及了八种知识类型和“接”、“产”两种能力的结合,要把每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都进行测试就目前而言还很难办到。因此,目前的词汇深度知识测试大都只涉及词汇知识八个维度中的一部分,而且测试的词汇的数量也有限。

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是Read(1993)提出的一种测量词汇深度知识的方法:词意关联与搭配(Word Associates Test)。测试题如下例:

sudden

方框中有8个词,只有4个是正确的,左框中的词可以帮助解释“sudden”的意思,右框中的名词可以用在“sudden”之后,构成短语或句子,要求被试选出这4个正确的词。

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制作较简便,也易于评分,短时间内能测试较多的词汇,从而扩大了抽样的样本,测试的可信度也提高了。在上面的例子中,左边和右边各有两个正确的答案,但是在一些项目中,会出现左边有1个正确答案,右边有3个正确答案,或者左边有3个正确答案,右边有一个正确答案的情况,这样的设计也降低了靠猜测答对的因素。因此在词汇深度知识的相关研究中被广泛应用。但是该方法只测试到了词意关联和搭配方面的接受性能力,考察的面还是比较窄的,而且没有涉及“产出”这个词汇深度知识中的重要方面,不能不说是一个不足。另外,这个测试的设计也不能避免猜测的成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影响信度。

3.3结合语境多项选择

还有一些研究者,如李晓陆(2004)则采用了综合性语言水平测试中的词汇测试题题型作为词汇深度知识的测试工具,吕长f(2004)也采用了高校新生英语分级测试试卷中的词汇测试题及完形填空中的词汇题来测试词汇深度知识水平。采用这样的测试方法的优点也在于易于操作,既可以增加所测试的词汇的数量,也可以设计不同的题干来考查词汇各个方面的知识,同时客观性很强,便于评分。但这个方法有个很明显的缺点就是准确性不高,很难排除猜测的因素,为了尽可能减少学生使用排除法等方法答题的机会,需要非常细心地设计选项,这又增加了测试的成本。同时这样的测试方法涉及了词汇测试中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即词汇测试要不要语境的问题。尽管人们普遍接受语境在词汇学习和使用中的不可缺少的作用,但这是否就意味着脱离语境测试学习者对词汇的理解就一定是没有效度的呢?加入语境,受试者作出的选择很有可能是根据对语境的理解,特别是在完形填空这类题形中,测试的实际上是受试者的多种语言能力,甚至是智力,这样得出的结果又能否完全说是受试词汇知识的体现呢?因此用上述方法作为词汇深度知识的测试工具的合理性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3.4翻译法

另外还有一些方法被用作词汇深度知识的测试工具。如翻译法,要求受试进行词汇短语的翻译、句子的翻译甚至短文翻译,包括从L1到L2或L2到L1的翻译。翻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测试受试对词汇意义、搭配等的理解,也可以测试他们词汇产出的能力,但其缺点也比较明显,特别是很多学者认为,翻译不仅需要语言知识和能力,它还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所以翻译不单是反映一个人的语言能力,还有其它能力,用它来测试词汇并不适合。

3.5写作法

也有研究者用写作来考察受试的词汇深度知识。最著名的是计算受试者作文中出现的不相同的词汇总数除以作文的总字数,用得到的结果来反映受试者的产出性词汇量。同时也可以通过分析受试者作文里对词汇和惯用搭配等的运用来考察他这些方面的词汇深度知识。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缺点,主要是需要除了语言知识外,写作还需要其它很多能力,而且写作的题目对于每一个受试者可能难易程度会不一样。所以,如果一个人的写作比较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的词汇深度知识掌握得比较好,但是如果反之则难以作出相反的判断,因为可能是受试者对所给题目不熟悉的缘故。另外,少量的写作测试不具有说服力,要提高信度必然要尽可能地做多次写作测试,这也无疑增大了测试的成本。

3.6综合法

为了尽可能多地考察词汇深度知识的各个方面,也有研究者采用各种题形综合的方式,用不同的题形考察词汇深度知识的不同的方面。如刘绍龙(2002)在对词汇深度的习得模式进行的调查研究中采用了如下的方法:

上例考察了受试者对“change”一词的前缀、后缀、意义、词性、习惯搭配这多个方面的掌握,可以说是比较全面地测试了受试对这个词掌握的深度。但这样的测试设计成本较高,也很费时,一次只能测试很少量的词汇,因此选择这种方法测试词汇深度需注意被测词汇的选择。这样的测试适用于对某一特定的词汇或一部分词汇如一些高频词的深度考察。

4.结论

对词汇深度知识的研究可以非常细致和丰富地描述学习者的词汇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但是通过本文对各种词汇深度知识测试方法的综述可以看出,这类研究在操作上是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而且由于实验性质的影响,能研究的词的数量总的来说还是比较有限的。可以说对词汇深度知识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词汇深度测试,从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要克服现有测试方法中的不足在现阶段还有一些困难,这需要研究者们不断努力,争取今后在词汇深度测试方面能有进一步的突破。

参考文献:

[1]Liu Shaolong.Researching L2 Word Knowledge Depth and Its Acquisition Pattern:A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Chinese EFL Learners in the Classroom Setting[D].Unpublished PhD. dissertation at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2002.

[2]Nation,I.S.P.Teaching and Learning Vocabulary[M].New York:Newbury House,1990.

[3]Read,J.The development of a new measure of L2 vocabulary knowledge[J].Language Testing,1993,(10).

[4]Wesche,M.& Paribakht,T.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ading comprehension and second language development in a comprehension-based ESL program[J].TESL Canada Journal,1993,(11).

[5]李晓陆.习得模式对深度习得的影响:一项基于中国大学生英语词汇习得状况的实证研究[J].外语研究,2004,(5).

[6]刘绍龙.论二语词汇的习得与发展:基于实证调查的词汇知识发展差异假说[J].外语教学,2003,(6).

[7]吕长f.词汇量与语言综合能力、词汇深度知识之关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2).

[8]马克莎.第二语言词汇知识深度研究概述[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5).

[9]肖善香,刘绍龙.论二语词汇深度习得及其研究的若干问题[J].暨南学报,2003,(1).

上一篇:泰山古代文献的文体种类分布 下一篇:中职语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