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临床效果研究

时间:2022-09-25 11:59:45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临床效果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入住我院小儿内科的秋季腹泻患儿100名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然后再按照住院号随机抽取50名患者作为实验组,即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另外50名患者作为对照组,即纯西医治疗组。治疗满3个疗程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并进行记录,然后将两组患者的疗效情况输入数据库,进行两组患者疗效的比较。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录入与分析,两组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的均衡性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采用横乘列联表的卡方检验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卡方均衡性检验,χ2值为55.25,p>0.05,说明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衡可比。经过卡方检验,两组疗效的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其疗效较好。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小儿秋季腹泻;临床效果

腹泻病是小儿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尤以秋季腹泻多见。秋季腹泻80%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1],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频繁呕吐、水样腹泻、轻度脱水和酸中毒。秋季腹泻在中医上属于泄泻范畴、多为湿热泻型。小儿脾常不足,日久易导致脾气亏虚,脾气运化水湿,运化失利,水湿内停,腹泻反复不愈,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2],严重危害儿童的健康。本院探索性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现将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2年6月到2012年12月的入住我院小儿内科的秋季腹泻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源,研究对象的入选标准为:①所有患儿的诊断符合以下标准:西医诊断符合第七版《使用儿科学》里的诊断标准(秋、冬季发病,有消化道或呼吸道感染病史,大便次数增多,量多,呈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中医诊断符合《中医儿科学》中湿热泻诊断标准;②患儿年龄在6个月-24个月;③排除细菌感染性腹泻、非感染性腹泻患者;④排除患有其他消化道疾病,可能影响本次试验结果的患者;⑤排除有严重过敏史者;⑥与患儿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本次研究。

1.2 抽样方法

从符合研究对象入选标准的秋季腹泻的患者中按照住院病例号比对随机数字表随机抽取研究对象100名,然后再按照住院号随机抽取50名患者作为实验组,即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另外50名患者作为对照组,即纯西医治疗组。

1.3 研究设计

本次研究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和纯西医治疗,治疗满3个疗程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并进行记录,然后将两组患者的疗效情况输入数据库,进行两组患者疗效的比较。

1.4 干预手段

(1)对照组:根据脱水情况给予补液,轻中度脱水口服补液,中重度脱水静脉补液,并纠正离子紊乱,静脉滴注利巴韦林,口服蒙脱石散(12个月以内的患儿每次1/3袋,每日3次口服;12个月到24个月的患儿每次1/2袋,每日2次口服;),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并合理喂养。

(2)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中药组方为:葛根、黄芩、大腹皮、滑石、杜仲炭各15 g,黄连5 g,五味子、藿香、佩兰、佛手、甘草各10 g,桂枝7 g。水煎浓缩,3~6个月的患儿每次10 mL,12个月以内的患儿每次15 mL,24个月以内的患儿每次20 mL,每日2次。给药方式:用20 mL或50 mL注射器抽取适量适温秋泻灵合剂,注射器连接头皮针(剪去注射针头)一端,用石蜡棉肛周及头皮针,将头皮针另一端插入,将药液缓缓推入,推入时间1~2 min,推入时观察患儿耐受情况,推完后抽出头皮针。

1.5 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判定标准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来判定,共分为三个等级:

(1)显效:治疗72小时后,患儿症状体征消失,大便次数及性状恢复正常;

(2)有效:治疗72小时后,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大便次数减少,性状基本恢复正常;

(3)无效:治疗72小时后,症状体征及大便次数无改善或加重。

1.6 资料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录入与分析,两组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的均衡性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采用横乘列联表的卡方检验方法进行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均衡性研究结果

50名纯西医治疗患者组中,男孩35名,女孩15名,年龄在12个月以下的有21名,年龄在12-24个月的患儿有29名。

50名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组中,男孩33名,女孩17名,年龄在12个月以下的有22名,年龄在12-24个月的患儿有28名。

经过卡方均衡性检验,χ2值为55.25,p>0.05,说明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衡可比。

2.2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

中西结合治疗组中,显效41人,有效5人,无效4人,纯西医治疗组中,显效26人,有效19人,无效5人,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结果如下表所示:

3 讨论

本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效果显著,采用中药合剂中葛根升举清阳,黄芩、黄连清热燥湿,藿香、佩兰、佛手醒脾化湿,滑石清热利湿,五味子、甘草酸甘化阴,桂枝、甘草辛甘养阳,大腹皮行气消胀,杜仲炭补肝肾固元,甘草调药和中,固护脾胃,共收清热利湿,醒脾止泻之功。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方中藿香、佩兰、佛手对胃肠有解痉及止泻作用,黄芩、黄连对病毒有明显抑制作用,杜仲炭有增强免疫力及利尿作用。能够明显缩短秋季腹泻的疗程,且在退热、改善腹胀、减轻腹痛、止呕及促进食欲等方面疗效确切,通过中药外敷方式给药患儿易于接受,操作简单,药源丰富,价格低廉,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46-256.

[2] 杨梅,陈兰举.轮状病毒非结构蛋白的研究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10(19):1520-1522.

上一篇:新生儿疫苗接种安全护理管理方法与体会 下一篇:小儿麻疹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