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教学形式在高校校内网发展的SWOT分析

时间:2022-09-25 10:23:25

慕课教学形式在高校校内网发展的SWOT分析

摘要: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由世界上最顶尖的大学和最优秀的网络学习平台结合产生,慕课三大平台与世界上2%最优秀的高等院校合作,上百所国内高等院校只能望洋兴叹。这种慕课形式在高等院校教学发展中被论证是必要的,建设符合校情并使之内容多样化、高度针对学生的慕课平台,本文从SWOT分析法入手,针对慕课形式在我国高校校内发展优劣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慕课形式;SWOT分析;校内慕课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9―0102―02

一、慕课在国内的发展现状

慕课所坚持的信念是将世界上最为优质的教育资源送达地球最偏远角落。当前,世界很多国家都已加入到推动“慕课”的潮流中。2013年慕课正式进入中国,全国2%最为优秀的高校加入在线教育平台edx。同年7月,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相继加入coursera,这些与国际接轨的慕课平台不能完全满足和适应国内的需求者和学习者。随后不久,国内高校雨后春笋般密集成立高校慕课联盟,相对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联盟包括:由上海交通大学宣布,C9高校及同济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共建中国“慕课”;由深圳大学主导而成立的全国高校UOOC联盟;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WEMOOC。这些联盟对中国在线教育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联盟机制汇集成员优势,遴选优秀教师,建设大规模网络开放在线课程,为联盟高校学生及社会学员提供课程学习的选择和服务。

世界上的两大慕课机构对国内高校门槛较高,课程以英语授课为主,课程的适应性、学习效果、内容的丰富性、整体的模式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使其更加适合国内学生的学习习惯。迫切需要国内高校建立针对本校的慕课平台,更加适应于中国学习者的学习。通过SWOT法,对慕课形式在校内网发展趋势及优劣势、外部生态环境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二、慕课形式在校内发展的SWOT分析

(一)校内网慕课教学形式的优势(S)

1.慕课可以视为一种在线的教育模式,系统地将一门课程通过巧妙地引入知识点、疑点、难点连接整门专业课程的知识结构,突破传统章节目录形式的刻板知识组织结构,有利于学习者针对性学习,快捷索引知识点、难点、疑点,系统性地掌握一门专业课程。结合专业课程大量辅助学习材料对应知识点,最大限度地向学习者所在的学习视角延伸。丰富的辅助学习材料不单是堆砌出来的文字和图片内容,由教研室优秀教师通过甄选和编写参考资料与视频资料,按照对应知识组织结构分类放置于视频关键点上,对学习者来说只有在掌握了一定的课程内容后才可以继续学习。这种任务式的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学习过程完全交给学生掌控。

2.以往校内网站仅仅是提供给教师、学生例行通知、校内新闻等方面的网站一般,这种单一的网站功能极大地浪费了学生浏览学校网站的机会成本。迫切需要在校内网络中建立慕课平台,改变并且丰富学生学习时间、地点、方式,超越时空局限,使本校学生更加方便地获取知识。教师可以随时获取学生的学习进度,针对大数据处理分析的数据指标进行科学的改变布置、增加、维护、修改资料数据等操作,对于学生的学习掌控可视化是前所未有的。本校学生在校内可以随时与主讲教师线下交流,这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当下国内高校的图书馆建设基本实现了图书馆数字化,可以在线上阅读学习。将数字化图书馆的成果应用于慕课平台中,同时校内的慕课平台与国家级图书馆和中国知网数据库相互链接,将单一的一门专业课内容扩展至最大知识量,最为直接地接触到前沿的科学技术,集聚针对性的内容便于教师和学生操作学习和交流。

(二)校内网慕课教学形式的劣势(W)

1.慕课对大学的影响十分深远,但当前高等教育界对它的认识并不一致。在地方高校中发起“优课联盟”的深圳大学校长李清泉说,很多大学教师认为“不见面的学习是瞎扯”,正如多年前人们并不相信互联网上可以买到好东西一样。这是慕课自诞生起就伴随着的先天劣势。

2.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掌控教学过程的难度与讲授速度,教师只需要将自身知识储备和授课经验主动地灌输给学生,适应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消化过程,再辅以习题训练。慕课的教学授课形式改变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学习能力个体差异被放大出来,学习效果不再是传统授课的平均值,学生个体学习能力导致学习效果进一步扩大,对于主动性强的学生来说慕课是极好的学习平台。然而,对于一部分学习能力不强更适应于教师灌输式的学生显得不利,同时在线教学缺乏有力的约束力,导致学生长时间面对电脑屏幕没有互动,一个人的学习变得枯燥、疲劳。

(三)校内网慕课教学形式的机会(O)

1.慕课平台的课程内容针对高校校内学生布置,比如线上教授学生实验室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等常规基础知识,在进入实验室之前,教师就已经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有针对性地对部分需要帮助的同学进行进一步的指导。节省了大量重复性的时间专注于正课的教学,节约教师的有限时间,投入更多精力到科研、教学改革上。授课内容可以适当地放开收看权限,开放优质视频资源,让社会上更多的学习者可以学习,大学的职能通过慕课平台的建设拓展,让大学承担起服务社会的职能。国内各个高校所开设专业在不同领域内各具优势,比如中医类院校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在开设普通高等教育的同时,慕课为普及中医传统知识带来新的生机,排除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慕课为高等教育打破了教育壁垒,让更多人充分地享受获取知识的平等权利。

2.教师在慕课平台上制作出自己的课程,有效地对知识进行传播,对于学校本身来说就是推广和提高影响力的机会,创造自身价值的同时也是提高自身的一个过程。一门优质的慕课在网络平台上可以获得全世界对这门课程的关注和学习,颠覆了传统高校服务于本校的办学常规,将视野更加开放于全国到全球的教育发展中。

(四)校内网慕课教学形式的威胁(T)

1.外部因素:社会上的学习者如何获得慕课课程资源成为难点。慕课发展离不开大量的资金支持,慕课本身无偿提供给学习者,大部分资金来源于高校内部,有限的开发力度导致优质的视频资源制作受到一定的阻碍。在线课程离不开视频这个载体,需要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合成,并且制作一门课程的周期很长,需要高校内部有一支设计创作团队,独立去为学校教师创作视频,而组建专业的设计队伍不是每个高校都具备的条件。学习者完成慕课后如果没有学分和相应教育政策出台,慕课将失去最为有力的支撑,甚至衰退。同时,硬件设备的需求与维护也威胁到慕课的发展,在线课程需要良好的服务平台、高速的校园网络,服务器的硬件提升更是阶段性的必需品。

2.内部因素:高校校内网慕课内容不够丰富,有些专业课程必须面授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必须意识到,我们课程的受众是互联网一代,必须转变观念,迎接“慕课”所带来的变化。李清泉说,针对当前这项课程缺乏强制性的问题,今后的“慕课”有可能是“学分”加“文凭”的结合,这也可能是高等教育即将迎来的革命性变化。

[参考文献]

[1]巩学梅,陈振,张新光.慕课(MOOCs)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探讨[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4(03).

[2]陆赛茜.慕课的发展现状与前景[J].新媒体与社会,2014(01).

[3]曹良亮.在线学习中的交互设计――以交互结构为核心的交互设计方法[J].中国远程教育,2010(01).

[4]陈丽.术语“教学交互”的本质及其相关概念的辨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4(03).

[5]袁莉,斯蒂芬・鲍威尔,马红亮.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国际现状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03).

上一篇:包豪斯设计教育体系对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启迪 下一篇: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路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