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

时间:2022-09-25 08:56:49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

〔关键词〕留守儿童;语文教学; 良好个性

在农村学校,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无法开展起来,心理辅导课、心理咨询没有列入农村学校工作。农村学校又因大多是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令人担忧。不良的个性心理品质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针对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薄弱,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突出这一现状,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成了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主要是指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在情感、意志、性格和品格等方面得到和谐的完美的发展。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结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现状,挖掘有利心理因素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呢?我想谈谈以下几方面的做法。

一、充分利用教材内容,激发学生情感

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家庭教育缺失,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大多数孩子一年甚至几年才和父母团聚,他们大多情感淡漠,缺少激情。再加上农村学校教育还存在很多不足,管理单一,学校无法用温暖来弥补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的缺失,这样更加导致了留守儿童的情感缺失。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以课文为载体,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去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我在教授朱自清的《背影》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在深深感受朱自清父子情深的同时,去捕捉自己那份久远的亲情。课文中父亲爬月台时的背影那最动情的瞬间是课文的重点部分,我要求学生说说自己的父亲有没有平时被我们忽略了的感人之举。很多学生谈到了暑假里到父母亲那儿玩,父母是如何关照他们,尤其是回家时父母送他们上车时的情景,觉得与《背影》非常相似。在课堂教学的拓展延伸部分,我设计了一个温馨情境环节,就是让学生在动情的歌曲《一封家书》播放中修改歌词,以情激情,学生的情感在这个环节达到了高潮。学生是这样修改的: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吗?现在工作很忙吧,身体好吗?我现在在家里挺好的,爸爸妈妈你们不要太牵挂,以前儿子不太听话,现在懂事他长大了。爸爸妈妈多保重身体,今年春节一定要记得回家。这堂课就在孩子们对父母亲深深的思念中结束了,学生们的爱被唤醒,亲情的美好再一次激荡着他们的心灵。

二、坚定语文学习信念,培养学生意志

农村孩子,尤其是留守儿童,由于各种因素所致,家长不够重视学习,造成他们大都学习目标不明确,有的学生小学时基础差,升入初中后,学习任务加重,他们措手不及,无从应付,结果他们没有学习上的成功体验,一次次失败,让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产生厌学情绪。上课有睡觉的,有搞小动作的,有大声说笑的,有的甚至逃学。放任自流、自制力差等不良意志特征在留守儿童身上表现突出。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寻找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坚定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注重学生的意志培养。比如在课堂答问、讨论和练习中,都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和进步,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更要用“放大镜找优点”,哪怕是点滴进步也要予以表扬,使他们尝到“跳一跳,摘到桃”的甜味。可以借助榜样示范,比如宣传卓有成效的语文学习尖子的勤学精神和学习经验,以此给学习困难学生鼓劲打气,指明方向;同时语文老师自己也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以良好的意志品质影响学生。还可以引导基础差、困难大、情绪低的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攻克阅读、写作中的一个个具体困难,取得一点一滴的进步,通过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成效来坚定他们学好语文的信心,增强他们的意志。

三、借助文学形象教育,塑造学生性格

由于留守儿童缺乏关爱和交流,众多孩子存在性格缺陷。他们在性格和情绪方面表现极不稳定,固执、孤僻、为人处事不和群,多疑敏感、暴躁,对自己的评价低,自信心不足,遇到挫折焦虑不安,不知所措。一个人的性格并不是天生的,而与后天的环境、教育以及个体实践活动密切相关,是与客观实际相互作用的结果。语文教育对于人的性格形成关系极大,特别是语文教材中的文学形象会对学生的性格方面的情感特征、态度特征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文学形象的性格去培养学生的性格。人物形象所体现出来的英勇不屈、大公无私、见义勇为、舍己为人、善良正直、谦虚谨慎、勤劳俭朴、严肃认真等优良性格,时刻震撼着学生的心灵,应当激发他们效法模仿。如学习《小桔灯》,教育学生学习小女孩在困境中仍保持那种镇定、乐观、坚强的性格;学习《信客》,教育学生学习信客无私奉献、坚守诚信、宽容他人的性格特点;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让学生感受正确对待困难,在困难面前不馁不躁,沉着应付的坚毅性格。也可以通过日常的听说读写训练,在性格的理智特征和意志特征方面对学生进行持之以恒的磨砺,比如书写要工整准确,不要马虎潦草;观察要细致精确,不要粗枝大叶;按时完成作业,勇于克服困难,处事果断坚定等。

四、多种途径渗透心育,健全学生品德

留守儿童由于不良的个性品质导致了他们在品行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尤其在男生身上问题表现得比较突出。他们放任自流,不服管教,违反学校纪律,如迟到、旷课、晚上外出不归、打架、吸烟、喝酒等。这些行为严重影响到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语文教学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品德培养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应当通过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力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1)课堂教学熏陶学生。课堂教学是语文渗透心育的主要阵地。首先,教师要具备健康的心理品质,应保持一种稳定、积极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这样学生的紧张情绪才能得以缓解,对立情绪得以淡化,自卑情绪得以扭转,竞争情绪得以激发。其次,阅读教学要渗透心育,比如精心设计导语,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之从中受到感染;分析关键词句,讲清重点语段,引导学生深刻领会课文的思想底蕴。还可以在作文教学中突出心育,引导学生紧密联系学习、生活和思想实际,说真话,抒真情,把作文与做人有机结合。(2)课外活动感染学生。根据大语文教育观的思想,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课外活动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时收效往往比课堂教学更为明显。比如,为庆祝祖国六十华诞,班上举行了“祖国,我为您骄傲”的作文比赛,学生精心准备,利用课外时间翻阅大量祖国六十年巨变的资料,在作文里,他们发出了“报效祖国,发愤图强”的最强音。学生的心灵在这次比赛中受到震撼,思想境界得到了升华。诗歌朗诵会、学演课本剧等培养了学生把握人物形象的细腻情感;登山、参观游览活动,开阔了学生的生活视野,登上高山之巅,真正领会到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人生境界。这些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语文课堂,又磨砺了学生敢于竞争、勇于人先的坚强意志。语文课外活动中的德育,内容上总是寓教于乐,形式上也是喜闻乐见的。(稿件编号:091130007)

(作者单位: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七里桥镇中心校,426100,电邮:)

上一篇:架起理解的“连心桥” 下一篇:“关键事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