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校图书馆素质教育的对策

时间:2022-09-25 07:35:24

提高高校图书馆素质教育的对策

摘 要: 本文论述了素质教育理论基本内容,研究了高校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对图书馆如何开展素质教育提出了几点对策。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素质教育 对策

一、素质教育及其重要性

素质教育是指按照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以开发学生的潜能,全面提高受教育者基本素质的教育。素质教育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强调培养能力,发展个性,而不单单是分数。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教育思想,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

素质教育是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开始是针对“应试教育”下的中小学,后来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扩展到各级各类教育,成为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思想。1995年,原国家教委在武汉召开了“加强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研究会,决定在全国部分高校中开展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试点工作。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指出,素质教育应贯穿于高等教育在内的各级各类教育,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重视素质教育,符合党的教育方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国民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正如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所指出的:“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大学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具备全面素质的、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人才素质一般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其中,思想素质是根本,文化素质是基础。文化素质包括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知识、文化修养、人文精神等。人文素质培养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一个薄弱环节。素质教育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要爱国;二是会创新。爱国是基础,是最重要的人格;创新是最重要的做事,是最主要的做事能力。有教育专家从素质教育角度出发,认为跨世纪的人才应具备以下四种素质:一是学习能力;二是合作能力;三是创新能力;四是创业能力。

21世纪各国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教育的竞争,是大量高素质人才的竞争。未来中国不仅需要能驾驭多学科专业知识的博才,更需要具有崇高理想和优秀素质的赤诚之子。21世纪呼唤高素质的人才,素质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当务之急。

二、高校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高校实施素质教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课堂教育;二是实践教育;三是图书馆教育。作为高校三大支柱之一的高校图书馆,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机构,是学校的图书、情报、文献资料中心,具有教育和情报职能,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专业教育、文化素质教育、信息素质教育等多项任务。高校图书馆一向有“学生第二课堂”的美称,在当前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应发挥自己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和课堂教育相比,图书馆教育具有灵活性、主动性和选择性,更易发挥大学生的聪明才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更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充分促进他们个性的发展。高校图书馆可充分发掘和利用丰富的馆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来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1.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思想道德素质是大学生素质的基础,是优秀人才必须具备的重要方面。以往,思想道德教育限于说教,流于形式,不免有空洞、枯燥之嫌,大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不感兴趣。与此相比,图书馆可利用大量思想性强、高品位的文献,吸引学生前来阅读,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主动接受生动活泼的思想教育。图书馆还可通过深化服务,利用专题剪报、图片展览、特色书架、各种讲座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公德等多方面的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大学图书馆优雅的环境、现代化的服务方式、工作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构筑起一种特有的文化氛围,这种独特的氛围,对大学生的成长将起到一种独特的作用。

2.是大学生培养自学能力的课堂。

大学与中学不同,更多时候需要学生自己探索,自己学习。没有良好的自学能力,就不能形成宽厚而扎实的知识基础,将来就不能不有所创造,真正成为高素质的人才。高校图书馆是自学的好场所,这里有浓郁的学习气氛、安静的环境,更重要的是有众多不说话的“老师”。图书馆丰富的馆藏,可以帮助大学生消化理解课堂内容,深化专业基础;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弥补专业过窄的不足,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大学生要形成开放的、综合性的知识结构,就必须在重视课堂学习的同时,充分利用图书馆,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3.是获取终身教育能力的园地。

大学教育是一个培养基础的阶段性教育,教学内容难以涵盖社会多方面的需求,尤其是在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的今天,单靠学校里所学的知识,已无法适应日后的实际需要。大学生面临不断充实自己,更新知识的问题,也就是终身教育的问题,而具备终身教育能力,是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必备条件。高校图书馆承担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的教学任务,负责培养大学生如何根据自己的需要搜集信息,获取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是培养大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园地。

4.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基地。

人文素质是大学生素质中的重要方面,也是目前素质教育中比较欠缺的一个方面,尤其是理工科院校。因此,要加强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使他们了解祖国优秀的文化,培养他们报效祖国的热情。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料反映几千年文明史中最丰硕的成果,是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培养的宝贵资源。大学生通过阅读优秀书刊,能获得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感受人文精神的熏陶,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

5.有利于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国家的教育方针。长期以来,由于受各方面因素制约,在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厚此薄彼,只重视智育,轻视或忽视其他几个方面的教育几乎成为一个普遍现象。这与我们的教育方针相去甚远,极不协调。图书馆可以利用丰富的馆藏,发掘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开展多种多样的美育活动,以美辅德,以美益智。这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高校图书馆开展素质教育的几点对策

1.转变观念。

高校图书馆工作既然是学校教学、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它的办馆原则和目标就必须符合学校教育的总体方针和任务。高校图书馆必须强化人才观念,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明确办馆思路,确立与学校素质教育相一致的办馆模式,真正把学生作为服务的主体,对文献进行深层次加工,必须树立“图书馆员也是教育工作者”的坚定信念。图书馆的工作不仅具有服务性,而且具有教育性,属于服务育人的一类。图书馆员必须把自己看作是教育工作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牢固树立服务育人的意识,根据学校总体育人的目标,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发展。

2.加强馆藏建设。

丰富的馆藏资源是图书馆是进行素质教育的物质基础,没有文献作保障,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只能说是“无米之炊”,所以,馆藏情况如何关系到图书馆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作用的发挥。

(1)调整馆藏结构。高校馆的藏书体系是围绕本校学科、专业建设,加上文献经费的不足,所以专业、业务方面的书比例过大,而思想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身心素质教育方面文献的比例太小,这种藏书结构与高校素质教育很不一致。所以,在增加馆藏的同时,图书馆应遵循对大学生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思路,必须保证思想教育、人文科学及身心教育方面文献的品种比例。尤其理工科院校要有针对性地补充人文社科方面的书籍。同时,适应图书馆现代化的需要,还要注重电子文献资源的收藏。

(2)抓好采购关,严保书刊质量。在目前经费少、出版界良莠不齐的情况下,采访部门一定要严把书刊质量关,为大学生订购知识性、思想性强、趣味浓、参考价值大的文献资料,拒绝思想内容不健康或格调低下的书刊进入图书馆。采购工作要坚持思想性、针对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原则,而不能听任图书市场的摆布或单纯满足读者的嗜好。采购人员要加强调查,注意和读者多沟通,了解他们的需要,同时时刻留意书刊市场,争取在经费允许的情况把最好的书刊奉献给读者。

3.加强导读工作。

导读,是阅读指导和阅读辅导的总和,就是指导读者解决读什么书,怎么读书的问题。导读是图书馆开发文献资源,为素质教育服务的有效手段。导读工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新书的宣传推荐。通过新书通报、新书陈列橱窗等方式,加强对新书的报道工作。

(2)举办专题讲座。图书馆可以发挥自己文献、场地、设备等方面的优势,经常举办一些专题讲座,加强对学生的教育。

(3)帮学生开展读书活动。通过开展读书活动,如座谈会、交流会、讨论会等形式,促进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注意与学校党委、团委等有关部门紧密配合,针对不同阶段大学生思想状况和不同时期重大政治思想教育开展一些读书活动。

(4)设立宣传栏、板报栏,多张贴图片剪报,撰写板报,及时报道馆内外和国内外的大事。结合国家重大事件和学校工作重点,辟出专门阅览室,将各种资料编辑成一些专题,向大学生开放。

(5)开展“专业”导读。根据各年级、各专业学生课程安排及馆藏情况,列出紧扣教学内容的书目,包括参考书、题集、专业杂志等,供学生使用,以有利于消化和巩固专业知识,开阔视野,开发他们的创造思维。

(6)开展网上导读。可以利用校园网,及时在网上信息,进行内容丰富、交互式的网上导读。

4.加强大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

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在竞争中能否取得成功,将取决于能否以最快的速度获取所需的全面的知识、信息,因此大学生必须具备驾驭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知识的能力。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正是培养大学生身教育能力的有效途径,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信息素质教育包括激发并增强大学生的信息意识,培养并提高大学生的信息能力。

(1)开设“文献信息检索课”,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质。开设“文献信息检索课”是目前各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通过教学,学生能培养信息素质,不仅是精通专业知识的人才,而且是具有信息科学技术的高层次的人才。

(2)开设专题讲座,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质。由于“文献信息检索课”课时少,参加学习的人数受到限制,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现代信息检索技术新发展的专题讲座,可以使大多数学生受到信息素质的教育。

5.加强硬件建设,提高馆员素质。

图书馆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大力加强自动化、电子化、网络化建设。图书馆要实现自动化管理,建立多媒体阅览室,开展网上信息服务,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图书馆只有建立一支懂业务、肯奉献的高素质的专业队伍,才能保证图书馆自动化、电子化、网络化的实现。图书馆员必须具备扎实全面的基础知识和学科专长,并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善于捕捉信息,开发信息资源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康万武.高校图书馆与素质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1).

[2]于震宇,王莉.大学素质教育与高校图书馆[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4,(3).

[3]樊宏利.高校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河北科技图苑,2005,(2).

[4]肖自力.信息素质教育和高校图书馆的使命[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3).

[5]丁文英,周震.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J].图书馆学研究,2008,(2).

上一篇:初中生责任感培养策略研究与实践 下一篇: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