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时间:2022-09-25 07:07:55

中专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摘 要】语文是中等专业学校的基础课程,起着辅助学习专业课程的作用,在全面提高中专生素质方面具有其它学科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思想道德教育是中专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本文就中专语文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内容实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中专语文;德育教育

德育是教育者按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政治思想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过程。其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具有良好道德品质、正确的政治态度和科学世界观的人。在中等专业学校的全面教育工作中,德育工作是完成教学工作的保证,只有把德育教育寓于教学中,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一、德育教育的方法

(1)说理教育法。通过语言说理传道,使学生明理晓道,辨明是非,提高道德认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说理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具体形象、具有启发性说服力的讲解和报告,或者是主题鲜明、民主平等、诚恳热烈的谈话与讨论,等等。

(2)榜样示范法。用榜样人物的优秀品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由于榜样能把社会正确的思想、政治和法纪、道德关系表现得更直接、更亲切、更典型,因而能给学生以极大的影响、感染和激励,教育、带动和鼓舞他们前进。这种方法也符合学生爱好学习,善于模仿,崇拜英雄,追求上进的年龄特点。

(3)陶冶教育法。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

(4)实际锻炼法。让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的思想和行为习惯。锻炼的方式主要是学习活动、社会活动、生产劳动和课外文体科技活动。

(5)品德修养指导、评价法。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品德反省,并对其品德行为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以实现学生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的教育目的,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

二、德育教育的实施

(1)针对学生入校时语文素质普遍较低的特点,降低难度,明确目标,立足职教和学生实际,突出职业特点,从技术性和实用性出发,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控制好难易程度,循序渐进,切忌好高骛远。施行低标准教学,突出基础知识,通过听、说、读、写逐步深入。

(2)职业中专学生对文化课学习热情不高,觉得专业才是“主科”。首先,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找寻与专业的相通之处及对专业的帮助,引起学生足够重视。其次,活跃课堂气氛。根据中专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使用快乐教学法,多进行课堂互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掘学习语文的乐趣,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作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还要不断鼓励学生的可取之处,多激励、少批评,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消除学生对文化课的抵触心理。

(3)联系所学专业,增加实践机会。使语文学习和专业学习相辅相成,共同提高。比如影视文学专业学生在讲到《雷雨》片段时,安排学生自己改编剧本,分小节各组排练,最后呈现《雷雨》片段的剧目表演,学生感到新奇、有趣,能够出色地完成任务,在深入理解文章的同时,也锻炼了专业技能。再如讲到《海燕》时可以通过渲染让学生产生生动的画面感,要求美术专业学生每人完成一幅绘画作品,收效颇好。

(4)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加课堂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力。中学生对网络都很感兴趣。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多引入一些与语文课堂有关的图片、信息甚至影音,使课堂生动、鲜活起来,必定能提高课堂效率。

(5)根据课本知识延伸开来,引导学生多涉猎课外读物,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词汇量,开阔视野,在提高阅读、写作能力的同时,也填补了相对匮乏的课外知识,为进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6)要把言教与身教结合起来。这就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如果说一套做一套,这样的教师,无论道理讲得多么深刻、多么生动,也难以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因此,我在教学中严格地按教师守则规范自己的言行,不仅做他们的老师,还做他们的朋友,做他们做人的榜样。通过老师长期的言传身教,学生良好的思想品格应该能自然而然地形成。

三、结语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切实可行的。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学识,还要有高尚的人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把教书和育人很好地结合起来,尽到自己作为教师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马福元.德育教育在中专语文教学中的实施.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 第31期

[2]农淑琴.中专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分析.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3年 第1期

上一篇:浅论小学语文趣味性教学方法 下一篇:语言的隐喻特性与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