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

时间:2022-09-25 06:46:53

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

摘 要: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某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简称公选课)实施现状进行调查研究。随机选取某高职院校选修过公选课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从学生对公选课教学的评价、对公选课的学习状态、对公选课的认识、对公选课的需求及对公选课的意见和建议五个方面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分析公选课实施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对公选课的需求、提出完善公选课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 实施现状 调查研究

高校公共选修课(简称公选课),是指我国普通高等院校,为推进素质教育改革,以拓宽学生知识结构,完善学生知识体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素养为目的,集结全校各个学院的特色教学课程,在专业课和通识必修课之外开设的全校性的、面向全体学生的自主选择课程。[1]目前,高职院校的课程分为专业课、基础课两大类,分别承载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内容,基础课分为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从各类课程承载的培养目标的关系看,公共选修课是高职院校进行素质教育和职业关键能力培养以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阵地。[2]然而,在现实的职业教育实践中,由于机制、师资等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没能很好地发挥其应然价值。[3]加强公选课的建设,充分发挥公选课的作用,对于目前正在加强内涵建设的高职院校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以江苏某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为例,进行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以发现高职院校公选课实施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对公选课的需求,为学校完善公选课建设提供对策及建议。

一、调查设计

(一)方法与对象

采用问卷调查法,随机选取全校7个学院2011级、2012级选修过公选课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制订包括调查试测、调查时间、调查方式、调查地点、调查注意事项、调查员安排等内容的详细的调查实施计划。

(二)目的与内容

通过调查,分析公选课实施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对公选课的需求,提出完善公选课的对策及建议。为了全面了解选修课的实施现状,问卷采用综合型的,以封闭式问卷为主,加上若干开放式问题,问卷答案单选和多选相结合。在初步确定问卷内容后先进行测试,试测后进一步修订并最终确定调查内容,包括五个方面:对公选课教学的评价(教学质量总体评价、教师课堂纪律管理、教学态度);对公选课的学习状态(选课情况、到课情况、听课情况、听课效果);对公选课的认识(政策了解、选课依据、选课目的、选课作用、互补选课的必要性);对公选课的需求(开设时间、任选课类别、艺术限选课、开课老师、上课方式、考核方式);对公选课的意见和建议。

二、结果与分析

问卷调查在2013年学期结束前一周的某天晚上分院系分时段开展,问卷当场发放当场收回。调查共发放问卷786份,回收736份,其中有效问卷704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分别为93.6%和95.7%。被调查学生的基本情况统计见表1。

表1 被调查学生性别、年级、院系分布表

在选取有效问卷后,运用spss18.0录入有效数据并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选择频数统计。

(一)对公选课教学的评价

27.8%的学生对公选课教学质量很满意,47.9%学生对公选课教学质量较满意,满意率为75.7%;教师认真管理课堂纪律和教学认真度满意率分别为78.6%、82.7%。见表2。

表2 对公选课教学的评价

(二)对公选课的学习状态

47.9%的学生没有选到自己想选的公选课;29.8%学生不能正常出勤;课堂上57.4%的学生没有认真听讲,看其他书或做其他作业、玩手机或听音乐的学生居多;上课后,61.6%的学生觉得学有所获,38.4%的学生觉得浪费时间或没什么感觉等。见表3。

表3 对公选课的学习状态

(三)对公选课的认识

学校公选课要求修满4学分,艺术限选课、任意选修课各选2个学分,仍有5.3%的学生不了解选课政策;学生选课目的有一半以上是出于主观需求,但也有42.8%的学生是出于学校的规定,如果学校没规定他们就不会选上公选课;学生选课依据大多的是个人的兴趣爱好,占51.1%,其次是看课程是否能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对于选修课的作用,比较多的学生认为能发展兴趣、培养个性,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学校公选课的互补原则,有74.3%的学生是认同的,觉得有必要,可以拓展不同学科的知识。见表4。

表4 对公选课的认识

(四)对公选课的需求

学校目前选修课基本都开设在周一至周五晚上,开设的任意选修课类别包括人文社科类、经济管理类、艺术体育类、自然科学类,根据国家规定开设的艺术限选课包括8门(艺术导论、音乐欣赏、美术欣赏、书法欣赏、影视欣赏、舞蹈欣赏、戏剧欣赏、戏曲欣赏)。

62.1%的学生认为周一至周五晚上开设公选课比较合适;对于公选课的类别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点,选择艺术体育类的最多,占38.5%,经济管理类和人文社科类选择人数差不多,分别占27.3%、22.2%,自然科学类选择人数最少,占12.1%;对于8门艺术限选课,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影视欣赏,占36.9%,其次是艺术导论和音乐欣赏,分别占21.4%、18.9%,书法、美术、舞蹈欣赏只有少部分人感兴趣,戏剧、戏曲只有极少数人感兴趣;对于公选课老师的选择,51.8%的学生会选择水平高、授课精彩的老师,34.2%的学生选择很认真的老师,3.9%的学生倾向于日常考勤不严,拿学分容易的老师;学生喜欢丰富多彩的上课方式,各种教学方式选择所占比例差不多;考核方式中,学生比较喜欢的是开卷考试和根据出勤率评定成绩,喜欢闭卷考试的学生较少。见表5。

表5 对公选课的需求

(五)对公选课的意见和建议

学生认为学校公选课的不足之处主要在课程种类和课程内容的选取上,64.9%的学生认为学校课程种类不够丰富,60.7%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枯燥,另外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觉得老师上课死板、学校的选课制度不完善,29.3%的学生觉得授课教师态度不认真、责任心不强;学生建议学校从改善教学质量、加强选课指导、提供更多可选课程、完善选课系统等方面完善公选课的实施。见表6。

表6 对公选课的意见和建议

开放式问题中,学生比较多的意见和建议集中在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种类丰富的课程,完善选课系统,教师应注重教学质量的提高(丰富上课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加强公选课的考勤等。

三、公选课实施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学生学习状态欠佳,师生需共同努力提高公选课的课堂教学效率。

调查发现,学生公选课的学习状态不佳:29.8%的学生不能正常出勤,57.4%的学生没有认真听讲,38.4%的学生觉得选修课浪费时间或没什么感觉。虽然大部分学生对公选课的总体评价和对老师的教学是较满意的,但在学生欠佳的学习状态下,教师教学效果事倍功半,教学效率的提高亟须师生共同努力。老师除了在教学内容、教学水平上下工夫以吸引学生听课,也要多关注课堂管理,加强课堂考勤、严格要求学生。学生既然选择了公选课,就要增强学习的自主性,认真对待自己选择的课程,使自己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二)学生选不到自己心仪课程,学校要想办法增加课程数量、丰富课程种类。

选修课应该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或有利于拓宽自己知识面的,47.9%的学生选不到自己心仪的课程,这与选修课开设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为了满足学生的选课需求,学校一方面应采取激励政策鼓励老师多开课、开好课,另一方面应引进优质的网上学习课程资源以丰富课程的种类。

(三)学生仅为满足学分要求而选课,学校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公选课。

如果学校没有学分要求,则42.8%的学生不会选上公选课,学生选课目的不是主观上的需求,而是被动地接受。如此多的学生仅是为挣学分而选课,说明学生没有正确认识公选课,学校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引导,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是任课老师的言传身教。任课老师在强调选修课意义的同时要提高选修课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切实体会选修课的意义。

(四)少数学生对学校的选课政策了解不到位,学校应加强选课规定的宣传。

调查发现,仍有5.3%的学生因不了解学校的选课政策导致选错课或少选课。学校相关部门应进一步注重政策的执行力度和效果,发挥分级管理效能,加强新生入学教育,通过各种渠道让学生了解选课规定,如印发选课指南等纸质宣传材料,在选课前召开班长选课培训会等。

(五)注重实效,优化机制,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选课需求。

选修课实施存在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如何解决问题并能更好地开展公选课,学生的选课需求是需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灵活安排开设时间,大部分公选课的开设时间安排在周一至周五晚上,周一至周五的7、8节也可以适当安排一些课;科学设置选课种类,根据学生的需求比例认真测算现有的课程资源比例;公选课的任课老师要认真,更重要的是授课精彩,老师的上课方式和考核方式不拘形式,可以根据课程特点进行多样化选择。

四、结语

哈佛大学原校长埃利奥说:“每个学生天生的爱好和特殊才能都应该在教育中受到尊重,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独特才能的课程,才是最有价值的课程。”[4]公选课正是这种有价值的课程。没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公选课,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就难以提高。[5]正在加强内涵建设的高职院校要以加强公选课的建设为突破口,挖掘教师的专业特长,多开设优质公选课,同时加强对公选课的管理,充分发挥公选课的作用,满足高职学生个性发展、可持续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周德军,朱琼,谢维竹,常志斌,鞠建国.创新型人才培养视野下的高校公共选修课价值探讨[J].网络财富.教育前沿,2010(12):6.

[2]罗小芳.从课程关系看高职公共选修课的价值定位[J].职教论坛,2011(8):17.

[3]黄颖,何艳斌.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高职教育,2012(2):103.

[4]罗尧成.中国大学课程结构改革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2.

[5]袁爱之,罗云.我国研究型大学选修课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10(9):115.

项目名称:本文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立项课题“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实施现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J12-13)。

上一篇:教师教育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探析 下一篇:高职公共管理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