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ranscad软件的校园公交系统层次化设计

时间:2022-09-25 03:47:44

基于transcad软件的校园公交系统层次化设计

【摘 要】2013年,江苏大学开通校园公交车,运营一年来,方便了广大师生出行,但仍存在不足。本文基于对本校校园公交车的全方位调查研究及对学生的需求分析,以“高效、便利、节能”为核心,从使用率、便捷度、安全性、覆盖范围及经济效益五方面入手,总结现有校园公交系统存在问题,从校园公交的城市交通接轨、校园主干道的巴士路线和站点设计、校园次干道的电动车路线和站点设计、校园支路的招手停路线设计四个层次出来,提出校园公交系统的层次化设计方案,营造“绿色交通、宁静交通、慢行交通”的和谐校园交通氛围,为广大学生和教职工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宁静的校园环境。

【关键词】校园公交;江苏大学;存在问题;优化方案

0 引言

2013年上半年,为了方便广大学生教师出行及规范校内交通,江苏大学首次运行校园公交车。交通线路开通一年多以来,经过多次改进,运营体制趋于完善,但仍存在不足。本文立足于民意调查,总结目前校园公交系统存在的不足并提供解决方案,建立一种“实用、经济、有效”的层次化校园公交系统,并最终推广至全国高校及大学城。

1 公交系统运营现状

江苏大学占地面积3045亩,各类建筑面积140余万平方米。学校现有教职工4800余人,专任教师2200余人。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42000余人,其中研究生7200余人,外国留学生300余人。考虑到学校众多师生的出行方便,在2013年上半年提供校园电动车服务。

目前,公交线路共有三条线路,如图1所示,覆盖主要教学楼、宿舍区及食堂。每次乘坐费用为1元,支付方式可选投币或刷一卡通。运行模式采取招手即停式,即在运营路段招手即可乘车。运营时间为:周日至周四7:00-22:30;周五至周六7:00-23:00。车辆动力为电力,满足节能环保要求。发车间隔不定,停车地点不定。

图1

2 校园公交系统特征调查与问题分析

对学生乘坐校园公交车的现状特征及需求意愿进行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乘坐频率、乘坐时间、乘坐路线,对运营模式及运营价格的意愿以及希望新增的路线及改良之处。调查于2014年3月3日至7日进行,共完成学生有效问卷1155份,抽样率为2.8%。

2.1 乘坐频率及乘坐时间分布

在乘坐校园公交车频率中,经常性乘坐的占到20%,偶尔为60%,基本不为16%,从来不为4%。说明目前校园公交车已被广大学生接受,但仍未普及,下文将分析原因。

在乘坐时间方面,12:00-13:00、17:00-18:00及21:00-22:30均为乘坐高峰期,因其都是学生上下课的时间,故而乘坐率上升。全部乘坐时间分布见图2。

2.2 乘坐0-D分布

O-D(Origin-Destination)调查又称起讫点调查,是为了全面了解交通源流发生规律,对人、车、货的移动从出发到终止过程的全面情况,以及有关的人、车、货的基本情况所进行的调查。O-D调查是交通规划中最基础的调查项目,其结果对于交通系统分析诊断、交通需求预测有重要的影响。根据人流分布及建筑物功能布局将全校划分为11个交通小区,分别为宿舍区:A区、B区、C区、D区、E区、G区;主要交通岔路口:五棵松(三江楼)、三岔口;主要建筑物:三山楼、图书馆、六食堂。

图2

调查学生在各交通小区之间的流量,为了分析方便,将之按百分比例做成O-D图,如图3所示。由图可知,学生多在宿舍、教学楼、食堂之间流动,尤其以A、B区―五棵松,五棵松―六食堂居多。

图3

2.3 运营模式及运营价格调查与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40%的学生支持现有的招手即停模式,11%推崇公交站点式,另有49%希望将招手即停和公交站点式相结合,保证发车时间的确定性及运行的灵活性。

在价格方面,75%的同学认为价格合理,另有17%的学生认为现有价格偏贵,应定为0.5元。剩余的同学持不同观点,包括免费、办卡优惠等。由此可见,价格是校园公交不普及的一大因素,如若一个学生每天坐两次公交往返,一个月即为60元,对于学生而言,还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2.4 路线覆盖情况

目前校园公交线路覆盖主要宿舍区、食堂及教学楼,约60%同学对于目前线路表示满意,其余希望新增主要站点为A区、东山美食城、校医院等。首先,A区附近道路狭窄、人流密集,不利于公交通行。其次,三者虽然有需求量,但与主流相较,依旧差之甚远,而改动或新增线路成本超过收益,因此,可采取其它办法。

2.5 校园公交系统存在问题

收集学生意见,可得校园公交系统存在的问题主要分为发车频率、发车时间、公交造型、安全性等方面。

首先,对于发车频率,学生表示在上下课时间段,乘客增多而公交车数量有限,难免造成排队现象,致使耽误时间。其次,发车时间不明确,无规律性,无法掌握。再次,由于校园公交车为敞篷式游览车,因此冬天寒冷、雨天漏水,设计不人性化。最后,公交车行驶过程中速度偏快,在人流密集及转弯处易发生危险。

3 优化方案

3.1 校园公交系统优化方案

基于学生民意调查及transcad软件分析,对校园公交运营模式进行优化设计。考虑到发车时间的不固定性造成的学生出行不便,方案以公交站点式模型与招手即停式相结合。其优点为发车间隔稳定,避免多辆车同时到达造成的等待浪费,同时,便于学生掌握时间,方便出行。另外,在行车空闲期,结合招手即停式,可保证乘坐率,减少空车浪费。

图4

对于发车频率问题,可增设大容量公交车,增加座位数量,专供人流增多时运行,解决人多时的排队问题。

在线路覆盖面方面,针对学生提出的新设站点,可考虑电话包车,即如有至少一车学生有意愿去某地,可电话联系校园公交车,满足运营收益要求与学生需求。

对于价格,考虑到校园公交车使用电力运行,成本较高,如若降低价格,收益有限,因此,价格不变。但是,应全部配备刷卡设备,方便学生支付。

在公交车造型方面,基于乘客舒适性及设计人性化考虑,雨天可配备雨帘挡雨,冬天安排棉帘,解决冬冷雨湿问题。

面对安全性问题,这是重中之重,在这方面,要加强惩罚力度,规范行车标准,雇佣合格负责的司机,确保乘客安全。

3.2 校内公交的城市交通接轨

学生校外出行地点多为火车站、汽车站、欧尚超市、大市口等,而江苏大学中门、江苏大学东门、汝山等进出口均设有城市交通站点。其中,D1,19路直达城铁站。镇江南站k202、k208直达,且乘坐人数少。南门客运站可乘坐K219路。若到达欧尚超市或者市区,D1,19,K201等线路均到达。

3.3 大学城校园公交指南

镇江市丹徒新区十里长山将建设大学城,包括江苏科技大学、江苏大学京江学院、镇江高专等多所高校,规划占地3500亩。考虑到其面积广阔,学生出行不便,各校可参照江苏大学实例规划运行校园公交车,并可在各校间运行,以促进各校沟通。

4 结束语

校园公交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广大师生出行,本文基于对公交运营现状及学生需求意愿的调查,分析了目前公交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优化方案,同时讨论其可行性,并最终推广至镇江市大学城。

【参考文献】

[1]熊萍.大学校园校内巴士规划与设计:以深圳大学为例[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11,3,9(1).

[2]雷海燕,洪再生.基于绿色交通理念的校园交通规划:以天津大学新校区为例[J].

[3]吴高军,邱欣,张海城,金华.校园公交线路的规划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1,8,194.

上一篇:运动才是正经事 下一篇:地方政府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职能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