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学业情绪的特点研究

时间:2022-09-25 02:06:01

高职院校学生学业情绪的特点研究

摘要:高职院校办学初衷不清导致高职学生学业情绪混乱。为此,笔者针对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就学业情绪问题进行调研,从性别、年级等方面研究了高职院校学生学业情绪的特点,指出高职院校辅导员应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指导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情感特点,增进学生心理健康。

关键词:学业情绪;高职院校;大学生

一、引言

学业情绪是指在教学或学习过程中,与学生学业相关的各种情绪体验,包括高兴、厌倦、失望、焦虑气氛等(Pekrun等,2002)。俞国良和董妍(2005)进一步扩大了学业情绪界定中的“学业”的外延,认为学业情绪不仅指学生在获悉学业成功或失败后所体验到的各种情绪,同样也包括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绪体验,在日常做作业过程中的情绪体验以及在考试期间的情绪体验等。从学业情绪发展的特点来看,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学业成就青少年之间的生的情绪体验存在差异。刘慧娟、张景(2002)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青少年学生体验到更多的消极情绪;王忆军等(2005)提出中学女生考试焦虑平均水平大于男生;俞国良和董妍(2006)发现学习不良青少年的积极学业情绪显著低于一般青少年。但这些研究大都以中学生生为研究对象,针对大学生的实证研究还不多见。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在高等教育理论界正处在一个很尴尬的位置。它既不同于高等院校的以“学术理论”为本的教育,也区别于以“职业技能”为办学初衷的中专、技校教育,这也使得高职学生在究竟以“学术”为主还是“职业技能”为主的学业价值选择上出现茫然,导致学业情绪混乱,消极情绪明显。然而,目前还没有相关部门专门针对高职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进行相关心理调查。为此,笔者以自己供职的高职院校学生为样本,对其学业情绪及相关问题进行调查、分析与研究。

二、研究方法

学业情绪具有领域特异性,即学科不同,学业情绪的表现也有所不同。即使在同一学科中,学业情绪还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学术的学业情绪表现程度也不一样。为此,本研究选取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2010级-2012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每个年级选取50名男生、50名女生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91份。

本文采用马惠霞(2008)编制的问卷进行调查,将情绪细分为羞愧、焦虑、气愤、兴趣、愉快、希望、失望、厌烦、自豪和放松10种,这10种情绪又分属于消极高唤醒(羞愧、焦虑、气愤)、积极高唤醒(兴趣、愉快、希望)、消极低唤醒(失望和厌烦)、积极低唤醒(自豪和放松)4个维度。问卷共由88道题组成,采用5点计分,与自己情况完全不符合记5分,不太符合记4分,不肯定记3分,比较符合记2分,完全符合记1分。

三、分析结果

基于收回的291份有效问卷,笔者运用SPSS11.0从性别、年级等方面对高职院校学生学业情绪的特点进行分析,发现高职学生在羞愧、焦虑、兴趣、自豪和放松等分量表中存在明显差异。

(一)高职学生学业情绪的性别特点

在“放松”分量表中,高职男生的得分明显高于女生。分析认为,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跨入高职院校,男生在学习、习惯等方面的适应性要比女生高,已适应松散的学习状态,比较能彻底放松;而女生总想在跨入大学校园之后有一个全新的转变,她们普遍对学业成绩更为重视,在学习和生活中总是不能完全放松。二是由于社会在女大学生就业问题上存在某种程度的性别歧视,高职女生要想获得同男生一样的成就和机会,就要具备优于男生的实力,导致女生不能完全放松。

在“自豪”分量表中,女生的自豪感体验程度显著高于男生。分析认为,在中国文化氛围中,社会对男性赋予更多的责任和期望,这种责任或期望,导致对女生而言很有成就感体验的事件,对男生来说可能微不足道,不足以引起他们的自豪感。

在“羞愧”分量表中,女生的得分明显高于男生。分析原因如下:一是由于女性的感性与细心,因而女生更容易留意与体验生活与学习中的一切事物与感受,所获得的对于经验与印象比男生来得更为细腻,因此,在面临同样的社会情境(如学习成就)时,女生产生的负面情绪远高于男生;二是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对女生的期望值比较高,认为女生应该在学业上比男生好,这些传统的观念无形中给他们施加了一定的压力。

(二)高职学生学业情绪的年级特点

在“焦虑”和“放松”维度方面,二年级高职学生的焦虑水平显著低于一年级和三年级学生,而在“放松”维度上的得分高于其他两个年级的学生,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对大学生活的适应。大一学生刚从中学经过高考升入大学,对新环境比较陌生,对大学学习生活不太了解,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因而产生很大的焦虑。二是毕业前的焦虑。大三学生即将毕业,面对人生中最重要的选择,未来的不确定性将会导致他们产生很大的焦虑。所以,二年级学生的焦虑水平低于一年级和三年级学生,而在“放松”维度上得分高于其他两个年级的学生。

在兴趣方面,一年级的学生兴趣得分明显低于其他两个年级的学生。原因可能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专业的了解程度不同。大一新生由于对自己的专业不了解,表现出对专业兴趣的冷淡,而大二、大三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对专业有了一定的了解,尤其对该专业的就业方向有明确的认识,有强烈的学习专业技能的动机,对专业技能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二是所处规划阶段不同。大一新生对人际关系比较敏感,与同学、老师、老乡尤其是与异性的交往开始增多,而且因刚进入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学习不再是他们生活的全部,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比较小。到了大三,他们面临着人生当中最重要的选择,可能对前途选择具有更明确的目标,如选择升本或选择学习对今后工作有支持意义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可能更具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

由于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业情绪各不相同,高职院校辅导员应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指导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情感特点,学会处理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消极情绪和冲突情绪,增强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帮助学生积极调动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参与,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素质,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增进学生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Pekrun, Gortz, Titz, & Raymond. Academic emotions in students’self-regulated learning and achievement: A program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J].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2002, 37(2).

[2]刘慧娟,张景.高中生不良情绪状态的特点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2).

[3]马惠霞.大学生一般学业情绪问卷的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2008,(6).

[4]俞国良,董妍.学业情绪研究及其对学生发展的意义[J].教育研究,2005;(10).

[5]俞国良,董妍.学习不良青少年与一般青少年学业情绪特点的比较研究[J].心理科学,2006,29(4).

上一篇:一体化产房优质护理模式应用探讨 下一篇:影响儿科病房护理安全的相关因素及防范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