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分配教育资源保障教育机会均等

时间:2022-09-25 01:00:56

合理分配教育资源保障教育机会均等

[摘 要] 教育资源是教育机会均等的重要影响因素,教育资源分配是否合理关系到教育机会均等目标能否实现。因此,教育资源分配与教育机会均等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也极大激发学者们分析、讨论与研究的热情。文章论述当前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的现状,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保障教育机会均等的关键是加大教育投入总量和合理均衡分配教育资源。

[关键词] 教育资源;合理分配;教育机会均等

[作者简介] 黄若君,广西财经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与农村教育,广西 南宁,530003

[中图分类号] G40-0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2)06-0043-0005

一、我国教育资源分配现状

当前我国社会总资源对教育的分配,教育资源在各级各类教育之间以及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校际之间的分配均呈现非合理状态,总的来说我国教育投入既患寡又患不均。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总资源对教育的分配比例偏低

1.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偏低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1年的《世界教育报告》显示,全世界2008年教育经费占GNP的平均比例为4.8%,其中发达国家为5.2%,发展中国家为4.2%,美国则为5.5%。(世界上多数国家以教育经费GNP占比作为参数,GNP和GDP的实际差额并不大,但中国现在是按GDP占比算)。而中国2010年才达到3.66%。而据《人民日报》的报道,当年制定教育经费GDP占比标准的课题组称,“教育经费4%的目标,相当于发展中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的平均水平。”早在1993年我国就确定到2000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要达到4%的目标,但直到现在仍然没有实现。如果根据教育部财务司、《中国统计年鉴》及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计算,从2000年到2010年11年间,以4%的比例为目标,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10年来的累计“欠账”已达到惊人的数额,约为18221亿元。

2.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占公共财政支出比例在下降

根据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数据,从全国情况看,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占公共财政支出比例自2000年的13.80%升至2008年的高峰值16.32%,2009年出现回落,2010年又略升回到15.76%。不仅全国占比下降,而且多数省、区、市在下降,2009年、2010年分别有29和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比上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二)地域间教育资源配置差异大

1.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

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数据显示,2005年至2010年全国中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虽然农村生均数增长速度快于城镇,但绝对数与城镇差距仍然很大。以国家大幅度提高农村教育投入的2010年为例,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城镇比农村高出500元,全国平均数也比农村多出318元;农村与大城市差距更大,以2010年为例,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是农村的数倍,分别为4.09倍、4.05倍和3.03倍。而农村的小学和初中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不到城市的60%,越是大城市差距越大,北京市和上海市小学和初中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分别为农村的6.77倍、4.95倍和6.12倍、3.93倍。

2.东西部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

根据201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数据测算,普通小学和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东部最高省份与中西部最低省份相差分别为7.38倍和6.25倍。普通小学和初中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东部最高省份与中西部最低省份相差更大,分别为10.08倍和9.97倍。

(三)各教育阶段间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

在各级教育的分配上,我国对高等教育投入过多,而基础教育则投资不足。2010年的经合组织《教育概览报告》给出了教育组织在各级教育中的生均支出(Annualexpenditure by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per student for allservices)的各项数据,中国初等教育生均经费778美元,高等教育生均经费(含科研经费)为4280美元,两者比例高达1∶5.5。整个经合组织的平均初等教育生均经费为6741美元,高等教育(含科研经费)为12907美元,两者比例仅为1∶1.9。即使是被认为高等教育最发达的美国,二者比例也仅为1∶2.64。中国平均初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生均经费之比是整个经合组织的2.9倍,是美国的2.1倍。这组数据充分体现出当前我国初等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资源配置是不合理的。

(四)校际间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

长期以来,我国一方面是对教育投入的长期不足,另一方面在教育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对那些所谓的“名校”和“重点学校”超配了太多的物质资源,导致教育资源在校际间的配置失衡。校际间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就实质上侵害了在非“名校”和“重点学校”就读学生能够均等地享有教育资源的权利,进而影响到这部分学生的升学机会。

二、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对教育事业发展的影响

(一)导致教育机会不均等

1.导致整体教育机会不均等

社会总资源对教育的分配比例偏低,必将导致教育资源总量不足,从而不能完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发展的整体需求,因而在制定教育政策和在教育制度安排上就会选择有所着重。对某些教育阶段或某些地区或某些学校将给予更多的支持,使该教育阶段或地区或学校获得更多更优的教育资源,造成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地区或不同学校不能均衡与协调地拥有教育资源和办学条件,从而导致处于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地区或不同学校的受教育者所享有的教育机会不均等。虽然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说教育机会只是接受某一种教育的可能性,而且这种可能性的提供和配置还要受政治、法律、经济、文化等各种社会条件的制约,这种可能性的把握及其实现也有赖于人们包括受教育者自身的素质条件,并且不能必然地、命定地导致预期的教育结果,但受教育者能够享有教育资源的量与质,始终是影响教育机会均等的关键性因素。因此,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就难以避免教育资源分配的非均衡性,教育资源不能合理分配,就难以全面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上一篇:动漫受众的审美走向与消费趋势 下一篇:郭本恒:光明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