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女性的爱情悲剧

时间:2022-09-24 11:21:06

知识女性的爱情悲剧

摘 要:通过文清丽《女友的1.0时代》的描写,让人们在以往的刻板印象之外重新认识知识分子中的知识女性。小说中描写知识女性在其社会身份之外的现实生活,尤其是在婚恋这一人生大事中,她异于又同于普通女人之处,通过对卓乐这一形象的鲜明描写,揭示了她在婚姻爱情上的悲剧性。

关键词:知识女性 日常生活 悲剧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普及,知识女性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大学校园在传统的想象中多是高不可及的象牙塔或是与世隔绝的桃花源,里面的老师更是一群不食人间烟火的怪人。文清丽的《女友的1.0时代》以“我”为叙述主体,娓娓道来地讲述了好友卓乐这一知识女性的故事。通过“我”的讲述拉近了我们与这群人的距离,让我们真切地看到一名知识女性的生存状态。

小说中的卓乐是一名教授,较真、细致,不是很合群,表面冷若冰霜或从容淡定,其实心里的热情都快达到沸点了。她作为一名知识分子,“还是很有女人味的,至少在外观上,眉毛是修过的,化妆也很得体,典型的知识女性形象”。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女主人公的结局在一开始就埋下了伏笔,她的生活没有了意义,没有了寄托,就像一滩死水,再也吹不起一丝的涟漪,也许死亡是最好的选择,才能摆脱这种悲哀的困境。

后来卓乐和好友老公见面的过程,不禁让人支持丈夫的评价“老处女,变态,过分的挑剔、刻薄,还自以为是”。通过这次见面我们也许明白了卓乐大龄单身的原因,在社会的交往中,可以说没有一个人愿意与这样的人来交往,与她的谈话不是开心快乐,而是苦闷哀愁。知识是用来提高修养的,并不是用来标榜自己文化高深的标志,是一种内在的沉淀,每一种知识都有自己的适应群体,说话是要看对象的。她渴望爱情而不可得的苦恼在整个生活中延伸,其实她也许并不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不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一种怎样的幸福,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使其陷入了极端的爱情漩涡。

拜伦说得好:女人的爱情是女人的整个生存。就是这样的一个挑剔刻薄的知识女性,和普通女人一样,只想做个真正的女人。卓乐向往爱情,觉得没有爱情就会被别人瞧不起,所以大学一直假装存在有个男友,哪怕自己给自己买礼物送花做出假象。卓乐她说自己有时候真不想这么聪明,真想做个小鸟依人的女人,哪怕笨一点,傻一点儿,可是却做不到。她知道自己不会像其他的女孩子一样去爱撒娇,讨人喜欢,遇事总要跟人争个面红耳赤。她作为一个知识女性,她能发现男人都喜欢女人在自己面前是弱者的真理,却不会改变自己的性格。

在这场寻爱之旅的过程之中,最开始,卓乐还积极发挥着她的主体性。她会时不时地给好友打电话,询问对象的事。然后在好友全家的努力下,给卓乐找了好多条件还不错的相亲对象,可是她表面上却认为相亲丢人,坚决不见。后来又主动去相亲,都失败了。她认为自己不是垃圾处理站,不是只要是男人就嫁的,她有强烈的自尊,她充分发挥着自己作为一个女人的权力,认真挑选“一个具有完美的男性气质的人,能和他隐秘的自我相呼应”的男人。在现实社会中,有付出才有收获,爱情需要去经营,人们不可能活在爱的象牙塔里。而女主人公显然没有意识到自己本身的缺陷,而一味地去苛刻别人,在现实中寻找完美的人,注定是要失败的。现实不会因为个人而改变,脱离现实寻求真实那是不现实的。

当卓乐遇见老画家的时候,她抛弃知识女性的外衣,沦为一个真正的女人,陷入爱情,就算在别人的眼里她这朵鲜花插到牛粪上面去了,她也不管不顾。爱情改变了卓乐,甚至慢慢将她的主体性消磨殆尽。一向清高的卓乐为了老方的儿子能够进入好的学校,变得世俗,讨好领导,最终用一幅四万元的画摆平了。卓乐,一个知识女性,一个带四个硕士研究生的教授,为了自己爱的人,想让他们吃遍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像研究课题一样研究菜谱,她认为厨房是职场女人最后的堡垒,她的世界里面“女人是离不开男人的,男人是女人的大学”,是男人,是爱让她改变,变得让自己的好友都想象不到。为了全力去爱一个男人,卓乐曾经在乎的工作、重视的课题都变得不重要了,她只想学会做一个称职的妈妈和太太,过上自己所期望的幸福生活。她没有了当初选择对象的主体性,她只活在这个圈里,所以在后来的灾难面前,面对着孩子的死去,她强烈地自责。她已经完全将自己付出给这个男人和孩子,她没有了自我,之前存在的那个知识女性已然没有存活的意义,她不可能和画家分手再找其他人了,她只有死才能解脱。

卓乐一直从心底向往爱情,一直想找到一个归宿,穿上美丽的婚纱做幸福的新娘。她渴望被爱,渴望成立一个家庭,知道孩子对老方的重要性,知道自己拿下孩子就等于拿下老方,她和孩子相处的时候感到以后的生活充满了阳光,似乎一切都会如想象般美好。可是在意外面前,在梦想幻灭之际,失去儿子就失去了爱人,失去爱人就失去了自己,所以她没法再活了,她再也活不到那个没有爱的日子,她完全丧失了没有爱的日子里面自己生活的主体性。

可以说,卓乐的悲剧似乎存在一种必然性。一个宿命般的女性悲剧,女人天生恋家、爱家,于是渴望家,这份渴望是在精神深处的。她想找一个爱人,然后潜意识深处习惯把自己囚禁在爱情里面,只有通过男人才会看到自己的价值,学历外貌条件都是自己挑选男人的资本,她失去了自己作为女性本身的存在。主体性的不断失去,让她脱去知识女性的外衣,最后只是地为爱而活。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即使在小说结尾,引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化蝶双飞,似乎让我们觉得这个男人是爱卓乐的,作为一个女人值了,却也掩不住一种悲剧的凄凉。

作者简介:王薇(1989.7-),女,河北省廊坊市人,河北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 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线上品牌的另一面 下一篇:万盈:未来店铺改变零售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