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活动中培养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时间:2022-09-24 10:43:41

浅谈体育活动中培养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摘 要: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创新、启发及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能力。

关键词:体育活动;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1-064-1

在体育学习活动中创设问题的情境和民主宽松的心理氛围,培养初中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精神,训练初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和挖掘初中学生的潜能,开发初中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初中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本文试结合学习活动实际,谈谈在体育学习活动中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一、体育学习中培养创新思维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要给初中学生创造一种轻松、民主、自由、融洽、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初中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欢乐愉快地参加体育活动。其次要发动初中学生来设计创新或提出创新性建议,组织发动初中学生创编绳操、球操、徒手操等,相信初中学生的创造力,肯定初中学生个性见解,启发他们做出更多的创新动作,把平时玩和喜欢玩的游戏转变为体育创新活动,做到细心观察、积极引导、精心培育。同时提出一些探索性的、创造性的目标,鼓励初中学生去完成,让不同水平、不同爱好和不同性别的初中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个性。

在日常体育学习活动中可以将课时教案简要地分发给初中学生,让初中学生课前了解学习活动内容、结构及组织形式,参与到我们的备课,使体育课处处体现初中学生自主作用和创新能力。我在体育学习活动中是这样培养初中学生创新思维的。

1.培养想象能力

想象是思维活动中最活力的方面,要培养初中学生的创新思维,离不开想象力。想象力有利于打破思维定势,开启初中学生的创造思维。在培养初中学生想象力方面采取以下两种形式:

(1)用示范动作引导初中学生想象。如在“鱼跃滚翻”技巧学习活动中,用“蹬摆如兔跃,臀部比肩高”的形象语言描述,再做优美的动作示范,通过直观观察,使初中学生初步感知动作表象,了解动作的程序、结构,建立概念与动作之间的联系,便于展开联想。

(2)用原型启发促进初中学生想象。原型启发引发创造、发明的主要思维方法。比如可将标枪出手动作时的身体姿势,比作一张拉弦待发的弓,说明满弓的道理。教师把竹片比作身体,身体弯成“满弓”,由于学生知道在不超过竹片弹力的限度下,竹片弯得越大,小石子飞得越远。学习“蹲踞式”起跑的动作时,可用压缩弹簧作类比,从类比中悟出动作的本质,探求科学规律,激发初中学生创造欲望,逐步培养想象能力。

2.培养逆向思维能力

有目地从正确动作的反面或错误动作开始,初中学生有迫切解迷的心理,更能激活初中学生的兴趣和积极的思维。比如学习“前滚翻”时,教师用一方块作滚动实践,当然不会滚动,抓住这一时机,启发初中学生仔细观察与思考,不难想到圆球或圆形物体容易滚动,人体团得越圆越容易滚动,悟出了前滚翻正确的动作,促进了逆向思维能力的发展。

3.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在体育学习活动中创造条件和机会,激发初中学生大胆探索,引导多向思维:

一是让初中学生先实践后总结归纳,在实践中去体会、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如在“弯道跑”技术时,让初中学生在弯道上跑了以后,再启发引导理解身体向内倾斜是物理中离心力原理。

二是通过设疑发展思维。如在学习活动时提问学生:腿后蹬后,为什么要折叠起来前摆?推铅球的出手角度为什么是40—42度而不是45度?启发初中学生大胆想象,积极讨论,各抒己见,找出解决问题的根本措施,促进多向思维。

在体育学习活动中注重初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才会增强,主体地位就会得到落实,学习活动效果就会提高。

要培养初中学生创新思维,必须激起初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讲究方法的灵活性。如果学习活动总是从确定的前提出发,经过确定的过程,得出确定的结论,造成初中学生思维的直线性,不利于培养初中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妨碍了初中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在学习活动中,教师应当尽量少讲,使学习活动内容保持一定的思维价值,推动初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掌握创新的方法。

二、培养初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1.发现法

我们在体育学习活动中,不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初中学生,而让初中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己去主动探索解决体育学习中遇到问题的,从而较快地掌握所学技术动作要领。

2.问题学习法

初中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如体育锻炼的方法,提高中考成绩的途径,各体育项目的技术、规则等,我们鼓励初中学生大胆提出问题,相互讨论,反复地的实践,逐步养成善思、好学的习惯,有效地培养初中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景学习法

在体育学习活动过程中通过各种学习活动手段,以生活画面展现情境,以实物模拟情景,以多媒体视频再现情境,以示范表演体会情境。例如办各种单项体育节、单项运动会、野营、郊游,激励初中学生的积极情感,促进初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

4.讨论法

例如在篮球三攻二、二防三简单战术配合学习活动中,初中学生在场上都有自己位置的分工,从而形成比赛阵型。而阵型受攻守变化规律支配,二人防守可形成平行、斜线、重叠站位,三人进攻可采用突分、掩护、传切等配合。初中学生通过讨论、实践、理解、再讨论、再实践,逐步总结、提高,在练习中掌握规律。这是一种团体训练、集思广益的方式,个体在讨论中达到知识的掌握和思维的开发。

上一篇:基于契约理论的企业财务管理冲突规避探究 下一篇:青海省生物园区中藏药产业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