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小外贸企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政策探讨

时间:2022-09-27 04:19:59

当前中小外贸企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政策探讨

【摘 要】自20世纪90年代国家开放企业对外贸易经营权以来,中小外贸企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对我国对外经济规模的扩大、国民经济的迅猛增长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目前金融危机刚过,欧债危机日益严峻,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频繁,这样的国际国内大背景对中小外贸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出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目前中小外贸企业的生存现状以及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来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未来中小外贸企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我国中小外贸企业的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国家开放了企业对外贸易经营权,“三资企业”、国有生产型企业、科研单位和乡镇企业逐渐取得了对外贸易经营权,打破了国家长期垄断对外贸易的局面,中小外贸企业应运而生,并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截至2012年6月底,全国实有企业1308.57万户(含分支机构,下同),比上年底增加55.45万户,增长4.42%。其中私营企业1025.93万户,比上年底增加58.26万户,增长6.02%。另外,据国家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为18398.4亿美元,同比增长8.0%,其中出口总额为9543.76亿美元,同比增长9.2%,进口总额为8854.64亿美元,同比增长6.7%。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中小外贸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对国民经济增长和整个外贸产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目前的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给我国中小外贸企业的发展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二、当前中小外贸企业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于我国的中小外贸企业来讲真的可以称的上是一场灭顶之灾。社科院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中国有40%的中小企业(包含一定规模以上的个体和私营企业)1700多万家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倒闭,仅广东就有2万多家中小企业关闭,200多万人就此而失业,给我国中小企业造成有前所未有的重创。然为目前刚刚在金融危机中挣扎出来的中小企业却又不得不面临新一轮复杂的经济形势的考验,加之中小外贸企业本身存在的问题,使得国家不得不对中小外贸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堪忧。

1.欧债危机蔓延,外需萎缩。欧盟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但从2010年二季度开始,随着债务危机的爆发,欧盟需求的萎缩,我国对欧盟贸易增速进入到下行通道。2012年上半年,我国对欧盟出口1630.6亿美元,下降0.8%。对欧盟出口的下滑,严重影响了我国中小外贸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2.人民币持续升值,企业价格优势丧失、出口利润下降。受欧债危机和美国量化宽松的政策的影响人民币持续被升值,2011年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总体维持升值态势,其间连破6.6、6.5、6.4等多个重要关口,再创汇改以来的新高。人民币的升值使得中小外贸企业出口商品的价格变得相对的昂贵,本来具有的价格优势不复存在,产品竞争力下降,销售受阻,企业利润下滑,出口变的更加困难。这无疑给中小外贸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可能会使得一些竞争力相对较弱的中小外贸企业面临着倒闭的风险。

3.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贸易壁垒加强。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各国为了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国外商品的冲击,纷纷采取一些限制进口鼓励出口的措施。2012年9月6日欧盟委员会对中国光伏电池发起反倾销调查,无疑是对我国光伏产业的致命一击。商务部的资料显示,目前,欧洲是全球光伏产品的最大市场,也是中国光伏产品出口的主要地区,2011年中国光伏电池对欧出口金额204亿美元,约占同期该产品出口总额的73%。一旦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高额反倾销税,中国光伏产业将遭受灭顶之灾,竞争优势不复存在,约30万从业人员将受到冲击。由此可以看出,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外贸发展外部环境的恶化,严重影响了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对国际市场的开拓,也使得我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不断,给我国的企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同时也损害我国企业的国际形象。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不仅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世界经济的复苏。

4.融资困难,融资渠道单一。企业融资一般可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在我国由于中小外贸企业一般规模小、实力弱,不能像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那样通过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和债券直接筹集资金,不具备直接融资的条件,因此银行贷款就成为了中小外贸企业最主要的资金来源。然而中小外贸企业的行业广泛性、技术差别性以及资金需求的急迫性和频繁性给商业银行的贷前判断和审核造成了很大困扰,使得各商业银行不愿意给中小外贸企业贷款,这就是所谓的“惜贷”。加之中小外贸企业本身信用等级低、整体防御风险能力差以及产品创新能力低下等原因,也导致银行不轻易贷款给中小外贸企业。

三、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我国中小外贸企业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中小外贸企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政府和中小外贸企业的共同努力。

1.完善政府的税收机制,加大对中小外贸企业的扶持力度。金融次贷危机、欧洲债务危机使得全球经济低迷,外部需求萎缩,中小外贸企业创汇明显下降。政府可以在税收政策方面努力减少中小外贸企业的税负负担,适度扩大中小外贸企业的利润空间,增加中小外贸企业的利润留成。对于高科技、高新技术产品以及创新产品的出口,可以适当的提高出口退税率,鼓励中小外贸企业的科技创新和产品创新,提要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2.完善我国的汇率形成机制,稳定汇率,为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创造良好的外贸环境,减少中小外贸企业的汇率风险。中小外贸企业应该强化风险意识,尽量减少或者避免采用汇率风险比较高的金融工具作为结算工具,应通过选择合适的结汇币种、锁定汇率、缩短结汇周期来规避汇率风险。

3.完善我国中小企业金融扶持机制。政府应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对中小外贸企业的资金支持,尤其是地方性的中小银行;政府部门也可以建立面向中小外贸企业的专门金融机构,为中小外贸企业专门提供资金支持,减少中小外贸企业资金链断裂的现象,解决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4.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竞争优势。针对各种贸易壁垒,中小外贸企业只有通过不断的进行产业升级、技术和工艺创新,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创造自有品牌,才能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议价能力,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变“以价取胜”为“以质取胜”。中小外贸企业还应该加强信息的沟通,及时了解进口国对于产品的要求,努力开发符合进口国技术壁垒要求的产品,以满足客户的需求,消除贸易障碍。

5.加大企业管理和人力资源的投入力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培养专业的外贸人才。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管理混乱、外贸人员素质不高的现象,所以必须加强企业的科学管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同时要加强对外贸业务人员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各国法律知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外贸业务人员的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

[1]肖玉玲.我国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09(9).

[2]张秀美.浙江中小外贸企业面临的困难及应对措施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1(1).

[3]李敏华.后危机时代中小外贸企业如何开拓国际市场[J].国际商贸,2012(2).

[4]高丽丽.北京科技型中小外贸企业发展建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1).

作者简介:单厚甲(1986-),男,河北沧州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商务。

上一篇:对云计算产业发展的思考 下一篇:商业银行综合经营及风险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