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语文课堂上的朗诵

时间:2022-09-24 08:54:28

重视语文课堂上的朗诵

作为语文欣赏课老师,我一直强调语文课堂的朗读教学在语文课文欣赏中的作用。我尝试着运用朗诵的语言技巧对书面语言进行加工,把朗诵艺术带入课堂内,让学生在朗读诗词与戏剧作品中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实现寓教于乐。取得教学效果的突破。

一、诗歌朗诵在课堂中的运用

在学习高中课文李清照的《声声慢》时,我把这位著名的女词人一生三个阶段的另外两首代表作品――《点绛唇蹴罢秋干》和《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一起展示出来。

首先朗读《点绛唇蹴罢秋千》,我借鉴贝多芬著名的钢琴曲《致爱丽丝》,在悠扬、轻柔的曲声中,利用柔和的嗓音开头:“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然后加重语气,重复一遍,形成了波峰式的语势。接下来我以叙述的平缓语气描写四周的景色与女主人公的罗裳倩影,“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突出重音词“浓”、“透”。语音强中有弱,弱中有强,形成抑扬顿挫的诗式语言,“轻衣”,把“衣”拖成长腔,借罗裳轻衣,表达出这位少女的细嫩柔美娇羞百态。然后以描摹的语气,往下叙述有人突然闯进这片花园后女子的种种情态。“见客人来,袜划金钗溜”!“来”为重音,“金钗溜”加重语气,并拖长声调,呈爬山类提升语气,并在“见客”两个字中用一次停顿,强调“见客”这个词组。在第三个层次当巾,随着句式的缩短,加快了朗诵的节奏,以肯定的语气引出:“和羞走。”以两手握拳做态势的肯定语气,强调这位女子衣冠不整的窘迫处境。接下来以波峰类和波谷类语气相配合,以内在语(潜台词)表达作者的意外之意:“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重复一遍,达到一种回环往复。意犹未尽的朗诵效果。展示出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表现出女词人早期生活时的无忧无虑。

接着我为学生播放了87版《红楼梦》中晴雯的饰演者张静林演唱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配合浓浓思念之情的背景音乐。“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顿生清秋的悲凉之感。接下来乐曲缓慢悠长,唱到了“轻解罗裳,独上兰舟”,突出“轻”、“独”两个字音,语音强中有弱。弱中有强,形成抑扬顿挫的语调,“罗裳”,把“裳”拖成长腔,“兰舟”把“舟”拖成长音,表达出这位的孤独和哀怨。当音乐唱到“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在设问的后面有一个长长的停顿,把女词人独坐舟中,多么希望此刻有雁阵南翔,捎回夫君的书信,浓浓的期待之情表现出来。“花自飘零水自流”中“飘零”两字要加重语气,并拖长声调,呈爬山类提升语气后再慢慢的一字一顿地读出“水自流”。乐曲来到“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时,表现的是词人自己思念丈夫赵明诚。也设想赵明诚同样在思念自己。这样的断语,这样的心有灵犀,是建立在夫妻相知相爱的基础上的。所以“相思”、“闲愁”都要缓缓读出。最后唱到了“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罔头,却上心头。”演唱者逼近口语的语气,读出了词人不仅无法暂时排遣相思之情,反而陷入更深的思念境地。两个副词“才”、“却”重音,很真切形象地展示了那种挥之又来、无计可消除的相思之情。当音乐停下,很多学生早已是泪光闪闪。

最后,我开始让学生自己朗诵课文《声声慢》。在朗诵之前,我对这首写于词人晚年的作品做了一点介绍,告诉学生,当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了任上,词人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在我动情朗诵的示范下,同学们一个个踊跃上台朗诵,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达到了“寓教于乐”、“教学相长”的教学效果。

二、朗诵艺术在戏剧欣赏中的运用

在欣赏高中第四册语文课本,莎士比亚的五幕悲尉《罗密欧与朱丽叶》时,在第五幕第三场中有一大段罗密欧的经典独白。我特意选择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电影原声录音带,通过剧情的发展,通过配音演员高超的朗诵技巧,把罗密欧真实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来,使同学们领会了朗诵在戏剧表演中的魅力?在这一场戏中,有一个重点我提醒同学们注意,即罗密欧怎样痛斥泥土无情,讥讽魔鬼的贪婪也无法让心爱的朱丽叶复活的绝望。其中,罗密欧和帕里斯有这样一段对话,表现了两个情敌对爱的坚决。

帕里斯:该死的凶徒,赶快束手就捕,跟我去见官。(严肃的语气)。

罗密欧:我果然该死。所以才到这里来。年轻人,不要激怒一个不顾死活的人。(话语中已经有了决心)。

帕里斯:我不听你这种鬼话,你是个罪犯,我要逮捕你。

罗密欧:你一定要激怒我吗?那么好,来朋友!’(二人格斗)

通过我的讲解,通过录音朗诵语言的魅力,同学们感受到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更感受到莎翁戏剧语言的高明,从而与剧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深切地产生了欣赏中的“共鸣”。

上一篇:灵活选择游戏教学有效展示课堂魅力 下一篇:语文教学不能忽视阅读方法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