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对足球风格确立的意义

时间:2022-09-24 04:00:04

传统文化对足球风格确立的意义

引言

一百多年来,足球运动历尽沧桑,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开展得最广泛、影响最大的体育项目,被誉为“世界第一运动”,力量、技术、速度是构成足球运动的三大要素. 当今世界足坛,根据各国足球的特点,大致可分为“力量型”、“技术型”、“力量—技术型”和“技术—速度型”四大类型. 世界足坛已呈现出一股相互借鉴、渗透与交融的潮流,促进了足球风格朝着更加丰富且更具有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目前的中国足球缺乏鲜明的具有代表性的足球风格,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很多,中国传统文化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1 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1. 1 何为中国传统文化

在文化研究领域,首先要了解的第一个问题便是“何为文化”. 自近代以来,东西方的文化学者们就一直致力文化概念的探讨,文化的概念因人类种族繁多以及地域广阔的缘故而显得纷繁冗杂,在目前的文化领域,人们较为认可的文化概念是广义的“文化”,也可以称为文明,包括了人类社会中的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内容,美国人类学家克罗伯在其著作《文化概念及其定义研究》一书中提出,文化不是仅由可见的事物或不可见的理论构成,而是由外显的和内隐的人类的行为模式构成[1]. 本文所涉及的“文化”指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具体来讲就是指中国文明经过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在中华民族的成长过程中一直发挥着举足轻重作用的文化形式,主要以儒家思想为内核,并辅以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

1. 2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

中华大地自古以来地大物博,人们顽强坚韧、自强不息,虽曾多次遭受外族入侵,却能始终保持自身文化的延续与发展,创造出了特征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成果. 中华文明在相对封闭的人文地理环境中,形成了独特的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生产方式与经济模式. 长期以来,中国传统的“重士农、轻工商”的社会价值观促使中国社会的经济运行模式长时间处于内向型的发展状态. 经济与文化的保守与内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封闭保守”的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

1. 2. 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意识形态———儒学

中国两千年来,儒家思想一直都是最正统、最主流的思想意识形态. 儒家之说,以“仁”和“礼”为思想核心,倡导中庸、和谐,论事论理公允而不偏颇,切入生活实际,积极入世,以人为本,无论从道德教化、政治生活、教育思想等各方面,都有其深刻之处,在一定意义上促成了中华民族大气、宽容、开放性格的形成[2].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儒家学说的产生正好契合了封建王朝统治阶级的统治思想的事实,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儒学只不过是为维护封建统治而禁锢人民思想的精神工具. 它对人性的压抑,对人的主动性、创造性的忽视,对生命自发性的否定,对社会等级秩序的固化,使人们逐渐默认了不平等秩序的合理性,对自己的命运逆来顺受,形成了安于现状缺乏竞争意识的生活态度.

1. 2. 2 中国传统文化串联的纽带———家庭

传统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历经数千年的风风雨雨,深深地植根于封建社会历史的土壤中,更扎根于每一位中国人的伦理道德价值观体系之中. 在中国传统社会,家庭是社会的基础. 家庭不仅意味着婚姻的结合与血缘的延续,还是集市场经营、个人消费、教育教化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社会微型单元. 在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模式基础上形成的家族制社会结构中,个人生存的价值与意义是寄托在家庭与家族之上的. 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处于“家天下”的宗主统治之中,个体的行为被深深地烙上了家族和国家的印记,个体也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浓重的历史责任感与社会群体意识. 可以说,以家庭为基本单元甚至唯一单元的社会、经济、文化结构以及宗教的缺乏使中国传统社会具有宏观上离散、开放而微观上紧密、保守的双重性格,由此导致了中国人善于享受而不善于创造、公共道德缺乏、竞争意识淡薄等缺点.

1. 2. 3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之一———尊正统、排异端

自汉武帝当政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口号以来,儒学便成了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意识,并一直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如在规划与塑造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发展走向与类型特点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道教、佛教、法家以及西方传统文化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必要补充[3]. 在中国传统文化理论体系中,有着太多弘扬积极的生命意义、倡导拥有充实而自由的人生的思想,可它们却大多被排斥在主流文化活动之外,如推崇与提倡个体生命积极性与自由性的西方文化,就长期处于可有可无的从属地位. 近代中国,在政府的行政组织机构中,没有出现过一个专门的体育组织,竞技体育文化基本没有自身生存与发展的组织保障与空间,它们只能长期处于一些民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氛围中,如“武术”、“舞龙舞狮”、“龙舟”等这些具有非直接对抗性、缺乏竞争性特点的民间活动.

1. 2. 4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之二———连续性

中华文明具有五千年的璀璨历史,表现出了良好的历史继承性与整体遗传性,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苦心经营下得以良好保存并流传至今,形成了独特的、既定的中国文化体系. 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这种统一的且具有整体性的民族文化精神形态一旦形成之后,便以一种相对固定的发展模式和变化形态影响着整个民族文化自身发展,从民族精神的内部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文化倾向、行为模式和思维定向. 这种文化传统既可以成为民族文化前进的动力,也可以成为阻碍民族文化前进的消极力量[4]. 中庸、保守的民族文化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保护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不受外界文化的侵蚀,但也长期抑制了自由、开放、积极、创新的文化精神的发展,促使西方竞技体育文化长期处于缺乏营养的状态下止步不前,也使得现代足球运动在近现代中国的发展很难获得来自自身传统文化的助推力.

2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足球风格的影响

风格指风度品格、风韵,也指作家、艺术家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 所谓的足球技术风格则是指足球运动员的技术特点与球队的战术特点所反映出的一个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特点的概括.

2. 1 中国传统文化对足球训练方法的影响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尊师之理,长者、老师、师傅,成了中国伦理纲常中不可侵犯的特例[5]. 受此影响,在中国体育界便形成了“师徒相传”的训练模式,教练员怎么说的,运动员就必须怎么去做,否则就是大逆不道,就要受到管理者、教练的批评以及其他运动员的嘲讽. 从良性的角度来讲,这样的方法确实使教练员的一些科学的经验与知识得以延续; 但从消极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方法无疑抹杀了运动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长此以往,运动员会慢慢成为一个墨守成规和不思进取的“等待别人来喂的婴儿”,技能水平停滞不前. 此外,“以和为贵”的儒家思想以及充满娱乐性与技术性但缺乏对抗性与竞争性的蹴鞠运动的影响,促使我们的足球运动员们在足球训练中对抗性不够,教练员也会担心队员因为对抗性过大会受伤从而受到管理者的批评,安排的各种技战术训练只是简单的长传冲吊以及大范围转移,脱离实战与对抗,中看却不中用,致使中国球员在实际的比赛中怕紧逼,怕对抗.

2. 2 中国传统文化对足球运动员竞争意识的影响

意识源于现实,理论出自实践,但意识常常领先于现实,理论常常指导着实践. 一个民族的文化常常决定着这个民族的行为方式. 儒家思想的关键词无非“仁义”、“礼数”、“和谐”以及“中庸”,倡导人们要以一种与世无争的心态习惯于和谐、宁静及相对稳定的生活状态,受此影响,中国人自古以来很少参加带有强烈冒险性、冲突性和对抗性的竞技体育活动,反映到中国现代体育中,便形成了这样一种现象,即不以身体直接对抗的体育项目基本上都能创造出好的成绩,甚至是这个领域中的世界霸主,如羽毛球、乒乓球、举重、跳水、棋类、体操等,而那些强调身体直接对抗的体育项目,如足球、篮球、田径等运动成绩则较不理想,这不仅仅是运动员个人的素质、教练员的专业能力以及整个体育体制的合理性问题造成的,更重要的是我们缺少一种竞技运动赖以生存的文化氛围[6].足球运动的真谛在于激情,激情源自竞争,激烈的竞争性是竞技体育本质特点,也是足球运动之所以成为世界第一运动的原因之一. 但是我们的伦理道德要求的却是“乐而不淫”、“思而不进”,提倡人们要内敛,要含蓄,要保守,如此的中庸伦理体育观导致运动员本应具有的如狮狼虎豹般的竞争意识与战斗意识在成长初期就被教练员和这个“与世无争”的大环境扼杀了,所以在中国的足球联赛中看不到激烈的对抗,更看不到一种体现生命活力的竞争.

2. 3 中国传统文化对足球运动员比赛个性的影响

个性是指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 比赛个性特指球员在比赛中张扬自我个性,展现自我魅力,体现自我生命活力的性格. 中国的儒家思想倡导中庸,而中庸思想则主张“含蓄”、“谦让”、“容忍”,这些充斥着“中庸”思想的伦理纲常促使中华民族的性格不断地向“内向型”性格发展,而“内向型”的民族性格使得我们的大部分球员在比赛中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看不到个性的张扬,看不到生命的奔放.足球是一个由 11 名运动员个体组成的集体项目,每一名运动员个体技能水平的高低与发挥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整支球队的状态. 在西方足球比赛中,教练员常常会使用那些既强调个人能力的张扬又追求整体配合的球员,因为个性代表着有特点或有特长、绝招,追求整体配合则代表着能很好地处理个人与整体的关系,一般这样的球队常常会取得很大的成就. 而在重群体、轻个体的中国足球大氛围中,球员的个性根本得不到发展,因为张扬个性就代表“不合群”、“顽劣”等,而一个听话的、习惯于循规蹈矩的、温良谦让的球员常常会得到教练员的重用.

2. 4 中国传统文化对足球运动员比赛创新性的影响

创新是一个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概念化过程.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喜欢足球的人们都知道,足球之所以那么受欢迎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足球场上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性与偶然性,而这些不确定性与偶然性则常常由赛场上一些教练员超出常规的战术安排,或是球员即兴发挥的技术动作所决定,而这些都属于创新. 在我国的儒家思想中,“礼”制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它要求每个人都应该牢记和深知自己所属的等级与社会位置,要不然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那么这就无形中给人们的言行加上了枷锁,个体没有了思维,缺乏创新性[7].无论是国际级教练卡马乔,还是国内教练中的翘楚高洪波,曾经或是现在身为国家队教练的他们都清楚一个事实,那就是中国球员的基本技术非常扎实,但在比赛中缺乏一定的创新性. 一些国外的教练员在看了中国队的比赛后发现,多数球员在处理球的一些方式上像事先设定好的程序一样,很容易被对手识破. 这与中国足球训练体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 5 中国传统文化对足球运动员比赛自信心的影响

自信心是日常生活中常常谈起的一个概念,在心理学概念中,自信心是指对自我能力、价值做出客观、正确认知与综合评价以及对当前学习任务的评价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以成败论英雄”以及“成王败寇”的价值观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8],这使得我们的球员常常把比赛结果看得比过程还要重要,致使在比赛中放不下思想包袱,压力过大,技术特点得不到正常的发挥,身体状态又调整不到最佳状态,输球而又输人.

综上所述,中国足球现阶段处于世界三流球队水平的原因是不是源于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呢? 答案肯定不是. 因为中国优秀而璀璨的传统文化给中国足球运动所带来的积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比如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等等,面对复杂变化的时代形势,只有端正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其中优秀的东西转变为振兴中国足球的坚强后盾.

3 结论与建议

3. 1 结论

足球是体育文化活动中的一种,它与其他体育运动一样成长于民族文化土壤之中,吸取着其中的精华或是糟粕. 不同的文化背景与内涵造就了形态各异的足球风格,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影响了中国体育文化的特质形成,还影响了中国足球特有的风格形成,可以说中国足球风格的形成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基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中国特有的“中庸”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注定了中国球员现有的比赛个性、态度以及思维理念等与现代竞技足球运动的本质特点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若不改变,差距只会越拉越大.

3. 2 建议

在充分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了解和认识的前提下,在对有着世界先进足球水平的国家进行科学考核的基础上,积极学习世界先进的足球文化理念,以中为本,以西为辅,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西方足球先进文化完美融合. 此外,身为中国足球“大管家”的中国足协应从改革自身管理体制入手,制定中国足球未来 20年的总体发展规划,早日形成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点又符合现代竞技足球发展规律的足球风格。

上一篇:传统文化对国企文化革新的意义 下一篇:传统文化对平面设计的内外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