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初中寄宿制学校管理的思考

时间:2022-09-24 03:09:52

对农村初中寄宿制学校管理的思考

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人口大量外出务工、出国劳务,致使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特别是延边地区单亲、无亲学生比例已经超过50%,走读式学校向寄宿制学校转化成为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可是,施行寄宿制以后却发现情况并不尽如人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师资调配难度较大。由于大多数老师都通勤,到点坐车回家,很多老师在家里是一个人(丈夫或妻子出国)照顾孩子,确实有困难。因此,晚上只有少数青年教师(未结婚的)在校。他们刚刚参加工作,没有管理学生的经验,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时不知该怎样处理,在没有增加人员的情况下搞寄宿制,给老师增加了额外负担。本来应该利用晚上的时间给学困生补课,但因为安排老师困难,晚上只能让学生上自习,这就没办法兑现当初要利用晚上时间给学生补课的承诺。

2. 安全隐患增大。安全工作非常重要。寄宿的是正值青春期的学生,他们的分辨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较低,自控能力还比较差,容易冲动,情绪不稳,这样的人群聚居生活,在校内极易造成安全事故。下午放学后到晚上开饭这段时间,老师没法管理学生,出现空缺。

3. 学生身心健康得不到保障。有的学生因为食堂饭菜不合自己口味就不吃,容易造成营养不良;年纪相仿的孩子住在一起,晚上常常是闲唠叨到半夜,不能保证正常睡眠,第二天上课昏昏欲睡,影响听课效率。

寄宿制学校,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的课题,面对刚形成的寄宿制学校,我们只有摸着石头过河。怎样才能改变目前状况呢?笔者以为,最基本的是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安全管理

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做到制度要有管理成效。如,可以实行门卫制,门卫必须坚持24小时值班,真正做到严格管理进出学校的全体人员,包括学生。学生进出需凭学生证(为分清学生是否住校,可以实行住校生和非住校生两种不同颜色的学生证),管理人员可以很直观地从学生的学生证上就能分辨是否是住校生,这样就可以有效控制下午放学到晚上开饭之前的一段时间。

二、加强提高学校执行力

1. 分工明确,落实到人,明确职责。比如,安排专人晚上闭灯之后还需巡视一段时间,直到学生入睡。

2. 建立有效的相互监督、落实机制。每项制度落实到人头,落实到最后。

3.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作为法人代表,要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干工作不能全靠制度执行,还要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服众,让老师心甘情愿的为学生付出。我们应该知道,很多时候,老师的付出和得到的回报是没法计算的,不成比例。

三、积极搞好学生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是寄宿制学校的首要工作。养成教育有两个任务:一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完善人格;二是突出培养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绩,发现和解放孩子的大脑潜能。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寄宿制学校学生在校时间长,学生生活在学校,学习在学校,如果学校不搞好养成教育,那么养成教育就无从谈起了。

四、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辅导

心理健康咨询室向学生开放。青春期学生住校,很多来自单无亲家庭,心理问题很多,若不及时解决,就会后患无穷。定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学会调节心态有必要。通过沙盘治疗游戏等活动及时释放不良情绪淤积心头,指导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比单抓学习重要得多。

五、身心并重,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1. 收看电视节目。像《新闻联播》、《科技博览》等节目,会开阔学生的眼界。

2. 开放阅览室,为学生阅读提供方便。开展朗诵、演讲、小品、作文等多形式多各类的经典文艺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 向学生开放机房,派专人管理。现在学生对电脑情有独钟,利用好这一媒体,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

4. 寄宿生和老师一一结对子。老师虽然不能一整天和学生在一起,但可以对自己结对子的学生更加关心,更加体贴,给学生家长一样的温暖,多使用身体语言:轻轻拍拍后背,摸摸脑袋,深情望一眼,拥抱一下,给一个笑脸……在学校老师本身是最宝贵的资源。

寄宿制学校是一个新的课题,寄宿制学生管理是一个长期的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努力,不断地调查研究,不断地学习,探索出适合本校的好方法。

上一篇:把学困生留住 下一篇:中职“双师型”教师培养与校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