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东南沿海中小流域汛期水库优化调度研究

时间:2022-09-24 12:51:36

我国东南沿海中小流域汛期水库优化调度研究

摘 要:本文我国东南沿海的横山水库为例,利用动态规划法建立梅汛期水库优化调度模型,模型通过协调防洪、发电之间关系,寻求最大的发电效益。通过不同典型年、历史洪水及实际调洪演算的应用分析,证明了该模型的可行性,从而提高水库的运行管理水平和水力资源利用率,充分发挥水库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中小流域;汛期;水库

中图分类号:TV697文献标识码:A

一、横山水库概况

横山水库位于我国浙东沿海的奉化江支流县江上游,集雨面积150.8平方公里,总库容1.118亿立米,正常兴利库容7650万立米,多年平均来水量1.55亿立米,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供水、发电的大(二)型水利工程。该水库与亭下,横溪等工程联合调度,灌溉鄞奉平原67万亩农田,并向宁波城市供水3200万立米,电厂装机2×2500千瓦。近年来,由于经济迅速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水库已成为奉化和宁波市两城市主要水源地。

二、水库优化调度模型的建立

流域内水库优化调度分析是要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抬高水位,利用高水位发电,充分发挥水库的最大效益。动态规划法在水库的优化调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该方法是在最优化计算技术中,探讨以时间或空间有关的优化计算方法,它应用于分析系统的多阶段决策过程,以求得整个系统的最优决策方案。

水库优化调度问题是一个与时间和空间有关的动态规划决策问题,系统当前的状态与系统过去和未来的状态有一定关联,即水库调度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该系统优化问题是一个与时间过程有关的优化问题,在寻求该系统最优状态与决策时,不仅是寻求某一时段状态和决策的最优,而是要采用一系列决策方案寻求到整个系统过程的最优。

(一)时段划分

应用动态规划法进行水库优化调度分析时,是将水库优化调度问题进行逐时段分解,形成一个多阶段的决策过程,并按一定的时间顺序,逐时段求出每个时段的最优决策,并经历各个阶段,从而求得整个系统的最优决策。本文重点探讨梅汛期逐月的水库优化调度方案。

(二)目标函数

(1)

式中,为各时段(月)发电量,为各月发电出力,为时段月小时数,由于,且K=7.85 , 因此,目标函数又可表示为:

(三)系统状态转移方程

(2)

式中,为本时段末库容,为上一时段末库容,和则为本时段水库的入流量和总出流量。则为时段长度(秒)。

(四)约束条件

本次水库梅汛期优化调度分析,是在满足水库防洪和供水要求的前提下,为此水库寻优过程要满足下列各项约束条件:

1、水库汛期库容或汛限水位的限制

起≤≤限(或起≤≤限),i=4,5,6 (3)

2、水量平衡约束

, i =4、5、6 (4)

3、发电出力和发电流量约束

发电出力则表示为:

(5)

4、最优过程逆推方程

水库优化调度的动态规划法是依据贝尔曼动态规划最化性原理,把水库调度问题描述成逆推方程的数学形式,以逐次逆推求得整个过程的最优解。

水库优化调度的逆推方程为:

(6)

计算时,由汛未最后一时段向前逐时段分析计算,求得累计最优发电量,以及各时段最优发电水量,各时段最优状态水位。

四、计算成果分析

(一)不同典型年下优化调度成果分析

选用横山水库1970年以来的36年梅汛期4、5、6三个月径流资料作为水库入流水量,城市供水出流按每日22万方计算,在梅汛开始的四月初采用103.0米和106.0米两种典型起调水位,采用上述优化调度模型进行水库调度计算,分析不同来水年型水库应采用的优化调度方案,结果如下:

在梅汛期对于特枯水年,由于来水量还不足于城市供水量,水库基本不能发电;而对于频率小于75%的枯水年,水库仅能满足供水需求,仅有小量可供发电;而对于频率在50%~75%偏枯水年份,对水量稍多一些年份,在4~5月份主要以蓄水为主,将水蓄至正常蓄水位,而在汛未则利用高水头发电,梅汛发电量可在80~230万度之间,而对较枯年份则只能以供水为主,在汛未利用一点剩余水量来发电;对于频率在25%~50%的偏丰水年和频率小于25%的大水年,四月份基本以蓄水为主,在5月将水蓄至正常蓄水位111.5米,然后开始发电,而在汛末6月一般是全力发电,发电效益显著。

(二)对历史洪水进行调洪演算,探讨最佳发电水位

由于水库地处东南沿海,属于典型亚热带气候区,洪涝灾害频繁。一般在梅雨期间,出现暴雨或台风暴雨概率增加,易发生较大洪水,因此有必要对历史洪水进行调洪计算。探讨6月中旬的最佳发电水位,这样既能确保发生洪水时达到不弃水,又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发电水位。

约束条件:(1)要求对梅汛期百年一遇洪水全蓄,且不废泄水;(2)起调水位,本次重点分析105.0 m、106.0 m、107.0m三种起调水位;(3)发电出力和发电流量应满足公式Ni=KQH,各符号意义同前所述。

选用梅汛期“88619”、“90624”、“93701”、“94610”、“2001624”等六次不同重现期历史较大洪水,以105.0m、106.0m、107.0m为三种典型起调水位,分别对上述各次洪水全蓄调节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表1),起调水位107.0m,最高洪水位超出汛限水位有三次洪水,且废泄水量较多;起调水位105.0m时,最高洪水都比较低,最高也只有110.68m,趋于保守;起调水位106.0m时,各次洪水最高洪水位都在111.0m附近,且最高的为111.68m,接近梅汛汛限水位。从以上分析来看,确定106.0m作为6月中旬发电下限水位是比较适宜的,也是比较安全、经济,同时水位106.0既能满足防洪要求,又能实现向7月15日台汛期限制水位107.0米顺利过渡,又能保证灌溉、供水所需,且其发电效益十分可观,是水库防洪、供水、灌溉、发电等多功能最佳结合点。

以最不利情形洪水“2001624”和“1990624”为例,分析如下:

(1)“2001624”洪水,该洪水总量2663万立米,重现期100年,起调水位106.0m,对洪水全部拦蓄调节,水库拦蓄水量1599万立米,在洪水历时期间,电厂发电864万立米,城市供水200万立米,最高洪水位达111.68米,相应库容7699万立方米,接近梅汛汛限水位。

(2)“1990624”洪水,该洪水总量1510万立米,洪峰423m3/s,重现期20年,历时3天,起调水位106米,如电厂不发电,水库拦蓄洪水1360万立米,其中城市供水75万立米,最高洪水位111.1米,相应库容7535万立米,低于梅汛汛限水位。

表1不同起调水位历史洪水调节结果表

表2 横山水库梅汛期设计洪水成果表

(三)实际应用效果分析

水库自1994年扩容加高后,梅汛汛限水位大幅升高,电厂发电量大幅增加,统计1994年~2001年发电量和发电水量发现,单位度发电用水量仍然较大,梅汛期单位度发电用水量平均11.29m3。而按照设计,发电设计单位度发电用水量9.45m3。从历年发电资料看,造成单位度电所需水量偏大的主要原因是电厂在4~5月两月发电量较大,失去了水库抬高水位的最佳时机,以致于在绝大部分时间电厂处在低水位发电,据统计,梅汛期电厂在水位104.0m以上每年发电时间一般在14天以下,这与本研究4~5月两月以蓄水为主,水位达到111.5m即全力发电的调度原则相违背。

2002年电厂发电基本以上述调度方案实施运行,已初步达到预期效果,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具体分析如下:

1、全年效益分析

2002年水库年来水量15688万立米,城市供水8767万立米,电厂发电用水6120万立米,发电量660万度,年单位度发电用水量为9.27立米,比历年平均节约用水983.4万立米,直接增加经济收入118万元,增大效益13.85%;比设计9.45立米/度节约用水118.8万立米,增加经济收入14.26万元,增大效益1.9%。

2、梅汛期效益分析

2002年梅汛期,电厂共发电281万度,发电用水量2585万立米,单位度发电用水量为9.2立米,而历年平均为11.29立米,比历年平均节约用水535万立米,直接增加收入64.21万元,增大效益18.5%,比设计节约用水65.53万立米,增加收入7.86万元,增大效益2.81%。

3、2002年优化调度方案的实施,使得城市供水大幅度增加,而发电量相对减少,若以供水置换发电计,则效益更为显著。2002年水库利用水量14816万立米,按2002实际调度9.27立米/度计,同样水量可增发电221万度,直接增加经济收入278万元。

上一篇:汉江五桥钢箱拱制造工艺及质量要求 下一篇:深基坑施工提高注浆止水质量的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