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野学生主体论冶

时间:2022-09-24 11:43:13

浅谈野学生主体论冶

所谓“学生主体论”,是指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唯一主体,它是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通过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以达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目的一种教育理论。教育家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的这句话揭示了“启”、“发”与复举的火候,不仅顾及教育对象的情绪和认知水平,还指出要使教学着眼于学生的自学与自我修养。在学生不能奋发向上或倾向自卑时,才需要加以开导、引导、启发、激发;对于思路不通的学生,一味讲下去,也无助于其自我努力。叶圣陶先生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教是为了不教”,在孔子那里则是“不教是为了教”,这是学生主体论思想的最初体现。而今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重视、研究、实践学生主体理论,在实际工作中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唯一主体。“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固然是主体,教师也应当是主体。既然这样,那为什么说学生是教育过程中唯一的主体呢?因为学生主体论是从教育过程中外因和内因关系的角度来立论的。学生主体是唯一的内因,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便敞开其内因的大门。如果孤立地看待教师,学生主体论也承认教师是主体;但从师生关系的角度看,则老师是外因,是客体,是促使学生获得发展的客观的外部条件,而学生是唯一内因,应是唯一的主体。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这个主体地位十分重要,必须加以确立,予以尊重。学校领导和教师要为培养学生工作,其地位也必须加以确立,但不容反客为主。笔者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前提条件。

3.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的主体结构是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组成的。所谓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就是要调动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积极性,也就是其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性,笔者认为这是教育过程中的必要手段。

4.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但比较起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则更为重要,任何教育效果,都是以学生接受教育与否为转移的。如果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教师的作用和教育的结果就会几乎为零。因此,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教育过程的目标之一。

任何理论的提出,都必须从历史的逻辑、理论的基础和实践的需要三个方面来加以考虑,学生主体论也是如此。

在我国的教育工作中,由于不少教育者(包括家长)不尊重、不理解、不关心和不信任学生,做出许多违背教育规律的事。例如,老师喜欢听话的学生,讨厌顽皮的学生;拼命灌输知识,不管学生是否接受;有的教师动辄大骂学生,侮辱学生的人格;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包办代替,抹杀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些教育者的家长式作风很严重,把学生的意见拒之门外,学生负担过重,尽管教育部门三令五申,总是不能解决等。诸如此类,都表明必须大力推广学生主体论,教育者要尊重学生,保护和促进其身心的发展,提高他们的素质水平。

那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该如何运用学生主体论思想呢?

1.转变观念。教育是培养人的一项系统工程。培养人就是要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而要使这种培养人的工作收到效果,就需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和相信人。事实证明,持学生客体论是做不到此点的;双主体论虽有进步,但其心态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也不可能完全做到此点。只有转变观念,坚持学生主体论,才能真正地把培育人的工作做好。

2.掌握理论。“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某种意义上,理论要走在实践的前头;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在教育改革中,必须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以指导自己的工作。掌握的过程实质上也是探索的过程。还要了解儿童中心论、学生中心论、学生客体论、双主体论等理论观点,因为这些观点中也有某些积极因素值得借鉴和吸取,要取其精华,兼收博吸。

3.付诸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实践检验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因此,需要将学生主体论付诸实践,加以检验、充实和深化。

总之,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教育工作者要本着对学生负责、对教育负责的态度,大力研究和推广学生主体理论,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从而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河西中学)

上一篇:无声之处皆教育 下一篇:野心理断乳期冶的行为表现及心理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