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的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

时间:2022-09-24 11:18:28

急诊护理的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

摘要:目的 探讨和研究急诊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并采取防范措施。方法 对我科急诊收治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试验组采用风险评估、防范措施教育管理。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风险事故发生率及对护士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结果 试验组风险事故(安全风险、差错风险及护理投诉)发生率3.8%远远小于对照组21.3%,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关键词:急诊护理;风险评估;防范措施;

突发性意外事故随着社会和生活节奏加快,其发生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对急诊医疗的需求也随之上升。随着护理风险因素增加,急诊护理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观察和研究2012年9月~2013年6月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诊患者通过护理风险评估、防范措施教育,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汇报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诊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80例,男46例,女34例,年龄23~74岁,平均年龄(42.34±6.53)岁;对照组80例,男44例,女36例,年龄24~72岁,平均年龄(42.13±6.15)岁;病种类型:急性药物或食物中毒、颅脑外伤、开放性骨折、心脑血管病急性发作、胸部外伤、腹部外伤、呼吸衰竭、上消化道出血及休克等;

1. 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试验组护士进行护理风险因素评估和防范措施教育。风险因素评估主要包括护理技术及制度、护士、药品及设备等。其目的是降低护理风险因素,提高护理质量,避免护患之间的医疗纠纷。

1.2.1 风险因素:①护士责任心不强.未按照“三查七对”执行等;②护士专业知识欠缺。由于经验不足未能及时观察和预测病情,未告知特殊药物使用注意事项,对新药配伍和使用情况不熟悉及核查医嘱不认真等;③技术不熟练。抢救休克病人未能成功穿刺血管,使用除颤仪、心电监测仪不熟练,抢救步骤错误等;④职业道德低下。未把患者当做自己亲人对待,无怜悯、同情之心,不能做到一视同仁等;⑤患者行为所致风险。患者不配合、不合作行为和态度,患者有轻生的想法等;⑥医嘱记录不及时。抢救时往往是口头医嘱,未能详细记录,病重通知书及药物使用同意书未经患者家属签字,文件有涂改情况等;

1.2.2 防范对策:①加强职业道德和责任心教育。心怀怜悯、同情之心,严于律己,一丝不苟;②严格按操作流程进行工作及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准确执行书面和口头医嘱,熟悉抢救各流程等;③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遵守医疗法律、法规,避免医疗纠纷[1];④加强护患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高主动服务意识,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及时给与心理疏导。把病人当做自己的亲人关心、爱护,理解和安慰病人的疾苦;⑤健全护理管理规范和制度。通过绩效管理和合理排班制度来提高护士积极性;避免护理人员不满情绪影响临床工作[2].

1. 3 观察项

1.3.1 风险事故情况 记录两组患者风险事故(安全风险、差错风险及护理投诉)发生情况;

1.3.2 护理满意度 记录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12.0软件处理观察项数据,计数资料用χ2 检验表示。P

2 结果

3 讨论

急诊护理与患者生命安全息息相关,更关系到医院和护理人员的生存发展。除本身护理工作性质存在高风险性,随着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观念的提高 ,一旦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或违反操作流程,就会引起患者的不满和投诉,甚至可能产生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急诊护理人员在医疗活动中与病人接触最多,出错概率也高,因此要高度重视急诊工作的风险性[3].通过护理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才能减少护理风险事故。可以组织急诊护理人员学习急诊安全相关知识,使其从思想上重视安全急诊的意义。

本研究分别对患者采用护理风险评估、防范措施教育和常规护理管理来进行护理观察和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风险事故(安全风险、差错风险及护理投诉)发生率3.8%远远小于对照组21.3%,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综上所述,急诊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和重视护理工作的风险因素,通过健全管理制度、加强业务技术学习及增进护患沟通交流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减少护理医疗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崔雯,黄秀琴.精神科急诊护理的风险与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0,(16):268-269.

[2]蒋进枝.急诊护理隐患管理的应对措施[J].中国中医急症,2010,(6):1054-1055.

[3]吴泽全,段素玲,张云华,等.加强医学生医疗风险认知教育[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0(5):48-49.

上一篇:关于老年骨折患者临床护理的体会 下一篇:术前胃镜活检与外科术后病理检查在胃癌诊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