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铁路隧道塌方处理施工方案

时间:2022-09-24 10:24:07

浅谈铁路隧道塌方处理施工方案

摘要:介绍某铁路隧道塌方实例,对塌方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探讨了隧道塌方的处理方案,以便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铁路隧道;塌方;处理;方案

中图分类号:U459.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常见隧道塌方产生的原因

1.地质因素

隧道穿过断层及其破碎带,围岩自身稳定性差,结构松散,颗粒间无胶结开挖后很容易引起塌方 。

2.施工不当

(1)地质勘察不准,施工人员对隧道地质条件的变化及复杂性认识不足,在不良地段没有做好钻探工作引起塌方。(2)施工方法选择不当或工序间安排不合理,各工序拉得较长,一旦暴露时间过久,引起围岩松动、风化、招致塌方的发生。(3)喷锚不及时或喷射混凝土质量、厚度不符合要求,锚杆没有达到设计要求的数量及间距。(4)采用钢支撑时,支撑架设质量欠佳,支撑与围岩不密贴,不能满足围岩压力所需要求。(5)爆破用药量过多。(6)处理危岩措施不当,引起危岩坠落,牵动岩层坍塌。由此可以看出,地质因素是决定性因素,加强施工地质勘探工作是避免塌方事故的根本方法。

3.地下水影响

施工期为雨季时,隧道出现渗水现象,地下水对围岩的溶解、冲刷、软化作用,改变岩体的物理性质,破坏整体稳定性,降低岩体强度,从而引起塌方事故。二.塌方的处理方法

1.喷锚法

(1)围岩量测。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监控量测点,量测点埋设和频率按规范要求做,及时对量测数据进行时态及回归分析。

(2)初喷。围岩量测结果显示稳定后,机械排险,然后用湿喷机对坍塌部位围岩湿喷混凝土进行封闭,避免注进的浆再次流出来,早产塌方体的松动。

(3)导管注浆。对拱部塌方范围内设置注浆导管加固,环向呈梅花形布置,导管伸出隧道初支面,以方便注浆。注浆导管预留止浆段,根据隧道塌腔深度设置。

(4)回填密实。采用泵送砼进行回填处理,每次回填厚度控制在1米内,带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60%后,再浇筑下一层,直至填满塌腔。混凝土凝固后才可进行开挖。

(5)三台阶开挖法。“新奥法”要求软岩地段或塌方段施工要按照“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测量、早衬砌”原则。

(5)挂网。拱部沿初期支护设计轮廓线挂两层钢筋网片,并与小导管连接可靠。

(6)立架。塌方段,先沿着塌腔表面立工字钢拱架,必要时加竖向支撑,形成一个拱结构更加牢固。

(7)锁脚锚杆。每榀钢拱架拱角处按设计要求每侧安装锁脚锚杆,与边墙连接。

(8)封闭。沿隧道纵向每立完两榀钢拱架就及时对开挖面进行锚喷支护,封闭塌腔面。

(9)早衬砌。塌方段初期支护完成后立即进行二次衬砌施工。减少岩体下沉导致二衬厚度不足,确保二衬有足够的承受荷载强度。2.支护法 对已塌方段的边墙,先清渣,再用浆砌毛石档墙支护来抵抗塌方的侧压力,然后按要求浇筑混凝土边墙,形成了二次支护,并且由档墙和边墙来共同支撑荷载,很稳定的抵抗着围岩的再次塌方。3.灌浆法先用回填灌浆来填塞满衬砌与岩石的空隙,再用固结灌浆来固结隧洞周围的岩石。首先在拱顶预留管,待衬砌钢筋混凝土拱顶凝固后进行灌浆,当通气管开始漏浆时,就说明在拱顶压入的混凝土已达到预计数量,拱顶已灌浆回填满。

三.塌方处理注意事项:

① 对侵限变形裂缝坍塌至掌子面换拱处台阶加高,并严格按照三台阶法施工,减小换拱高度保证施工安全。

② 换拱前应严格对换拱处施做超前小导管并注浆加固。

③ 换拱时拱脚必须落在实处,并在拱脚处两侧各加固一条纵向工字钢连接,防止拱架下沉。

④ 拆换后新立的拱架必须预留足够的沉降变形量不小于50cm。并确保钢架各单元的连接圆顺、保证钢架的稳定性。

⑤ 对换拱处钢筋网片采用双层钢筋网片加固,连接筋同时也加密。

⑥ 同时做好地表及洞内的沉降观测工作。四、总结通过实践证明,隧道施工塌方是可以预防的,现场人员及时了解和掌握塌方的原因,塌方前的征兆,提前采取果断措施,减少塌方事件的发生,还可以减少企业财产的损失风险。

参考文献:

[1]张继恒;;软弱围岩隧道施工坍方处理技术[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0年01期

[2]刘朝宏;隧道施工中坍方处理设计及实施效果[J];公路;1994年09期

上一篇:论我国 “不完全城市化”困局的破解路径 下一篇:转山去,换个角度看拉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