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代建制的工程项目建设模式分析

时间:2022-09-24 10:17:45

基于代建制的工程项目建设模式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现有的工程项目建设模式亦不能满足业主对项目质量、进度、成本等方面的要求。代建制作为一种较新颖的工程建设模式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克服传统模式的一些弊端,本文将代建制与传统模式做了比较,分析了代建制的优势,又进一步分析了两种基于代建制的建设模式(CM模式与EPC模式)。

Abstract: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modes used in our country now are not able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the quality, schedule and cost from the owner while the economy of PRC is developing faster and faster. As a newer mode of project construction, agent system has some advantages which would overcome some disadvantages of the traditional mode.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compared the agent system with traditional ones and analyzed the advantages of the newer one. Finally, the author analyzed two construction modes (CM&EPC) which are based on agent system.

关键词:项目建设模式;代建制;CM模式;EPC模式

Key words: mode of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agent system;mode of CM;mode of EPC

中图分类号:TU-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3-0057-02

1我国现有的项目管理模式分析

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类:

1.1 自行管理模式此模式采取的管理方式是内部委托方式;基建管理机构是内部机构,没有投资决策权。委托――理论认为组织内部产生的委托问题不如组织之间产生的委托问题严重,因此这种模式有其优点,可以应用于一些技术简单,工程量较小的项目。但是这种自行管理模式的弊端明显:①这种临时组建的工程项目管理班子,项目完成后项目管理班子就解散,因此往往是只有一次教训,没有二次经验,容易造成损失和浪费。②项目的投资方,即业主对于工程项目的建设缺乏经验。临时组建的项目管理班子专业性往往不强,没有能力做好工程项目中各个相关方的协调工作。③存在权力寻租问题。临时组建的项目管理部门掌握了变更投资预算,选择施工单位等权利,而这些权力往往被相关负责人员寻租以牟取利益。

1.2 建设监理制度我国从1992 年开始实行的建设监理制度, 从指导思想上借鉴了国外的“业主方项目管理”,即PM(Project Management)。但是与国外的PM又不完全相同,我国的监理并不完全代表业主的利益,而是“公平地维护项目法人和承包商的合法权益”,是公正的第三方。另外,国外PM在前期就介入项目,我国的监理大都主要针对施工阶段,而且强调对质量的监督管理,故也常被称为施工监理。

监理制的优势是通过第三方建立单位的监督,可以保证工程达到业主的质量要求,从而弥补业主对于工程建设项目经验与知识的缺乏导致的监督不力。但监理制亦存在如下弊端:①监理方只对施工阶段进行监理工作,在工程建设的其他环节缺乏监督。②监理制度下,业主建设项目采用分包的模式,从而各个模式间缺乏相应的配合从而导致工程量加大,预算超支等问题。③监理单位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2基于代建制的建设模式分析

2.1 代建制的概念代建制是指业主通过招标的方式,选择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负责项目的投资管理和建设组织实施工作,项目建成后交付使用单位的制度。代建期间,代建单位按照合同约定代行项目建设的投资主体职责,有关行政部门对实行代建制的建设项目的审批程序不变。代建制作为项目管理模式的一种,克服了上述传统的工程该项目管理模式(自行管理模式、监理制模式)的缺点。业主通过聘用专业的项目管理公司,对项目全过程进行管理和监督,从而弥补了监理制中监理过程只针对施工阶段而对其他阶段监督不利的问题。①项目管理公司统筹了建设项目的全过程,从而使项目的各个单位在不同的阶段相互配合协调,达到1+1>2的目的,提高了建设工程的质量和进度,降低了成本。②代建单位的专业性强,弥补了业主对于建设项目实践经验和相关知识的缺乏,从而保证了建筑工程的质量。

2.2 基于代建制的几种建设模式

2.2.1 基于代建制的CM模式CM(Construction Management) 是国际上一种建筑承发包模式和管理模式。基于代建制的CM模式基本思想是CM项目管理公司作为代建单位与业主订立合同,负责项目的管理工作。项目的建设分阶段进行,项目各阶段通过CM公司的管理达到无缝连接(理想状况下),从而施工各阶段开始时间大幅提前,建设进度明显加大。并且,CM模式可以使部分工程分批交付使用,提前获得效益从而由于传统模式。采用这种模式,在项目初步设计阶段业主就雇佣CM单位参与项目实施,为设计人员提供施工方面的建议并随后负责管理施工过程。因此CM承包总体上属于一种管理型承包。根据CM单位在项目组织中合同关系的不同,CM模式分为CM Agency(型)和CM Non Agency(非型或风险型)两种。型CM由业主与各分包商签订合同,CM单位只是业主的咨询和,为业主提供CM服务。非型CM直接由CM 单位与各分包商签合同,并向业主承担保证最大工程费用GMP (Guaranteed Maximum Price),如果实际工程费用超过了GMP,超过部分将由CM单位承担。一般非型CM单位是从过去的总承包商演化而来,而咨询设计公司担当的CM单位往往更擅长采用型CM。

基于代建制的CM 模式有其自身价值:①CM模式采用快速路径法,分散发包,集中管理,利用科学的管理使各个阶段尽量达到无缝连接,有利于缩短工期。同时,CM单位统筹各个阶段,加强了设计部门与施工部门的沟通,减少了因修改设计而造成的工期延误。②CM模式采用施工任务多次分包的方法,每次分包都通过招标竞争和合同谈判,因此由各个分包合同价加起来形成的合同总价更具有合理性。在每一次的分包中,CM单位不赚总包与分包之间的差价,它与分包商和供应商的合同价是公开的。通过协调设计,CM单位还可以帮助业主采用价值工程等方法向设计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挖掘节约投资的潜力,还可以大大减少施工阶段的设计变更。如果采用了具有GMP的CM模式,CM单位将对工程费用的控制承担更直接的经济责任,因而可以大大降低业主在工程费用控制方面的风险。③CM模式中设计与施工的结合和协调,在项目上采用新工艺、新方法时,有利于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2.2.2 基于代建制的工程总承包模式(EPC)EPC总承包模式,是指业主选择一家总承包商或者总承包联营体负责整个工程项目的设计、设备和材料的采购、施工以及试运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总承包任务。它不同于施工总承包模式,除了施工,它还包括设计阶段,国外将这种模式称为Turnkey,即交钥匙工程。这种形式的实质是EPC公司作为代建单位,与业主订立总包合同。EPC公司往往自身实力强大,包含了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机构,可以独立完成建设项目。

基于代建制的EPC模式的价值:①有利于投资控制,能够降低工程造价。由于投标者把设计和施工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既要满足业主的功能要求,设计方案有竞争性,又要保证标价低,因此要从设计方案着手降低工程造价,不仅仅是让利的问题,而是从根源上挖掘潜力,因此有利于降低工程造价。另外,项目总承包模式常实行总价合同,在签订总承包合同时就将合同总价明确下来,可以及时明确投资目标,使业主尽早安排资金计划,并使项目总承包单位不超过预计的投资规模,有利于投资控制工作的进行。②有利于进度控制,并缩短工期。由于在方案设计阶段就可以根据建筑企业的施工经验、所拥有的施工机械、熟练工人和技术人员争情况考虑结构形式和施工方法,可以使项目比采用常规发包模式提早竣工。③有利于合同管理,“一站式购物”、单点联系(业主只需与承包签一份EPC合同,只需与EPC承包人联系);④有利于组织与协调,业主对工程采取“甩手掌柜”式管理方式,只需要与一个对工程项目的实施总负责的单位打交道,从而大大简化了工作,也改进了管理质量。

2.3 基于代建制的两种建设模式的比较:CM模式与EPC模式虽然均是基于代建制的模式,接受业主的委托对项目进行管理,在项目完成后移交给业主。但两者还是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下面我们将从不同角度对两者进行比较。

2.3.1 合同关系不同在CM模式下,业主在CM单位的建议下,与施工方、设计方等订立合同,但本质上是业主与相关单位订立合同。而EPC模式下,EPC公司全权负责了建设过程,故由EPC公司与相关部门订立各种合同。

2.3.2 变更成本不同在EPC模式下,业主只与EPC公司有合同关系,故若业主想对工程进行变更,只能与EPC公司协商,除非业主与EPC公司解约,但这会导致更大成本。在CM模式下,业主要想变更工程规格,只需在CM公司协助下,与相应部门进行沟通并进行相应修改即可。

2.3.3 现场安全责任不同在CM模式下,现场安全由CM单位负责监督,但责任由业主和相应承包人承担,而在EPC模式中,现场安全由EPC公司承担。笔者认为在CM模式,此项规定不利于调动CM公司监理的积极性,业主应在与CM单位的合同中做出相关调整。

2.3.4 施工前办理许可的责任归属不同在EPC模式下,项目实施前的各种许可(如施工许可、环境许可等)的办理应有EPC公司全权负责,而在CM模式下,CM公司只是协助业主办理各种许可。由于基于代建制的这两种建设模式有所不同,所以业主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做出相应选择:如果业主为风险厌恶者,则可以选择将大多数风险转嫁给EPC公司的EPC模式进行建设,反之,则可以选择CM模式,然而低风险伴随着高投入,业主在EPC模式下的投资将比CM模式下大一些。除此之外,模式的选择还取决于业主对预算的控制,以及业主的组织能力等因素。

参考文献:

[1]赵智.我国政府投资代建制模式研究,2006.

[2]孙继德.项目总承包模式,2003.

[3]孙剑.在我国应用CM模式的探讨,2001.

[4]王永新.建设工程EPCM与EPC模式比较分析,2009.

[5]吴蓓.我国发展EPC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2008.

上一篇:深基坑降水在地下室基础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下一篇:浅谈建筑中抗震设计理念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