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药品加成政策对医院经济运行的影响分析

时间:2022-09-24 09:43:49

【前言】现行药品加成政策对医院经济运行的影响分析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一、资料来源 本课题研究选取山东省13所医院,其中省属医院5所,地市级医院8所。选取的样本医院均为三级甲等医院,所选取的13所医院分布在8个地市,平均床位为1339张,2007年平均门诊量93万人次,平均医疗业务收入46647万元万元。有关13所医院的资料来源于山东省卫生...

现行药品加成政策对医院经济运行的影响分析

摘 要:2006年,国家改革了医疗机构药品加成政策,规定医疗机构按实际购进价顺加15%作为零售价。文章对山东省13所医院2005―2007年的经济运行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由于药品加成下降,样本医院自2006年开始出现亏损,医院的负债也大幅度增加,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影响。建议应通过建立财政,物价联动补偿机制、科学有效的药品价格管理机制,加强对医院的监管,规范医院医疗行为等措施来改善医院的经济运行环境,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医院 药品加成 经济运行

中图分类号:F22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2-036-03

药品进销差价、医疗服务收入、财政补助是当前国有非营利医院支出补偿的主要来源渠道{1}。2000年,国家改革了医疗机构药品差价政策,并且自2000年到2007年底已经连续21次降低药品的零售价格,平均降价的幅度15%~20%之间{2}。此后几年,这项政策不断进行调整。2006年国家又要求医疗机构按实际购进价顺加15%作为零售价,目前我国医疗机构大都执行了此规定。从我国医院来看,药品差价率自2000年以来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到目前为止多数医院的差价率在13%左右。现行医院药品加成政策医院经济运行影响如何?在政府财政补助不足,医疗服务价格扭曲的情况下,医院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山东省13所医院2005―2007年经济运行状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现行药品加成政策对医院经济运行的影响,以期为完善我国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提供依据。

一、资料来源

本课题研究选取山东省13所医院,其中省属医院5所,地市级医院8所。选取的样本医院均为三级甲等医院,所选取的13所医院分布在8个地市,平均床位为1339张,2007年平均门诊量93万人次,平均医疗业务收入46647万元万元。有关13所医院的资料来源于山东省卫生厅规划财务处。

二、结果

1.药品差价率趋势变化。药品差价是医院医疗支出的重要补偿途径,当药品加成率为15%的情况下,理论的药品差价率为13.04%。药品差价率反映医院药品平均盈利水平,以及医院的管理水平。据统计,2000年―2003年全国政府办医疗机构药品进销差价率30%左右,2004年底发改委2122号文件实施以来,全国药品进销差价率下降至20%左右,自2006年发改委912号文件之后,医院的药品进销差价率降至13%左右。2006年7月山东省物价局下发《关于药品价格政策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鲁价格发[2007]136号)文件,文件规定自2006年7月20日执行现行的药品加成政策。

从表1的资料可以看出,本研究所调查的山东省13所医院的药品进销差价率2003年在24%~36%之间,平均为29.06%,2004年的药品差价率在28%~40%之间,平均为30.54%。13所医院的药品进销差价率自2005年以来,出现了显著的下降趋势,2005年13所医院的平均药品进销差价率较2004年下降3.19个百分点,2006年13所医院的平均药品进销差价率较2005年下降6.14个百分点,2007年较2006年又下降6.76个百分点,13所医院的平均差价率为13.42%。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医院药品进销差价率出现明显下降趋势是2006年发改委的912号文件实施之后。药品差价是医院重要的补偿渠道,药品差价率的大幅度的下降必然会影响医院的财务状况、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医院的经营行为{3}。

2.医院偿债能力的分析。

(1)医院短期偿债能力分析。表2是13所医院的流动比率资料,2007年,13所医院的流动比率仅有D医院、K医院、M医院的流动比率大于2,其短期偿债能力较强。B、C、F、G、H、I、M医院的流动比率小于1,说明这些医院的短期偿债能力严重不足。从趋势上看,2007年有8所医院的流动比率较2005年下降,其中有5所医院的流动比率处于恶化状态。

(2)医院长期偿债能力分析。资产负债率,反映了医院的资产对负债的保障程度,由于医院是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其规模发展资金主要应来源于政府财政拨款,其正常的业务活动的资金需求则主要来自于医疗服务收费、药品差价、政府正常财政补助。当补偿机制阻断之后,则其负债的规模就会增加。从表3中可以看到,2007年有9所医院的资产负债率高于25%,有5所医院的资产负债率高于40%,仅有2所医院的资产负债率低于15%。有8所医院的资产负债率呈上升趋势,其财务状况变得恶化。

3.医院结余情况分析。

(1)医院医疗收支结余分析。从表4中可以看出,2005年13所医院医疗收支亏损52315万元,平均4024万元;2006年则亏损61406万元,平均亏损4724万元;2007年亏损53757万元,平均亏损4135万元。从趋势上看医疗支出的亏损逐年增加。

(2)医院药品收支结余分析。

从表5可以看出,2005年13所医院药品结余44610万元,2006年为35187万元,较2005年减少8793万元,下降21.12%;2007年药品结余27248万元,较2006年减少7939万元,下降22.56%。从趋势上看,13所医院的药品结余逐年下降,说明由于药品加成率的下降,影响了医院的药品结余。为了进一步分析药品加成率的下降对医院结余的影响,我们结合药品收入的变动来分析。

2007年13所医院的药品收入合计为287804万元,较2006年增加63212万元,但从表5中可以看出,药品结余却比2006年减少7939万元,医院药品收入增长28.14%,而结余却下降22.56%,说明现行的药品加成政策已严重影响了医院的发展。

医院药品收入结余率,反映医院药品的盈利能力,其受到药品加成率及医院管理水平的影响。从表6中可以看出,13所医院的药品收入结余率逐年下降,至2007年已下降到0.09。

(3)医院药品结余对医疗亏损补偿分析

我们利用表4、表5资料编制医疗收支与药品收支结余差量分析表,分析药品结余对医疗的补偿程度,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以药养医”的状况。13所医院2005年医疗收支亏损52315万元,药品结余44610万元,药品对医疗的补偿程度为85.27%,其中有7所医院不能得到完全补偿。2006年药品对医疗的补偿程度为57.3%,其中有8所医院不能得到完全补偿。2007年药品对医疗的补偿程度为50.69%,其中有9所医院不能得到完全补偿。药品对医疗亏损的补偿程度从趋势上看,逐年下降,见图1。

以上分析说明,药品收益对医疗的补偿程度出现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药品加成率下降造成的。

三、讨论与建议

1.医院负债提高,面临着财务风险。自2006年以来,医院的负债逐年增加,偿债能力逐渐下降,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偿债能力出现恶化的趋势,医院的经营可能会面临财务危机。医院偿债能力的恶化并非单纯地影响医院自身的发展,医院的偿债能力对医院的短期债权人、长期债权人、供应商、员工、管理者、政府、医疗保险管理机构以及医院的利益相关者都非常重要。对医院的短期债权人来讲,医院缺乏流动性和短期偿债能力,直接威胁到其利息与本金的安全性。对医院的供应商来说,医院缺乏流动性和短期偿债能力,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资金的周转。如果医院是该供应商的重要客户,则当医院拖欠货款时,供应商将面临着是否继续供货的两难选择,继续供货,可能为自身带来坏账损失;停止供货,又将失去一个重要的客户,影响其销售规模。因此,供应商对医院的流动性和短期偿债能力也会非常关注。对于医院的职工来说,如果医院短期偿债能力不强,就有可能无法发放工资,影响员工的劳动所得,员工的凝聚力就会下降。医院也有可能发生裁员甚至破产,使职工失去工作。因此,员工也会关注医院的流动性和短期偿债能力。对于医院的管理者来说,医院的流动性和短期偿债能力,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医疗业务活动能否正常运行。医院如果经常拖欠供应商的药品款、材料款、设备款,则会影响供应商对医院的态度。医院如果经常拖欠员工的工资,则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和积极性。严重的时候将导致供应商停止供货,优秀的员工将会流失,从而影响医院的医疗质量、服务质量和技术的提升,影响医院的发展。

2.医院的亏损面扩大,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2005―2007年由于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没有提高,同时又由于这段时期,我国正处于物价上涨周期,医院的成本上涨较快,致使医院的结余下降。我国的财政补助虽然有所增加,但其所占支出比重较小,不能有效补偿成本支出。而单纯的降低药品加成率致使医院的亏损扩大,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

医院是公益性事业单位,其经营的目标是通过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满足医疗需求,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而不以营利为目的。但医院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其向病人提供医疗服务时,消耗的人、财、物等资源必须得到补偿,医院才能持续地运营下去,倘若医院的消耗不能得到有效的补偿,医院就会亏损,长期下去医院的医疗质量、技术质量就会下降,甚至可能倒闭。因此,医院的消耗能及时地得到补偿,这是医院生存的必要条件。

3.建立联动的医院补偿机制,促进医院健康发展。单一的政策并不能有效控制医疗卫生费用,这样的结果会使社会福利造成损失。应建立联动管理机制,即财政、物价、药品价格政策必须相互补充、相互协调。当前的社会经济环境条件下,假如选择大幅度降低药品加成率,甚至取消药品加成,医院就会亏损,长此下去,医院运营风险加剧,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医院要持续运营下去,必须要求财政、物价作出调整。从财政的角度看,则要求政府的财政补助必须增加,这会造成政府的财政支出增加,负担加重。同时,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各地的财政支付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表现在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就会出现较大的差别,卫生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假如选择提高医疗收费价格,由于医疗服务的特殊性,极有可能造成医疗卫生服务的大幅度增加。因此,在当前的经济状况下,药品加成政策、财政补助政策、物价政策必须共存就显得尤为重要,取消药品加成的措施,至少在短期内,很难完全实现。政府应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建立医疗补偿的联动机制。

4.建立科学有效的药品价格管理机制,促进药品的合理使用。从供方来看,应采取如下措施:(1)扩大政府定价范围,完善药品定价机制;(2)建立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3)加强对药品生产的监管。从需方来看,应采取如下措施:(1)完善药品加成政策,实行差别差率,即价格低的药品执行高差价率,价格高的药品实行低差价率,引导医院合理使用药品;(2)建立基本药物制度;(3)规范药品使用;(4)加强医疗道德建设;(5)完善药品招标政策,建立招标药品的利益分享机制。

5.完善医疗保障制度,规范医疗服务供方和需方的行为。从供方来看,应加强管理,提高医院效率,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道德损害,促进医院良性竞争,采用适宜的医疗技术。从需方来看,应正确引导消费行为,通过医疗消费的有效控制,减少不合理的医疗需求。政府应该通过有效的管理,避免医疗过度垄断,防止转嫁成本,提倡有效竞争。从医疗保险方来看,则应该运用筹资、费用支付方式等对供方、需方的行为进行规范,增加供需双方的责任,建立有效的利益连结机制。

6.加强对医院的监管,规范医院的经营行为。当前的社会经济环境条件下,加强对医院的监管可能是降低医药费用的最有效的途径,这些监管的政策应针对医疗行业的特征及医疗消费者行为特征。医院管理决策同企业决策有明显的区别,在医院中,存在两个决策行为主体,有关管理的决策是由医院管理层作出的,同医疗相关的决策是由医师作出的,并且这两个决策行为主体,既存在共同的利益,又存在价值背离。这种矛盾的决策及利益关系,要求必须通过外部有效干预,才能平衡不同行为主体的利益。因此加强对医院的监管,标准化的医疗流程构建是解决费用不合理增长的主要途径。

[基金项目:中国卫生经济学会第九批招标课题(2009年)]

参考文献:

1.任益炯,张鹭鹭,仇元峰等.医院补偿机制不合理的模拟与干预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8,24(5):355

2.杜乐勋、张文鸣.中国医疗卫生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347

3.王延中.中国卫生改革与发展实证研究[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45-49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山东青岛 266003)

(责编:若佳)

上一篇:基于AHP与TOPSIS算法的港口竞争力评价与对策研... 下一篇:盈余质量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