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研究

时间:2022-09-24 07:54:27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研究

摘要:社会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时,能力成为最主要的评价指标,但目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对照科学的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分析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方案。

关键词:职业能力评价;综合素质评价;雷达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9-0219-02

商务英语专业是以语言为核心,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的一个专业,具有跨学科专业的特色。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以英语为工作语言,能够参与和从事国际商务活动,具有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端技术技能型英语人才。学校培养的学生是否符合社会的需要,企业如何选择自己需要的学生,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是我们考量的一项重要内容。

能力是当今社会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最主要的指标。在对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评价时,我们首先要通过一定的渠道获得学生职业活动成效的证据,然后将这些证据与相应的职业能力标准相比较,进而判断出学生职业能力水平的高低。在这个过程中,建立合理严密的职业能力指标体系,设定各级指标的权重以及界定科学的综合评价方法是保证测评体系科学的关键因素。

一、构建科学的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的作用

1.引导学生自我完善。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可以引导学生扬长避短,使得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如果评价体系成为一套公认的标准,学生就能自觉地将评价标准转化为个人发展的目标,从而引导学生不断地实现自我完善。

2.为社会挑选人才提供依据。社会和用人单位在挑选人才时希望能全方面了解学生的情况,于是学校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评价得出的结论就成为了重要的资料。只有学校对学生全面、准确、客观地做出评价,才能为社会和用人单位更好地了解学校、选对人才提供有效依据。

3.为学校改进学生培养方法提供依据。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不仅能对学生综合素质做出判断,还能为学校进一步改进学生培养方法提供依据。通过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找出学校办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学生对学校和各职能部门进行的各项教育活动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在校学生素质的总体情况,发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为学校做出进一步教育教学改革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现状分析

目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并没有一套科学的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现行的综合素质测评没有和学生个人发展需要接轨,没有和社会实际需要接轨,没有和现代教育机制接轨,孤立存在,作用甚微。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评优为基础,没有自身功能可言。目前,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奖学金等校内外评优的指标来源基本还是课程评价加上以评优为目的而建立的素质评价体系。所以,除了课程成绩外,对其他素质评价指标的创建原因就是评优,这与现代高等教育推崇的“全人”教育理念是相悖的。现代高等教育要求学生素质均衡,个性化发展,弱化高低优劣差别,倡导在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上,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让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自由、全面、持续发展。由此可见,现有的脱离了“内容”的在评优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综合素质测评并没有多少自身功能可言。

2.评价主体单一,对教育教学改革缺乏带动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目的是为了评优,而各类评优的申报主体基本为院系,所以综合素质测评就成了院系的工作,具体操作一般都是由以辅导员为主的学生工作团队完成。于是,在很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变成了管理学生的手段,甚至沦为纪律情况的记录工具。由于学生数量多,大量的信息需要处理,这使得辅导员在进行学生评价时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无法做到完全公平公正。虽然在学生测评过程中,班主任也会参与其中,但高校的班主任对班级事务的参与度不高,对学生的了解也不够深入,大多是由班委、团委组成的测评小组完成对学生的测评,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客观的评价。

在课程考核方面,由于任课教师一般都不参与学生的综合测评,所以,本该由任课教师来完成的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出现了空白,学生在学业方面的表现只能单纯通过学习成绩来反映。实际上,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各个部门不能各自为政,应该建立全局性的素质教育理念,只有发动全校所有部门和教师共同参与,才能在学校形成全员全过程育人的良好氛围,带动整个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

3.评价内容偏差,社会认可度低。不少高职院校都认为通过大量学生活动就能实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有的学校甚至认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只是第二课堂。所以,以学校为主体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数据,实际上是对学生在校期间综合表现的记录。学校的相关测评制度并没有和社会需要接轨,从而造成学校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结论并不能顺利地为企业所认可。学生活动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但不能代表素质教育的全部,学校应该从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出发,采取多种形式,从课程教学、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学生活动、创新创业等多个层面全方位运作。

三、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改革方案

针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评价的现状,我们希望能创建一套职业能力评价体系,不仅可以为学生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引,还可以为学校课程体系、过程性考核等教学改革提供依据和方向,同时还能以其直观的表现形式为企业所理解和接受。

1.确定能力标准。职业能力标准是能力模型的核心内涵。我们通过调研、召开行业指导委员会、召开学生和历届毕业生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并最终确定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核心能力。如图1所示,学生的核心能力可以分成专业能力和通识能力两个方面。

和以往的单一以学习成绩为主的评价方法不同,我们根据学生将来面向的就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对评价体系的能力目标进行了划分,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强调专业能力和通识能力的共同提高,使得学生从过去单纯看重课程分数,转为注重职业能力的提升。

2.搜集能力表现的证据。在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指标体系确定后,接下来的重点就是要科学地界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并对各指标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前面已经提到,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应该是全方位的,因此,搜集能力表现的证据也应该是全方位的。笔者以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核心课程为例,对职业能力评价体系进行介绍。

由专业带头人、督导和骨干老师组成的专家团队将核心能力的表现权重在核心课程中进行分配,从专业知识开始,按顺时针方向,各项职业能力分配值分别为60、60、40、70、60、60、40、70。假定学生的各项职业能力的得分分别是:55、50、20、60、55、50、30、65,将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分和各项职业能力权重制作成雷达图。

3.根据能力标准做出判断。如图2所示,紫红色线表示商务英语专业核心课程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中发挥的作用,要想学生的职业能力达到大八边形所示的范围,就需要其他专业及通识课程的共同支撑,这可以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过程性考核提供依据。

蓝色线表示学生职业能力评价情况,学生可以很直观地看到他在诚信抗压、资讯创新等能力方面还有所欠缺,需要进一步提升,可以为学生后期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意见。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以学年为周期,为学生形成一份测评报告,用人单位在聘用人才时可以直观地看到学生的综合素质情况。

总之,这种通过雷达图表达的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可以直观地反映出现有的课程设置是否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并为用人单位招聘人才提供指导意见。合理地设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和相关数据的正确导入是保证该评价体系有效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陈国梁.曹科岩.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运作模式的现实分析与完善思路[J].教育与职业,2012,(11).

[2]曹科岩.陈国梁.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运作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4).

[3]曾旭华,皮洪琴,李福东.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指标体系构建综合评价方法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12,(17).

上一篇: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框架梁荷载试验研究 下一篇:编写分级提纲实现读写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