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作文的源泉

时间:2022-09-24 06:09:57

游戏,作文的源泉

谈起小学生的作文,老师、学生都是怨声载道。老师感叹指导难,效果差;学生要么是无话可写,要么是写不具体。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是孩子缺乏对生活的真切体验,对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只知道一个大概的情况,或者只是对事情过程有记忆,而缺少情感方面的印象。要培养孩子们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习惯任重道远,下面仅仅从教学中作文指导这个角度来谈谈我的看法。

一、在游戏中积累素材,丰富情感体验

如果老师在作文前这样去布置:星期天同学们回家观察一下蚂蚁,然后写一篇作文,作文的质量绝对不会高。生活和语言的积累是习作的奠基工程。皮亚杰在多部著作中都强调:儿童的认识来源于动作,知识来源于活动,活动是思维发展的基础。让孩子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活动起来,调动他们全部的感情投入进来,在游戏中积累,在游戏中感悟生活,这样的作文才富有生命的活力。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生活中应尽量安排一些活泼生动的游戏活动,如YOYO球比赛、投沙包、跳橡皮筋、小故事会……这些都是孩子们所喜爱的,让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满足他们玩的需求,并引导他们相互间的交流,积累情感的体验。而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们玩得尽兴,让学生们全身心地投入进来;其次就是要认识到这些就是很好的作文素材,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活动的情况,体会自己玩时的感受,将看到的、亲身体验到的,如实记下来,就是一篇鲜活的作文。

但是学生们经历了,不代表他们就有所认识了。为了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习惯,从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中有所发现、有所启示,能把观察到的事物长时间留在自已的记忆里,就必须适时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措施,引导孩子们去回忆、去再现。如常见的日记等形式,还可以开展每天的班级“早间新闻1+1”,让孩子们把自己知道的消息向全班播报,并谈谈自己的看法,还可以让其他的孩子们也来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

而对于语言为说,孩子们直接在生活积累毕竟是有限的,而阅读正好补上了这一缺口。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得到间接的生活积累,还可以丰富语言,领悟表达方法。让学生勤于读书,乐于积累的最好方法就是让他们对阅读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们切实体会到:阅读,真的很好玩!教师要在自己的心中给学生们定一份“快乐读书计划”:在内容上,先从情节性较强的故事、童话入手,再逐步朝优秀习作、精品美文、名家名著过渡;在过程上,要时刻注重兴趣的激发,要不断采取一些激励的手段,营造积累语言的氛围。举一例说明。有一位老师为了让学生们多背些古诗词,平时与学生说话时总是有意无意地“出口成章”;当有学生偶尔说出一两句诗时,她总把热情的表扬送给学生;上课时,她总是结合课文内容说些诗词故事。这样的语言积累,哪个学生还会把它当成负担?真的就是趋之若鹜。

二、写作,让学生渴盼的自由天空

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要鼓起学生写作激情,首先必须让学生认识到写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是生活的需要,是与人交往的需要。写作本质上是一种情感活动,它始于情感的萌发,终于情感的升华。只有调动了学生的情感需要,写作才会不再成为负担;学生只有面临某种实际需要,并积极参与其中,才能产生写作的内驱力,有“我要写下来”的想法。

在这方面,创设写作的情境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情感体验往往是由一定情境诱发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学生的思维,就显得特别重要。例如在“写一种游戏”的作文时,我向全班同学发出“为丰富课余生活,特征集游戏方案”的通知。要求学生们先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其他同学做自己最喜欢的游戏,之后把游戏的经过详细地写出来,参加最佳游戏方案的评选。这样,把写作与真实的生活情境相结合,在具体可感的环境中,学生就会感受到作文是一种生活的需要,自己的作文是有价值的功用。这种生活的需要直接转化成写作的动机,使写作变成学生发自内心的需求。

还学生写作的自由。现在的作文课,往往不从学生表达的需要出发,或设置条框,让学生“填空”作文;或过分重视范文的作用,让学生“按图索骥”。如此做法,压制了学生的个性,丧失了最可贵的童真童趣,也就更谈不上个性化的思想与语言的闪现了。那么,如何呵护童心呢?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采取自由式开放式的作文训练方法,要常让学生写命题自由、内容不定、体裁不拘、篇幅不限的自由式作文。自由开放的习作训练对塑造学生乐观、健康的个性,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对事物自然的描绘和对生活自由的剖析,是学生个性化生成的两翼;也就是说,我们课堂中既要引导学生以敏锐的眼光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又要引导学生以独特的感受审视周围的世界,丰富自身的情感。习作课上,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恰当的表达形式,无拘无束地去写,记叙文、童话、历险记、科幻故事或其他文体都可以,只求表达自由、流畅、生动、具体,语言有个性,敢于标新立异。当然也不是让学生天马行空,任其放纵,习作教学的过程也是教育学生做人的过程。教师要正确看待学生习作中出现的“出轨思想”,既不大惊小怪,又能适时地善加引导。实践证明,充分利用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同爱好,让学生独立选择自己乐于采用的表达形式和表达内容,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大胆,其个性化的语言层出不穷。

“儿童们写的东西,可以说是天使说的话。”孩子们眼中的世界永远是妙趣横生的,永远是多姿多彩的,因此我们的作文指导课必须以更开放的姿态、更灵活的策略去顺应孩子们的天性,消除课堂习作与学生生活的距离,让每一个孩子在文字的激扬处展现个性,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作文的快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体会到:习作,真的就是快乐的生产地。

上一篇:提高小学生阅读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下一篇:在生活中找寻写作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