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我们谈论什么?

时间:2022-09-24 05:35:00

平面设计,我们谈论什么?

从现代主义早期开始,设计就是一个动词、一种行动、一种介入事件的创新方法。设计本身不是主体,设计者才是主体,而设计的客体则是一个又一个的事件。事件意味着我们工作的形状与性质,用事件而非具体设计媒介来描述平面设计的姿态,让平面设计重新成为了动词。而这,恰恰是在设计行业专业化发展多年后的今天,被大多数设计师所遗忘的。

机械复制时代的真实艺术

越是简单的问题,越不像想象的那样简单。平面设计是什么?什么是平面设计?这一看似简单的问题至今仍争议不休。

Graphic一词的来源是基于表达、记录、交流、复制的书写与图记,与人类的表达、记录、交流、复制的欲望相关,实际上就是人类世界的艺术生产。现代平面设计的出现,则依赖工业化印刷复制产生的知识传播能量。在这一过程中,平面设计成功将手工艺术传统带入一个更为宏大的世界。

平面设计其实是这个技术复制时代的核心艺术,其重要性远远超过一般从业者们的想象。因为从机械复制到数字交互,复数性的媒介与材料,实际上已经成为当代所有人都无法逃离的母体,如同安迪・沃霍尔的“架上”作品的复数性,无论是图像来源亦或是复制工艺。在这一实践场域中,平面设计实际上是创造一种适合的、观点性的、物质感的、媒介性的物(thing/object),并努力提升形式的质量,重新设定事物的秩序。归根到底,平面设计的核心就是观念,设计媒介实际上是观念产生意义的证据,由此,平面设计成为某种文化存在的形式,成为知识容纳与内容共享。这种工作方式在批量的工业化生产与精微的手工艺术之间取得了某种平衡,如同一个机械复制时代的手工艺匠人。

简而言之,设计等于艺术。

平面设计的危险

对于平面设计的复杂性与深刻性,人们往往认识不足,常见的调调是认为其简单无能。平面设计的非物质性所带来的误解,成为设计师们对三观尽毁的辩解,也导致了互为因果的堕落。行业现状的乏善可陈,亦加剧了这一刻板印象,以至于很多朋友早已羞于用平面设计师来介绍自己的工作。平面设计死了吗?

平面设计究竟是什么?图文排版?漂亮作品?设计史上设计师们热衷的形式主义革命,有时可能只是某种奇技淫巧与花拳绣腿。这样的设计观,很可能在根本上与你在街上找到的任何一家打印店的观点没什么两样。但这绝非意味着平面设计本身的简单。平面设计,归根到底是思想赋形的东西。它怎么样,取决于你怎么样。其简单或者深刻,无能或有力,完全取决于认识水平与知识储备。实践者就平面设计的目标与方法、意义与边界进行探讨,并发展出个人主体性的独特定义,这才是设计本身。

对于平面设计而言,一切图像、语言与文字,都是符号学意义上的文本(text),作为设计的词语而存在。设计者的任务,是创造文本的物质感,或为事物注入观念,即在内容与形式之间建立某种仪式感。可以说,设计就是重新生产作为作品的文本。平面设计通过文本的复数性媒介生产,形成事件的现场(site)。而在这个建立文本与事物关系的创造性过程中,物(object)成为了事(event)的证据。设计即知识形构,更准确地说,是思想赋形。

平面设计的三个世界

其实一直存在几种不同的平面设计――作为行业的平面设计,作为学科的平面设计,作为行动的平面设计。人们往往将之混为一谈。

平面设计是一种行业或职业,但职业并不等于专业。今天我们看到的行业框架,基本源于二战之后资本主义市场体系的职业化分工。现代主义以来的光荣岁月是平面设计津津乐道的好时光,在契约社会的商业精神感召下,设计师学习技术并占有资讯,一出生便口含工业化时代复制媒介秘密的金钥匙。自信的职业设计师们建立行业协会,举办设计竞赛,参与商业项目,制造消费市场。另一方面,设计也制造了欲望,成为消费主义丛林与样式主义浪潮,成为黑暗的同谋与真实的雾霾。数十年的职业化进程,让我们渐渐遗忘了最初其真正需要的思想基础与知识储备,未来的含混与模糊带来普遍的不安全感与无力感。而行业的边际已然破溃,在帝国的边缘,设计师拓展疆界的同时,也在消解平面设计中央集权的威仪。今天平面设计所遭遇的问题,首先是来自于行业旧体制的危机,一种过度职业化的危险。

其实作为行业的平面设计,其真正的力量在于协作性,在于借助高明的委托人,更准确地说应该是伟大的协作人或合作者,所展开的协同创新。在这一进程中,平面设计被融化到不同的事与物中,设计者的个人才能被一种更大的社会空间所容纳,并激发出来出乎意料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量。正是在这一层面上,设计才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态度。

平面设计也是一种学科。人们往往将行业当作了学科,将行业困境误以为学科问题。实际上,作为系统学科的平面设计是一套独立于实用主义需求的、具有实验性与研究性的学术体系,包括了不断自我修正的课程训练系统、学科基础的清理与研究的拓展、本体历史的反思与实践现状的档案、方法的研究与知识的重构,以及不断拓展的、跨学科的边界与领域。大致说来,平面设计是一种最具有渗透性的学科,而非一种“固态”学科,其力量在于渗透到各个专业中去所产生的彻底变革。

有趣的是,在这个技术与媒介转型的年代,一些原本似乎约定俗成的学科内基本问题,在今天又重新成为了引人深思的热点。例如之前作为学科核心基础的文字设计在今天究竟意味着什么,成为一个复杂而严肃的问题。因为在今天,平面设计整体的结构关系和学科基础都在被重新定义。当我们试图真正深入学科内部认识与实践时,将会自然而然地走到议题的边缘,涉及到跨学科研究和实践,而这需要对周边学科开放地理解和认识,也需要对平面设计学科深入地研究与实践。每个设计都是系统,都是自身逻辑、日常生活与具体目标的语境化。正是这种不同学科间的叠加与相遇,造就了平面设计的多样化模式。

平面设计也是一种社会行动与个体实践,是一种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起源于知识共享与文化生产等公共性需求的平面设计,实际上是一种社会行动,一种公共性的社会媒介。例如作为社会媒介而诞生的现代海报,往往意味着图像民主,而成为某种开放性社会的标志,是前数字时代的即时通讯工具,具备让信息逃离监控与审核的公共性。作为平面设计曾经的核心媒介,公共性的海报天生有着对于广场的向往,从巴黎高地红磨坊的全城瞩目到1968年的欧洲街头。对于设计师而言,海报就是投向公众海洋的石头。当事件消退、现场还原,海报成为了事件曾经存在的证据。显然,平面设计是一种当代性建构,其目标包括了揭示真相、共享知识、沟通思想。从根本上来说,设计是一种公民教育,而不只是美学教育。

另一方面,平面设计也是一种个体实践与个体研究,可以内化为个人能力,来重新理解事与物,重新连接和组织不同的知识,为日常生活注入能量。对于实践个体而言,设计可能是一种最便捷的也是最有效的自我成长与自我教育。在此,设计指向了自己的内在世界,而非外在的实用需求,设计成为一种自我启蒙、自我拓展,以及最终建立的个人体系。其行动将大大拓展设计的意义,足以抵抗平面设计日益狭隘的危险。

任何一个学科和实践,都会有其困难,也有其力量。而真正的危险在于,过分受困于实用主义、过分关注学科内部。正是这些偏执掩盖了真正的反思,闭塞了开放性与开拓性。从实践的意义上来说,今天的平面设计可能依然是一个年轻的、充满可能性的、不断发展的学科。也许最终,我们依然只能无限地接近,而无法真正定义“平面设计是什么”。

在今天迷雾般的社会与生活现实中,平面设计如何逃离信息与形式的海洋,逃离后现代或前数字的图景性陷阱?平面设计的危险一直都在,而你自己的看法,则是一种选择。

呼唤新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需要被重新定义,重中之重就是重新审视其目标与价值。设计者个体对设计目的与意义的不断质询,是今天平面设计最紧迫的问题。从现代主义早期开始,设计就是一个动词、一种行动、一种介入事件的创新方法。设计本身不是主体,设计者才是主体,而设计的客体则是一个又一个的事件。事件意味着我们工作的形状与性质,用事件而非具体设计媒介来描述平面设计的姿态,让平面设计重新成为了动词。而这,恰恰是在设计行业专业化发展多年后的今天,被大多数设计师所遗忘的。

今天,平面设计如何介入生机勃勃的当代生活与都市文明?如何真正参与到消费、网络、城市、权利、知识形式、工业生产等社会重大议题中去,让设计成为意义的重要贡献者、社会能量的关系重组者,以及当代文化建构的行动者?这将是一个重大挑战。

呼唤一种新设计,一种作为文化生产的平面设计!

(设计师章寿品的观点对本文亦有贡献)

上一篇:李永铨: 对话视觉 下一篇:平凡之物的设计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