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新闻资源的持续利用

时间:2022-09-24 05:13:57

突发事件新闻资源的持续利用

在经济发展中,人们遵循着一条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就是对可更新资源的利用以不导致环境及资源退化为前提,进行科学地、适当地利用,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在对突发事件的报道中,我们同样可以将这一经济原则引入新闻报道中,持续利用突发事件的新闻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传媒舆论引导和引导舆论的功能,实现最佳的传播效果。

狭义上讲,新闻信息资源实际是依托环境资源而派生的、为新闻媒介提供可报道的客体。对新闻信息资源的占有率决定了媒介新闻传播的数量和质量。

作为记者,我们也都曾亲临一线采访过突发事件,但如何持续利用这一新闻资源,避免对突发事件新闻资源的“一次性消费”,确是被很多记者所忽略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以盖州特大暴雨为例,就如何持续利用突发事件新闻资源的体会与大家分享。

1.在突发事件过后的最近时间,持续利用新闻资源,策划相关报道,延续受众对突发事件的关注

我们都知道,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对新闻媒体和记者来说,突发事件是一种新闻资源毋庸置疑,报道好突发事件则是持续利用突发事件新闻资源的基础。

2012年8月3日,营口普降大到暴雨,多地发生险情,大清河决堤,盖州县城及附近村庄被淹。营口广播电视台于4日(周六)组织多路记者,奔赴受灾严重的盖州市采访,积极应对这一突发事件。当晚,电视《营口新闻》播发了17条反映灾情和抗洪的现场消息,一组组有冲击力的震撼画面,还原了灾区和、武警官兵抗洪抢险的现场。

突发事件过后,作为受众,往往还会延续对这一事件的记忆与关注,那就是,事件中群众的生活怎么样?还有没有其他的地区受灾等信息。

对于媒体来说,就需要持续利用突发事件的新闻资源,延伸报道触角,全方位、立体式的报道这次灾情的整体情况和受灾群众的生活状况。

根据这次暴雨全市的降水分布情况,营口广播电视台又连续多天策划了对大清河上、下游的灾情报道。电视现场报道中展示了农田变河道、道路桥梁被冲毁、电力中断、房屋倒塌、受灾群众生活困难、群众奋起自救、企业恢复生产等信息,全面反映受灾地区的情况。

随着这些消息不间断地播出,引起了辽宁省、营口市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灾区重建、受灾群众生活的高度关注及支持。市民纷纷为灾区捐款、捐物,有关地方政府和营口房地产协会筹集资金,为洪水中房屋倒塌的灾民修建家园。记者不失时机地对这些活动进行报道,并再次走进灾区,反映水毁道路、桥梁重新修建、灾民住进新家等相关新闻,同时大量运用灾害发生时的影像资料,对比受灾群众彼时、此时两种心情的变化。这一时期的电视《营口新闻》一直是营口地区收视率最高的节目。

这一阶段对突发事件新闻资源的持续利用应该说是在事件发生最近的时间内延续了人们对事件的持续关注,也是持续利用突发事件新闻资源的最佳时机。

2.寻找恰当的切入点,探寻突发事件中相关人群的最新信息,延续和唤起人们对经历过突发事件人群关注和对事件的反思

切入点时间的选择要根据事件的性质和发生地点而定,而切入点的选择最好以节气、节庆和事发地点出现的最新事件为佳。

以盖州特大暴雨为例,我们将再次采访的时间选在蛇年春节前,地点选在我们曾经采访过的大清河上、下游农村,采访的对象也是曾经接受过我们采访的几户农家。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因为春节是中国人最大的节日,此时年味渐浓,人们都忙于置办自己家的年货,容易忽视那些曾经遭受过灾难的人群。我们的记者沿着新修的道路深入农家,拍摄了一组组曾经的灾民购置年货、当地政府送物资、大家对新一年的新期盼等消息。对这些受灾群众最新情况的报道,再一次唤醒并延续了人们对突发事件的记忆,他们的良好生活状况也让关注、关心他们的人得到了安慰。同时,我们还抓住当地政府维修堤坝的契机,总结洪灾教训,提醒人们关注工程质量、关注民生。

通过对这次(盖州特大暴雨)突发事件新闻资源的持续利用,我们采出了一批好新闻,增强了新闻的吸引力、感染力,提高了节目的收视率,实现了最佳的传播效果。

我们在对系列报道进行阶段性总结时清醒地认识到,之所以没有对这次突发事件新闻资源“一次性消费”,是因为:1.采编人员头脑中要始终装着责任意识和新闻意识。2.突发事件的连续性决定着新闻报道的持续性。3.相关人员要有较强的策划意识,时刻关注突发事件发生地的最新信息,只有这样,才能使突发事件新闻资源的持续利用达到最佳效果。

(作者单位:营口广播电视台)

上一篇:浅析“趣味说”与“美感说”中的理性与感性 下一篇:教辅报编辑的贴合性与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