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影响塑造学生人格的因素

时间:2022-09-24 03:40:41

浅谈语文教学中影响塑造学生人格的因素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对下一代的教育也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培养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才,更要培养有道德、有素质、懂得尊重他人、知道礼义廉耻有尊严的人。换句话说,我们的教育更多的是需要培养有德的人才。正如有的学者所说的:现代学校教育立足于完整生命的塑造和健全人格的培养,道德教育是主宰、凝聚和支撑整个生命的成长进而获得幸福人生的决定性因素。倘若缺失了德性的生长,那么人生命的其他部分的发展都会受到限制。作为语文教师,我看重学生的成绩,更看重如何培养有道德有知识的人才。如何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去提高学生的素质,去塑造学生的人格,使他们有知识的同时更成长为有志气有道德的人呢?下面,我就自己的语文教学谈谈影响学生人格的几个因素。

一、发挥语言魅力对学生进行人格的陶冶

汉语是一种神奇的语言,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精髓,能化腐朽为神奇,能变不能为可能。要使学生从小养成懂得守纪律、关心他人、尊敬师长、爱护公物、勤俭节约、不怕困难的良好品质,必须靠我们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的循循善诱,用语言的魅力去感染学生,从而获得积极的影响效果。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讲课不能是一种简单的灌输,而应该建立在心理相容和情感共鸣的基础上,真正做到理中蕴情,通情达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带着饱满的热情讲课,做到情动于中、形诸于外,充分发挥语言的魅力,用适当的语言创设情境,以形象为手段,以美育为突破口,以情感为纽带,激生情,启其疑,引其思,使学生心理和教师产生共鸣,进而感受到学习的美好。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抓住教材中的情感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审美创新教育,用优美的语言对教学进行深化,促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美好的人生,对未来充满希望。除此之外,教师的巧问趣答,充满哲理的分析,都能让学生从中体验到学习的奥妙,促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并使学生在和老师同学的学习讨论中学会照顾同学,理解同学,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从而在学得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

二、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对学生进行人格的陶冶

语文课的教学内容,都是经过筛选的教育影响比较深远的文章,有的甚至是影响了几代人。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的德育因素,在讲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把渗透于其中的思想性因素结合学生的实际阐发出来,从而对学生起到积极的思想教育作用。同时,教师自身的观点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表达,如何组织学生领悟,也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我在教学七年级第一学期的语文课《伤仲永》一文时,就针对仲永的天资为何会消失,仲永为什么会“泯然众人矣”作了拓展。除了仲永本身没有继续接受教育及其父终日拉他去乡邻中炫耀甚至是拿仲永先天的文采去赚钱外,我还对乡邻对仲永成为普通人的责任进行了分析。乡邻对仲永天资的惊奇、喜欢、赞美和欣赏,都给了仲永父亲一种虚荣心,甚至仲永也陶醉于乡人的赞美之中,以为自己已经很不错了,再不需要接受后天的教育,从而与后天的教育失之交臂,最终失去了天资,成为普通人,甚至连普通人也比不上。在问题的探讨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求知向上的重要性,更要明白在平时的生活中要适当地去看待赞美,做一个谦虚上进的人。在我强调学生不要被赞美蒙蔽求知的心后,让学生针对当前还有哪些会阻碍我们上进、影响我们健康的社会现象做了讨论。如社会青年的威胁和利诱,如网吧的诱惑,如成功后满世界的赞美……经过讨论,学生进一步了解到自己该如何做才能更健康地成长。

三、构建平等和谐的语文教学环境对学生进行人格的陶冶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可见,学科教学中对学生道德人格的教育的成功与否,关键还在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心理融合程度。因此,构建和谐良好的语文课堂教育环境就显得非常重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放下架子,和谐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把他们看成是自己的朋友,允许学生有不同意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允许学生对老师提出批评并始终笑脸相对,以取得学生的信任,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的感觉,并从老师身上学着如何去尊重别人。尤其是对待班里平时表现不够好,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在被群体忽视的同时更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引诱,所以我们老师更应该多关注他们,而不应该对他们轻易地处罚。在课堂中多提简单易答的问题给他们,在他们回答正确的时候给予鼓励,回答错误的时候给予安慰,让更多的学生愿意在课堂中大胆回答问题而不考虑会被其他人取笑。良好的课堂环境有助于学生感受到温馨和关怀,从而更好地学习,并从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和人格。

总之,语文教学的天地是开阔的,找到语文通往学生灵魂深处的窗口,我们将培养出更多有益于社会、懂得尊重他人和社会的人才。

(作者单位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黄布第二中学)

上一篇:给班级管理多融入点艺术 下一篇:巧用课本素材 作文别有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