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路径探析

时间:2022-09-24 02:51:29

人文关怀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路径探析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决定着其他素质的发展方向,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尤其是在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中起到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本质就是一种人文关怀,蕴涵着深刻的人文精神。本文从人文关怀的视角入手,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现人文关怀的路径和方法进行了系统论述。

关键词:人文关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高校;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1-0051-02

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任务[1]。具体到对大学生而言,展开思想政治工作,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关怀,做到以人为本是对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创新的着力点。正如在2003年中央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所指出的那样:“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2]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做到尊重人与教育人的辩证统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肩负着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法律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教授理论知识的过程,更是和学生进行思想、感情沟通交流的过程。正是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承担使命的特殊性,决定教师在思政课教学中要凸显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是指在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深切关注。人文关怀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对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增强其吸引力和感染力,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转变思想观念,正确定位思想政治理论课

长期以来,在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中,我们过分重视思政课的政治性和其理论的科学性,对其中蕴涵的人文关怀价值却关注不多,也就是说,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当成是“教条式”的真理,毫不动摇、不折不扣地去教授,满堂灌地让学生去接受。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相关理论的科学性,注重内容的完整性,以及逻辑的连贯性,而对理论本身所蕴涵的应用价值教授较少。

改革后的思政课既担负着传授知识的职能,又肩负着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以及塑造学生价值观念乃至灵魂的任务,这就对从事思政课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广大思政课教师一定要转变过去的思想观念,结合现在的思政课所肩负的使命,对其进行重新定位,充分利用思政课是高校必修课的优势,使其在发挥其政治作用的同时,挖掘其在培养大学人文精神中的潜能,拓展大学生的视野,扩展其知识面,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如果教师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那么思政课教学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一举多得的效果。

二、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学生为本

教育的目的就是实现人的更好更快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高等教育的目的也一样,所有教育都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我们必须以“把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中心,把学生培养成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因为大学生毕业后大都直接进入到社会中,参与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关注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广大思政课教师必须转变以往传统的教育观念,从以教师、教科书为本的传统观念,转到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上来。

具体来说,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首先,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师生平等。我们要认识到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有思想的大学生,他们有着年轻人独特的个性,而不是简单的容器和客体。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倾听他们的思想,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才能使他们能够从内心接受教师,也就更容易接受教师所讲的思想观点。其次,要信任学生,相信大学生的能力。作为大学教师要做的就是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必要把一些理论性问题讲得过细,要鼓励大学生多思考,在实践中解决问题,锻炼大学生的应用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充分发挥思政课的应用价值。再次,要善于引导学生,使学生从心里接受教师的观点。作为思政课教师,不能太死板,不能排斥学生的思考和个性,应该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地让学生接受教师的思想,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和目的。

三、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导作用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否认教师的主导作用,思政课教学更是这样。我们在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必须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思政课教学的目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人文关怀价值呢?首先,思政课教师应该从自身做起,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思政课教师坚定的政治信仰,宽广的知识面,无私的敬业奉献精神等各方面的优良素质,必将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专职思政课教师可以开设1―2门相关的人文社科类选修课,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西方的都行,这样不仅能拓宽思政课教师的知识视野,还能在教学中把这些知识与思政课教学结合起来,实现二者的贯通与衔接,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再次,思政课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创新,提高思政课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喜欢思政课,进而才能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在教学内容上紧密结合现实社会的一系列问题来展开教学,开启学生的思想,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并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在教学形式上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以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以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上一篇:论工程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 下一篇:浅析中国大学排名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