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辨证论治的缺陷及与辨病论治相结合的必要性

时间:2022-08-12 06:02:24

【关键词】辨证论治;缺陷;必要性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440-01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只要运用中药治疗,就脱离不了这一原则和方法。但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医辨证的一些缺陷逐渐的显露出来,加之近年来随着西医诊断学和中西医结合的不断研究进步,我们应该不断的丰富和发展辨证论治的内涵。在认识上应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使内外之间、上一层与下一层之间密切结合起来。在治疗用药上,应将传统的辨证论治与现代的辨病论治密切的结合起来。这是较有成效和可靠的措施。

1辨证论治的缺陷

1.1临床存在无症可辨者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日益敏锐的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诊断发现了大量的仅仅依靠中医传统的望、闻、问、切是无法发现的疾病,特别是对于主诉不清,没有主诉的情况下,对于一些完全没有临床症状的疾病。由于其具有隐匿性和亚临床型,这些患者只有在献血、体检或其他偶然的情况下才被发现。对于这些患者,由于无“症”可辨,所以根本不可能做到传统意义上的辨证论治。

1.2辨证所需的信息量不足有些患者在就诊时其临床表现仅为一、二处不适,症状比较少而轻,有时会出现时有时无、似有似无的现象,不足以构成辨证所需最低限度的信息量,因此难以做到完整而准确的辨证论治。

1.3证的归纳可能出现偏差患者在就诊时可能会伴有其他种种症状,但是有时所表现出来的症状未必是该疾病的本质反应,有可能是其他合并症的表现,这样如果只是辨证论治就会造成诊断发生偏差。

1.4症状描述因人而异辩证通常是在病症表现的基础上加之患者的主诉,而由于患者的水平不同,对于疾病的认识也不同,在叙述方面常常会出现很大的随意性及个体差异,医生在辩证时如果不能明确判断,受患者表达能力的影响。其在辨证基础上建立的治疗方案也将会或多或少的受到干扰。

1.5缺乏客观统一标准由于中医证型至今仍没有统一的、权威的、定量或定性的规范化标准,加之医生个人经验以及主观的影响,在辩证时会出现很多困难。从而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临床研究的质量。

1.6缺少病种特异性在中医学的辩证治疗中很多疾病所表现出的证具有同一性,从而掩盖了不同疾病的差异性。就出现了“异病同治”的情况,使临床研究面临种种困难。

1.7方随证立”缺乏对病的针对性引起症状的疾病通常是不同的,但是在临床表现有时会出现类似的情况,由于古代解剖学水平的限制,它们都是指的人体的外表信息。如胁痛病:以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痿证病:以肌肉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甚则肌肉萎缩为主症的疾病。胃寒证:脘痛绵绵,泛吐清水,苔白脉迟。胆虚证:头晕欲呕,易惊少寐,苔薄滑脉弦细。辨证只看症状并不会发现其致病的根本,虽然对症治疗,其疗效也是难以奏效的。

2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的优势

中医学从诞生便开始了辨病与辩证的结合。在《黄帝内经》里这种现象比比皆是。它往往是先定病,然后再辨证。比如《咳论篇》、《痿论篇》等章,都是先说这种病,然后再去辨证。之后,在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既辨病,又辨证,先辨病,后辨证,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如《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第三》,百合病、狐惑病、阴阳毒都是病名。后又如《金匮》中的每篇都先冠以某某“病”,然后才是“证”、“脉”“并治”。经过综合分析,深入细致地分析各个症状之间的关系,作出正确的辨证,为治疗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两者的结合就相当于解一道题——辨病论治就是解题的思路,而辨证论治即每一步的解题方法,所以辨病论治是前提,辨证论治则为辨病论治的关键所在,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2.1有利于扩大中医药治疗疾病的范畴当患者临床症候不明显时如果可以借助现代医学的检测手段和中药药理研究成果,给予相应的诊断和中医学治疗。这样即继承和发扬中医学术的需要,也顺应了中医药学的历史变化。此即两者在诊断上的结合应取决于疾病的表现是否足以确诊其病名,二者皆为摸清疾病的病因病机及其发展进程从而为疾病的治疗奠定确凿的基础。

2.2有利于中医临床研究大多数情况下,在治疗上应继承以辨病论治为主、辨证论治为辅的方向——因常见之疾病多有确切病名。病证结合,以病统证,不仅使“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剔除标准”变得可行,可以弥补中医证型缺乏标准化、规范化、客观化的不足,而且便于确定“安全性指标”、“疗效性指标”和“疗效机制性指标”,便于设立对照组,便于减少偏倚和重复,使研究尽可能地在可以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当然在两者结合诊断仍不能确诊其为某病时,应以辨证论治为主,根据证型选择方药,同时以辨病论治为辅助,加上针对性相对较强的中药,这样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两者在治疗上的结合也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

2.3有利于进一步发展辨证论治的学术思想辨证论治学术思想的精髓就在于最大限度地追求疗效。但是在单纯的辨证论治的情况下,其疗效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而如果结合辨病论治可以期待进一步提高疗效,从而完善与发展辨证论治。

2.4有利于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在中医学漫长的发展道路期间,由于科学技术的相对滞后,中医对病的认识进展缓慢。而现代医学则紧跟科学技术前进的步伐,对疾病的认识,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辩证治疗与辨病治疗可以互相补充、日臻完善,以弥补辨证论治方法的不足。

医学上:“医学虽繁,可一言以弊之,曰阴阳而已。”“五脏受邪生五病,五病能该万病形”。但光掌握这么几个信息是无法全面,准确地治疗疾病的,“经言盛者泻之,虚者补之”,但赐以方士后,“而方士用之尚未能十全”。不仅要知道虚实补泻,还必须“审察病机,无失气宜”,知其六淫,知其脏腑,知其三焦,广泛地掌握信息,才能在治疗上达到“桴鼓相应”的境地。所以,从总体上说,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其发展的过程都表现为人们掌握的有关人体生理、病理、治疗上的信息的逐步增加。从“六经辨证到“三焦辨证”,从感染性疾病到自身免疫性疾病,都体现了这一规律。临床上要“三因制宜”,除了辨病之外还要辨证(包括中、西医),也就是要使医生尽可能多地利用已知信息,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使诊治达到尽可能的完善和准确。

上一篇:巴戟天有效成分及其药理作用分析 下一篇:中医治疗慢性肾炎96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