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防止水池裂缝的控制措施

时间:2022-09-24 01:06:48

浅析防止水池裂缝的控制措施

摘要: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出现的一种现象。它的出现不仅会降低水池的抗渗能力,影响水池的使用功能,而且会影响钢筋的锈蚀。因此必须重视裂缝的成因、预防和处理,尤其是要避免和控制有害贯穿性裂缝的出现。本文就裂缝的成因、如何预防及处理的方式这三方面加以介绍。

关键词: 水池裂缝控制措施

Abstract: cracks in concrete structures is generally appear one kind of phenomenon. It will not only reduce the appearance of the pool of impermeable ability, influence the use function of the pool, and will affect the steel corrosion. So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cause of crack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especially to avoid and control the appearance of harmful penetrating crack. This paper, the causes of cracks on how to prevent and the means of processing this three aspects were introduced.

Keywords: pool crack contro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V54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裂缝产生的原因

造成混凝土开裂、渗水的原因较为复杂,涉及的因素颇多,大致可分为两类:荷载引起的裂缝和变形引起的裂缝。对于水池等排水构筑物多半为地下式或半地下式露天结构,防水抗渗要求高,设计上必须控制裂缝的产生。其产生裂缝,主要是由于温差和混凝土干缩引起的变形裂缝。

2. 预防裂缝产生的方法

2.1 精选原材料。

混凝土主要由水泥、砂、骨料、拌和水以及外加剂所组成。要避免水池结构产生破坏性裂缝,混凝土用料是否适当及材料质量能否保证,起着重要的作用。因用料不当或材料质量有问题而造成的裂缝,即使经修复后能满足正常使用,但往往仍留有隐患,所以一定要注重事前的防范。

2.2 合理设置伸缩缝。

按照设计规范要求设置伸缩缝,但应考虑高温、冬期、长期暴露在大气中的构筑物,承受反复的温差,剧冷剧热,反复的干湿作用,结构内部不断产生裂缝和裂缝扩展等因素。如果超出规范要求长度设置伸缩缝时,必须做好有效的防开裂措施。

2.3 加肋

对于敞开式水池,宜在池壁顶设暗圈梁或加劲肋,以增加池壁顶部边缘的混凝土极限拉伸强度,防止出现边缘效应引起的裂缝。

2.4 增设构造筋

合理增配构造钢筋,提高抗裂能力。可适当增配构造钢筋,使其能起到温度筋的作用。构造筋应尽可能地采用小直径、小间距。全断面的配筋率不小于0.3%。

3. 防止裂缝产生的控制措施

3.1 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质量。

尽量采用粒径级配良好的石子及中、粗砂,以减少混凝土的用水量,使混凝土的收缩和泌水随之减少,同时应控制含泥量不能超过规范要求。水泥宜选择抵水化热、地收缩质量稳定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外加剂和掺合料必须性能可靠,有利于降低混凝土凝固过程和水化热。

3.2 控制水泥用量、水灰比。

在满足配合比规范和混凝土技术指标前提下,宜适当减少水泥用量和用水量,降低水灰比,提高和易性,对于泵送混凝土不能单用增加单位用水量的方法,来满足泵送混凝土的可泵性要求。这样不仅多用水泥,增大混凝土的收缩,而且还会使水化热升高,易引起裂缝。为此,在施工中可掺入适量的粉煤灰或减水剂来改善混凝土的特性。

3.3 合理设置后浇带。

对于大型排水混凝土构筑物,合理的设置后浇带有利于控制施工期的温差与收缩应力,减少裂缝。后浇带设置时,要遵循“数量适当,位置合理”的原则。后浇带一般间距为20~30m,带宽为700~1000mm,并应贯穿整个底板断面。后浇带内填筑的缓凝土应用微膨胀水泥或无收缩水泥,混凝土强度应比原结构强度提高一级。

3.4 控制入摸坍落度,采用二次振捣,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

在满足混凝土运输和不放要求前提下,要尽可能减小入模坍落度,混凝土入模后,要及时振捣,并做到不漏振,不过振。对重点部位可在混凝土振动界限以前给予二次振捣,再次排除因泌水在粗集料,水平钢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提高混凝土的握裹力,并在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进行混凝土表面多次抹压,防止因混凝土的表面收缩而出现的细微裂缝,增加混凝土密实度,提高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裂强度。

3.5 加强混凝土的保温。

保温的目的是减小混凝土表面与内部温差及表面混凝土温度梯度,防止表面裂缝的产生。首先,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3.6 及时回填。

对于地下或半地下工程,拆模后应及时填土。土是混凝土最佳的养护介质,能有效地控制混凝土早期、中期的开裂。

3.7 延长养护期。

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避免混凝土表面温度的急剧升降。

4. 工程实例中裂缝的分析和处理

某水处理工程的一座圆形集水池,内径为10m,高6m,埋深1m,采用一般的圆筒形池体结构。建成运行一段时间后犯嫌池体产生裂缝,并逐渐有渗漏现象,裂缝主于池体中上部,为垂直裂缝。

4.1 裂缝产生的原因

通过现场调查,发现裂缝是由于温度应力过大所致。这座水池用于企业生产废水的收集,设计时考虑的各股废水汇集后应在二十多度,但实际使用时的水温达到了四十多度。当冬季壁面温差出现极端值时,温度应力超过了结构所能承受的强度,由此产生了破坏性裂缝。

4.2 裂缝的处理方式

除了对裂缝进行灌浆修补外,还自上而下在距池顶0.5m、2m、4m处,沿圆周在外壁环形贴三道纤维布对结构进行了加固,有效地对裂缝进行了补救。

5. 结束语

混凝土水池裂缝控制是一项综合技术,与设计、施工、原材料等方面息息相关。如果水池出现裂缝的话,首先应对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全面的分析调查,确定原因后才能针对具体问题采取有效地措施。

[参考文献]

1. 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 给水排水工程钢筋混凝土水池结构设计规程.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浅谈建筑给排水的节能节水设计 下一篇:浅论市政工程的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