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小小板栗炒出国门

时间:2022-09-24 12:01:30

本文主人公是一个出了名的笨人,曾有人断言他干什么事都将是一事无成,然而,笨人自有笨人的办法:当认准的事业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他不折腾,在经历无数次失败后,仍不放弃。聪明人可能折腾一两次就要放弃了,而笨人可能折腾上十次百次,这就是笨人的真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谁也没有料到,就是这么一个笨人,经过一番折腾,硬是靠不起眼的炒板栗发了大财,不仅花样翻新地将板栗炒出丰富多彩的系列风味、1350多个花色品种,被人称为“万味板栗大王,”他还将板栗炒进了大上海的超市,而且在3省市开了20多家连锁店,甚至要将板栗炒到韩国去……

外出打工艰难多多,‘笨人”做起炒栗发财梦

1978年2月,赵金山出生在河南省桐柏县平市镇石板沟村。1994年4月,赵金山的父亲因肝癌去世,不久,母亲也因病离开人间。短短一年时间,两位亲人相继病逝,让赵家塌了天。为了支撑起穷家,使弟弟继续上学,赵金山只得辍学,回村务农。

此时,赵金山想学门手艺养家。村里有个木匠铺,他想学习木工,但木匠师傅不肯收他,是他软磨硬泡,师傅才勉强同意让他试一试。但他学了20多天木工,木工没学好,倒在当地落下个歇后语赵金山学木匠尽往手上砸。赵金山的笨也在乡里出了名。

看来自己不是学手艺的,赵金山又想到外出打工,凭力气挣钱。1998年3月,他同衬里的一帮青年人一起到上海打工。到上海后,他先到吴淞口码头装沙石,这种活很不稳定,来拉沙的汽车多时,一天能收入20元,有时一连几天也挣不到1分钱。挣到钱时,他就能吃上几个模,挣不到钱时,就用自来水填肚子,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

1999年10月的一天,赵金山在一个巷子里碰到几个炒卖板栗的,一问卖8元钱1斤。这时他想到自己家乡的生板栗才!元多1斤,他认为是个挣钱的好门道,心想如今工作这么难找,何不也炒板栗卖?如果学好这门技术,不说发大财了,起码比装沙挣钱多,说不定这就是自己今后的出路。为了学习炒板栗的技术,他就去找卖板栗的人商量,帮助他们炒板栗,不要工钱,管吃管住就行。这时恰巧是一个炒板栗的小老板人手不够,听说他不要工资,就同意让他留下来帮忙。

其实炒板栗很简单,炉子上架了一口大铁锅,铁锅内放上洗净的沙石,锅烧热了倒进适量的生栗粒,再添加些白糖之类的甜味剂,然后不停地翻动,炒到栗炸裂缝就可以了。对这种简单的配方和并不复杂的工艺,赵金山只用了一天就自认为学会了。

掌握了炒板栗的技术以后,赵金山回到了河南老家。到家以后,他马上买了个破油桶,请铁匠铺的人改成了个煤球的炉子,买了一口大铁锅,跑到河湾里捡了些沙石,将自家树上的板栗摘下来,炒一锅,喊来村上老少爷们品尝。村上的人听说赵金山炒板栗,也都来吃稀罕。让大伙品尝时,他本想收回几句恭维,不,大伙尝后纷纷摇头,有的将板栗送进嘴里咀嚼一口,就马上吐掉,都喊着难吃,嘲笑着走了。

对大伙的表情,开始赵金山感到奇怪,心想山里人真是少见多怪,对这么好吃的板栗竟然不接受,后来自己剥开一个一尝,才明白其中缘由。原来他炒的板栗,不仅苦涩难嚼,而且还有很重的烟熏味,更主要的是生熟不均匀,有的炒成了炭粒,有的则还是生的,还有的一边生一边焦。怎么会这样呢?他哭笑不得。但他不服气,一锅又一锅地炒,炒了一天又一天,每炒一次,总结一次经验教训,光记录都写了密密麻麻两本子。经过2个多月上千次的反复试验,终于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炒出了美味可口的板栗。

当时,桐柏县城人们对板栗的习惯吃法是,将板栗煮熟或蒸着吃,还没有人炒着吃。赵金山的炒板栗令人耳目一新,一品尝,果然比蒸煮的都好吃,所以当赵金山的炒板栗摊在县城一开张,就吸引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生意就特别火,仅两个月,赵金山就赚了8000多元。

小小炒板栗,挺进上海的大超市

尝到甜头后,赵金山就认准这个发财之道,“野心”急剧膨胀起来,他要将生意做大做强,于是,他请舅舅也来帮自己炒板栗。这个时候,由于看他炒板栗发了财,周围的人纷纷效仿,小小的桐柏县城,一夜间冒出了20多家炒板栗的。由于各家炒的板栗,工艺相同,配方一样,味道上没有什么大的差别,所以赵金山炒板栗的效益直线下降,由原来的每月赚4000元钱,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减到200多元。

一天晚上,赵金山在淮河路出摊时,有一对夫妇带一个五六岁的小孩走了过来,从衣着上看,这对夫妻都像是机关干部。他们走到赵金山的炒锅旁时,小孩子闹着要吃炒栗子,可孩子的妈妈急忙拦住了,说:“好乖乖,不是不让你吃,路边的东西都不卫生,要吃坏胃和肠子,肠子断了可不是玩的、”虽然孩子很想吃,可能是怕断了肠子,只得作罢。

这件事对赵金山的震动不小。他想:吃个路边炒的板栗就断肠子倒不一定,但不怎么卫生倒是真的。如今污染严重,谁能保证路边的空气中没有细菌、病毒和有害物质?因此,有身份的人,很少购买路边的东西吃的。后来,赵金山发现,这些人购买食品,一般都上超市,看来人们对超市的东西比较放心,于是,他也想将自己的炒板栗弄到超市里去卖。他将自己的想法与舅舅商量,想取得舅舅的支持,不舅舅听后,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我说金山,你别太张狂,咱土得掉渣,人家超市的地面比咱家的镜子都光,看看咱人也不会要咱的东西。”

听说赵金山要到超市去炒板栗,熟悉他的人都认为他这是异想天开连锯都拉不好的人,还能将板栗卖到超市?鬼才相信呢,超市是啥地方?那里边卖的全是名牌货,他的炒板栗是啥牌子’更有甚者说鸭子会逮鱼,还买鱼鹰干什么,总之说什么的都有。但舅舅的反对,人们的议论,并没有动摇赵金山将板栗炒到超市的决心。

倔强的赵金山带着炒板栗去一家超市,希望能接纳他。他在4楼找到了超市总经理,说明来意后,那位总经理将他从头到脚打量了一番后,认为他是个疯子,叫保安将他轰了出去……

虽然四处碰壁,赵金山并没有灰心,他相信有芝麻开门的时候。果然,不久事情就有了新的转机。一天,赵金山再次遭到一家超市拒绝后垂头丧气地往回走时,碰到了高中时的一位同学。老同学相见自然十分热情,见赵金山沮丧的样子,那位同学就询问他遇到了什么难处,看自己能不能帮得上忙。当弄清他的困惑后,那位同学一拍大腿说“这个容易”。原来这位朋友就开了一家超市。听说同学愿意帮助,真是喜从天降,他当即约定第二天就去那家超市。由于超市上午9点钟开门营业,他需要在开门之前炒好板栗。为了不耽误事,他在早晨4

点钟就起床做各项准备工作,5点30分准时将东西推到了超市门前,此时那位同学已等候在那里。看到他推来的大油桶改成的炉子与大炒锅,还有推车上的煤球和引火的木柴之类乱七八糟的东西,那位同学就皱起了眉头。他拍拍赵金山的肩膀问:会不会产生很多烟气污染超市的空气?赵金山拍着胸脯说,会产生一些烟,但是没事,决不会污染你的空气。

那位同学听了他的保证,将信将疑地打开了超市的门。为了不弄脏超市的地面,那位同学找来废纸箱,从门口一直铺到水果区为他腾出的位置,此时,赵金山也认为自己乌黑的破油桶炉子、煤球、木柴之类的东西与周围的环境不相匹配,老同学又找来干净的布,将煤球盖住,用花布将油桶炉四周围起来,看看不那么扎眼了,他才开始生火。而此时已七点多了,距超市开门的时间很近了,赵金山心中非常着急。越着急越出乱子。由于他来时天还没有亮,在往车子上抱木柴时,错抱成了湿木柴,此时他生火时光冒烟就是不起火头,急了,那位同学搬过来电风扇来吹,结果愈吹烟气愈大,不一会儿,整个超市浓烟滚滚。这时,上班的人看到超市里这么大烟雾,以为发生了火灾,一位好心人拨打“119”火警电话,不一会儿消防车就赶来了……

通过这件事,使赵金山认识到,不是超市拒绝炒板栗,而是拒绝这种传统的炒板栗的方法,如果能改进方法,使炒板栗的方法与超市优雅的购物环境相适应的话,在超市炒板栗还是大有希望的。

这时,那位同学也建议赵金山用微波炉炒板栗,并借给他了一台微波炉让他先试验一下。赵金山就在住处做试验,结果效果非常理想,不仅没有什么烟气,而且炒出的板栗干净卫生。他就又回到那位同学的超市,开业三天,效果出奇地好,顾客们排着队购买他炒的板栗,但由于微波炉太小,产量太低,不仅不能满足顾客的需求,而且直接影响着经济效益。于是,赵金山到信阳市去购买了电烤箱,用烤箱炒板栗,效果也很好。

看到赵金山在这家超市炒板栗受到了顾客的欢迎,其他超市也希望赵金山到他们那里去发展,就连原先轰他出门的万家乐超市也来邀请他。

此时,赵金山认为时机成熟了,他招聘了12个人,培训他们炒板栗及礼貌待客的相关知识,然后又购买了4个电烤箱,选择了4家地理位置好,客流量相对大的超市,开展了炒板栗业务。

超市里炒板栗,销路快,价格更好,在路边卖5元一斤的板栗没人买,在超市8元1斤人们抢着要,事情就是这么邪门。结果到2002年春节时,赵金山就赚了10万多元。

在桐柏县城挺进超市的成功,使赵金山看到了光明灿烂的希望,他真的以为有一座金山在向他召唤。2002年春节过后,他将桐柏的生意让给舅舅料理,怀里揣着赚来的10万元钱,再次来到上海。两次到上海,目的截然不同,上次是苦苦地打工找工作,这次是要当老板,将板栗炒到大上海的超市。

他将板栗炒出上海,炒向全世界

2004年3月1日,赵金山到达上海。由于有了在河南桐柏县城开拓超市市场的成功经验,他在上海干起来得心应手。

到上海以后,赵金山并没有急着去找超市,而是首先进行市场考察,他要在上海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为此,他必须选择有代表性的超市,首先在这家示范,然后在整个上海全面开花。

经过一番考察,他选择了上海华联超市作为切入点。因为这家超市不仅地理位置优越,而且在全市设有多家连锁店,对全上海市的超市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只要从这里打开缺口,具备做大“蛋糕”的十分优越的条件。

经过双方反复协商,又交了5万元入场费后,3月25日赵金山的炒板栗终于如愿以偿地入驻上海华联超市总店。此时,赵金山在人才市场招了20名中专以上的毕业生,稍加培训后,让他们上岗。在华联超市,他一下子就购置了4台烤箱,同时开炒板栗,生意出奇地好,几乎每天都能销售1万元左右。

看到华联超市的板栗生意火爆,其它一些超市也开展了这方面的业务,对赵金山的炒板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自2004年5月起,销货量有所下降。

此时,赵金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挽救退势,他将正在读高中的弟弟银山叫来帮忙。

银山到上海后,金山就有意将生意上的事让他处理,带了一段后,主要事务就由弟弟管理,赵金山静下心来思考事业的发展问题。

上一篇:绿壳鸡蛋的致富经 下一篇:咱是不是个做老板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