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中小学生壮语使用状况调查研究

时间:2022-09-23 10:27:58

壮族中小学生壮语使用状况调查研究

【关键词】民族 语言 中小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1B-0008-03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比率减小,加上普通话的普及,壮语的运用范围日益缩小。壮族语言的继承与发展被忽视,导致壮语的传承出现了断层。本文针对壮语发展的现状,从中小学生的壮语使用状况入手,运用访谈和观察的方法,调查了以壮语为母语的广西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中小学生的壮语使用情况,提出壮语传承的改进建议。

一、都安瑶族自治县及其语言使用情况概述

都安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偏西,主要有壮、瑶、汉、苗、仫佬、毛南、水族等7个世居民族。据2010年统计资料,全县人口为702152人,壮族502553人,占71.57%;瑶族141242人,占20.12%。[1](P46)都安全县22个乡镇均有壮族分布,除古山、隆福、三只羊、九渡4个乡外,其余18个乡镇的壮族人口都在1万以上。[2](P53)壮族人口主要集中在城镇、交通沿线、河溪流域、土山地带。在都安瑶族自治县内,壮语是主要交际工具。[3](P126)除壮语外,较常使用的语言还有桂柳话,客家话,瑶语,勉语,桂南平话,苗语,湘西方言和毛南语等。[4](P187)

本文以都安瑶族自治县的壮族中小学为调查对象,旨在通过以壮语为母语的主要地区的壮语发展现状,了解目前壮族中小学生壮语的掌握及使用状况,了解壮语的生存现状,对少数民族地区语言及文化保护提出建议,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调查内容与方法

语言的再生能力(这里的再生能力是指新出生的孩子对语言的继承情况)是衡量一种语言传承情况的重要指标,而中小学生是壮语学习和继承的主要群体,因此调查都安瑶族自治县中小学生的壮语使用状况,可推知今后该地区壮语发展的前景。

此次调查把量的统计与质的研究相结合,通过两种方法测试和反映中小学生对壮语的语言态度、语言使用状况。

根据2013年春季学期教育局代管中心人数统计,都安瑶族自治县中小学生人数为80611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11%。①都安瑶族自治县使用壮语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地苏、澄江、龙湾、菁盛、高岭等地,因此本次调查从中选取了都安瑶中、澄江中学、六柱小学的高中(16~19岁)、初中(12~16岁)、小学(6~12岁)的160名壮族中小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并根据年龄段的划分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展开调研。调研共回收有效问卷158份,其中男生72人,占45.57%,女生86人,占54.43%。

除问卷调查外,笔者还深入访问了部分壮族学生及家长,并通过观察与访谈内容对调查结果进行了修正和补充。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语言使用情况及语言能力

1.语言使用

(1)壮语的再生能力

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加快,城镇间人口流动变大,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语言受到冲击,加上民族融合的程度加深,各民族人民交流增多,使得民族语言的使用范围变小,对普通话的需求增大。为使孩子日后更容易地融入城市化生活,许多壮族家长倾向于教会孩子从小讲普通话。

根据图1数据反映,36.08%的壮族学生最先学会的语言是普通话,该比例与最先学会说壮语的(39.24%)相近。在实地访谈中,一位熟练掌握壮语的家长反映,目前的课堂教学以普通话为主,学好普通话有助于孩子在离开都安瑶族自治县后与别人有效沟通,先教会孩子普通话有助于孩子的未来发展。

表1 不同年龄段学生最先学会的语言

由表1可知,依据年龄分段,最先学会的语言各占比例最大的分别是高中生――壮语(69.81%),初中生――普通话(36.84%),小学生――普通话(68.09%),年龄越小,最先学会普通话的比例越高。经实地访谈发现,大多数现就读高中的学生的家长在孩子较小时多先教会本民族语言(壮语),再让孩子学习普通话。由此观之,学生家长正逐步忽视对学生的壮语教学。

(2)平时最常使用的语言(见下页图2)

根据图2,可看出高中、初中、小学三个学段的学生最常使用的语言分别是:高中生――壮语(49.06%),初中生――普通话(37.60%),小学生――普通话(65.96%),随着学生学段的提高,最常使用的语言分别为普通话,普通话,壮语,即学生年龄越小,壮语的使用频率越低。

(3)不同地点不同对象的语言使用情况

A与不同对象交流的语言使用情况

表2与不同对象交流时的语言使用情况

根据表2数据可以分析出,对不同的说话对象,学生通常也采用不同的语言与之进行沟通,使用比例最大分别是:与祖父母――壮语(56.77%),与父母――壮语(49.68%),与兄弟姐妹或同龄人――普通话(55.48%)。这一结果反映出随着说话对象的年龄增大,使用壮语的比率依次增大,而使用普通话的比率依次减小,壮族青少年的语言使用存在代际差异。

B.在不同场所的语言使用情况

表3在不同场所的语言使用情况

由表3可知,壮族中小学生在不同的场所使用不同的语言,根据在家中、在学校、在商场、在其他公共场合四个地点分类,语言使用频率最大的分别是家中――壮语(49.68%),在学校――普通话(97.42%),在商场――普通话(71.61%),在其他公共场合――普通话(74.19%)。数据表明,学生更倾向于与自己关系亲近的人用壮语交流,而普通话普遍用于公共场合的公众交流中。

2.语言能力

(1)整体情况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都安瑶族自治县中小学生运用壮语的语言能力整体情况较乐观,78.48%的学生会说壮语,其中62.90%能熟练地听说读,37.10%的学生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日常对话;21.52%不会说壮语。

(2)不同年龄段学生壮语的使用情况

表4壮语语言掌握程度

如表4所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壮语使用情况表现出一些差异,总体而言,壮语的运用能力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而越强,表明学段较高的学生壮语能力越强,由强到弱分别为高中生>初中生>小学生,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小学生壮语的能力正在逐步下降。

A.高中

高中生的壮语的掌握情况乐观,84.91%的高中生能熟练地听说壮语,少部分学生只会说简单的日常对话(11.32%)、听得懂但不会说(1.89%),仅有1.89%的学生完全不会壮语。

B.初中

初中生在日常生活中能熟练听说壮语的比例为40.35%,是高中生同等条件的一半;会说简单的日常用语与听得懂不会说的学生的比例均为22.81%,均比高中生同等条件下比例高;完全不会壮语的学生比例为14.04%,约为高中生同等条件下的7.4倍。

C.小学

本次调查问卷中所选取的小学生普遍为2000年后出生的学生,在上述四种条件下其壮语掌握情况分别为:能熟练听说――19.15%,只会说简单的日常对话――57.45%,听得懂,但不会说――19.15,完全不会――4.26%。数据表明小学生对壮语的使用只停留在浅层次上,并不能达到熟练运用,这与小学生从小生活的年代有关。

(二)影响语言使用的因素

1.家庭因素

表5 母亲的壮语水平与孩子最常使用的语言关系表

(注:X表示孩子最常使用的语言,Y表示母亲的壮语水平)

在语言教育上,父母对语言的使用情况对孩子的语言选择、语言水平、语言使用频率等有深远影响。表5反映出,在母亲完全不会说壮语的情况下,孩子不会与母亲说壮语,而使用其他语言代替;母亲壮语语言使用能力越强,孩子使用壮语的比例也逐步上升。

同时,数据还表明,不论母亲是什么壮语水平,学生与母亲之间选用普通话作为日常语言的比例远高于使用壮语作为日常语言的比例,这与母亲首先教给孩子的语言有很大关系,一些能熟练掌握壮语的家长也通常选择先教会孩子普通话而非壮语。此外,随着城际间的交流加深,越来越多来自外地的母亲不一定会说壮语,而这也影响了下一代的语言使用状况。

表6最先学会的语言与其最常使用的语言关系表

(注:X表示最常使用的语言,Y表示最先学会的语言)

由表可见,最先学会壮语的学生使用壮语的比例为(64.52%),占最先学会其他语言的学生的最大比例,可见学生最先学会的语言在大方向上决定着学生今后最常使用的语言。另外,受普通话推广的影响,最先学习讲壮语的学生中仍有30.65%的人平时最常使用普通话。

2.语言环境的改变与生活环境的影响

语言学习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系统工程,语言环境对语言的学习与使用起着重要作用。[5]在过去,壮族人民的生活区域相对固定,人员流动少,与外界交流少,学习、工作、生活的语言大多都是壮语。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来,我国的普通话推广工作取得了瞩目成绩,加之随着民族融合的加强,城乡交流的频繁,越来越多人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使用普通话,缩小了壮语的使用范围。

对于中小学生而言,每天活动的主要场所除了在家,就是在学校,学校里的语言环境必然对其的语言运用产生很大影响。表7调查结果显示,在都安瑶族自治县的学校中教师普遍用普通话授课,县区没有特别用壮语授课的学校。

根据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领导小组2006年对广西的调查,93.13%的人希望当地小学以普通话作为教学的语言,而希望用少数民族语言最为教学语言的人的比例只有7.97%。[6](P187)

图3在家中与父母交流常用的语言

由图3可知,50%的中小学生在家中与父母交流常用壮语,26%的学生则通常用普通话,23%的学生使用桂柳话。

由以上两组数据可以推论出,学校和家庭都为壮族学生创造了许多使用普通话的环境和机会,相反,使用壮语的环境越来越少。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综合本次调查结果,总结出以下结果:

年龄上,都安瑶族自治县中小学生运用壮语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减小而呈递减状态,并且从壮语的使用来分析,其使用场合大多限于家庭亲属之间的亲密交流,而在公共场合如商场和学校,中小学生较少使用壮语沟通。

范围上,壮语虽是大多家庭的交流语言,但中小学生主要用于与老人交谈,与同辈及晚辈交流则较多使用普通话、桂柳话,这表明代际之间的语言传承开始发生断裂。

综合而言,使用壮语的人群范围正在逐渐减小,从数量上呈递减趋势,从质量上呈弱化趋势,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壮语今后的发展会每况愈下。

尽管本次调查的对象大多为城镇的中小学生,但随着全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人口不断增加,乡村人口不断减少。据调查,进入21世纪后,广西城镇化快速发展,仅2000年至2003年间,广西城镇人口从1120万人增至1411万人,3年增加211万人,平均每年增加73.67万人。[7]P14如果壮语仅在乡村地区保存得比较好,那么随着城镇化的加快,乡村地区壮语的使用状况也会急转直下,特别是在以壮语为母语的都安瑶族自治县,如果壮语教学没有在下一代中小学生中得到重视与改善,也会陷入危急境地。

(二)建议

1.加大对壮族文化的保护和宣传力度

在本次调查中,笔者还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询问了一些壮族文化的认知情况,其中46.2%的中小学生不知道壮族有文字,67.09%的中小学生很少接触壮语歌曲或壮族的文学作品,24.05%的中小学生完全没有接触壮语歌曲或壮族文学作品,仅有5.06%的青少年经常观看壮语电视节目或收听壮语广播。壮族中小学生对自身的民族文化了解浅薄,应该引起当地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重视和研究,并加大对壮族文化的保护和宣传力度。

2.加强壮语在大众媒体上的推广

政府应该要求广西各地区电视台至少推出一个壮语相关节目。鉴于不同地区间的壮语会有地区差异,因此该档节目的筹办应下放到各地区县市台负责。另外,在节目内容上,宜多以介绍壮族文化的节目为主,推广范围涉及全区,让更多壮族人民能更多地了解本民族的文化,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

3.学校开设壮语及壮族文化相关教学课程

学校可以在学校中开设关于壮语、壮文以及壮族民族文化的选修课程,帮助学生从小树立民族意识,产生民族自豪感,从学生的学习抓起,帮助学生打好民族语言的基础,使民族文化得到保持和丰富。

注释:

①此数据由广西都安县教育局提供。

【参考文献】

[1]陈继勇、蓝启章.广西民族区域自治集成――都安瑶族自治县卷[M].广西:广西民族出版社,2012.

[2]同上

[3]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文化宣传司.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使用状况[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

[4]韦森焱、白莉群.文化激荡下的都安壮语研究[J].新闻世界,2011,(6).

[5]曹艳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语言学习环境的创设研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

[6]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资料[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6.

[7]陈利丹.21世纪广西城镇化论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责编 陈 蓉)

上一篇:常德市烟草产业发展对策与思路 下一篇:创设恰当情境 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