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写作,字字精彩

时间:2022-09-23 08:59:44

微写作,字字精彩

笔者高中毕业30周年了,终于悟出极简主义的应试技巧,就是“练”,就是“做”题。无论语数外,题目做了海量,就能考过本科线,应试的秘诀就一个字――做。突然又想起巴金先生上世纪30年代多次对初涉文坛的青年萧乾说的一句话:“写吧,只有写,你才会写。”要当“写家”就“写”,要当“作家”就“作”。

《东坡志林・记六一语》中载,曾经有个姓孙的人问欧阳修怎样才能写好文章。欧阳修答复的话翻译成白话文意思是,没有其它办法,只有勤奋读书多动笔,才能写得精妙。很多人的弊病在于,写作太少,又懒于读书,每写出一篇,就想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达到目的的人。文章缺点不需要别人指出,只要写多了,自己就能发现。欧阳修的朋友、北宋文学家梅圣俞每天都创作一首诗,春夏秋冬都从未改变过。梅圣俞的诗传遍世间,这就是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要多读多写。现在的孩子,每天都那么忙碌,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写不完的作业,睡觉的时间都被严重挤占,哪里有工夫“日课一诗”呢?

其实不然,因为我们现在已经进入微时代,微博、微信、微店、微云、微课、微电影、微话题、微小说、微故事……我们有个好招儿、高招儿――那就是微写作。船小好掉头,150字左右,用时少,三五分钟、八九分钟就能完成。微话题,可信手拈来。小型化、易操作,小切口,具体微观,自由灵活。

微写作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微,会意字,本义是隐秘地行走。作动词的意思是藏匿、隐蔽,作形容词的意思是微小、轻微,作副词的意思是稍微、稍稍。微,已经悄悄、慢慢、一点点地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正在掀起一阵阵浪潮。中小学校园里的微写作正在变成一种写作常态。

对微写作,可以作这样一点描述,它是一种形式灵活、篇幅短小、内容精悍的写作形式。它的字数一般在150左右,包括微博、微信上的各种微评论,包括在微博上的微小说、微故事、微剧作,也指学校作文中的微作文,还指家庭中父母们的微记录。微写作正在成为受人关注的独特文化现象,已然成为一种全民文化运动。它对于学生的写作,对于成人的思想表达,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当然,细细品味,它的写作方式并不是网络时代的发明,在中国古已有之,只是当今的写作者在文字的表达、意境的创造、思辨的精微等诸多方面,还未达到传统写作的深度。唐诗、宋词、元曲,其实都是微写作的范本,古记、寓言、笑话,以及古典文论中大量的诗论、词论、曲论,甚至群众喜闻乐见的楹联、格言、谜语,都有微写作的影子。古代微写作,《世说新语》《菜根谭》《幽梦影》《舌华录》《宋琐语》都是范本。微写作形式上可以模仿,句式、表达方式、思维方式、思想方法都可以模仿;可以补充、推断、想象、再现;可以点评,评人、评事、评物,阅读中的鉴赏评价做眉批;可以改,炼字、炼句,段落修改,也可以对阅读文本局部修改。它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新形式,它更贴近生活。

微写作,在校园里已经越来越被重视,有的地方已经在教育实践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南京鼓楼区有所学校的孩子们在语文老师的带领下,做了很多的微写作尝试,有些微写作练习也很精彩。

触觉片段:回家的路上风刮得正紧,骑车的双手冻得冰凉。我就单手骑车,轻轻地对着另一只手哈热气,两手轮流哈。但那一丝暖意瞬间又被吹来的寒风带走。

环境片段:城墙不高,却横亘着,好像无尽,但熟悉的人却知道很快就到头了。城墙早就被从中间破开修成了通衢。墙上有裂缝,有划痕,抚摸起来应该会有苍凉感。岁月说,是他不认识的孩子玩的淘气游戏。墙下的池塘,多数时候都摆着它那椭圆形的恬静的脸。即使风刮了,雨下了,却仍然给人宁静祥和的安慰,你能清晰地看见岁月的皱纹悠悠地在水上颠簸着诗意。

微写作在笔者的课堂里已经悄然进入常态。

例一:茅盾先生说:“诵读文学名著,应当一边读,一边回想他所经历过的相似的人生,或者一边读,一边到现实的活人生活中去看。”并且“主要是从生活中去学习”。请写一个简短的发言稿,向同学或老师介绍一下你是怎样读文学名著(经典)的。150字左右。

别小看了这道题,对孩子的要求并不低。首先应该是用第一人称“我”,不是“我们”,不是“你”;第二是“怎样读”,不能用“我认为”“我们要”这样的短语,“对于如何读文学名著,我认为……”这样的句式一出现,就知道是偏了;第三是“读名著”,不等于读书、读名篇。

例二:韩愈字退之,岳飞字鹏举,钱钟书字默存,字润之,字翔宇……人们选取与名的含义相关的字以表德行、特性,体现精神追求或自我期待,这是中国独特的语言文化现象。你的家人当初给你取名时,估计都没有征求你的意见,现在你可以自己做主也可征求别人的意见,给自己起一个字。翻检词典,选几个你喜欢的词,推敲含义,选定最能表现你个性和精神追求的一个,以这个词(就是你的字)为标题,叙述选择的过程和原因,写一篇文章。

我班的啸锋同学是这样写的:我原名啸风,后来因为五行缺金,改名叫啸锋。“啸”,是指老虎的吼声,虎啸听上去有很强的气势,“锋”则代表了锐利,进取。翻阅了三天的字典、词典,最终,我将字定为“锐镝”。镝是指古代战时所使用的箭,给人以快速、迅捷的感觉。后羿霸气射日,养由基百步穿杨,虽然展现的是英雄豪杰的箭术高超,也从侧面体现出箭作为武器的精准。“锐”则表示锋利、敏捷和气势。与镝的含义类似。两字之和即为锐镝,表达出我的目标:成为先锋。在人生中难免会有迷茫的时候,希望在迷茫时,我能以“镝”的精确,重新设定目标,并以“锐”的迅捷,勇往直前,永不放弃地去追寻。

最后说说,笔者刚刚命制的一个微写作题:现任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在山东高密任教时,有一年,高一年级新扩建的两个班没有语文老师,“当同学们感到实在太枯燥的时候,老师就把他们放到阅览室里去读书,或者把图书馆的书借到教室里来”,就这样过了一个学期。期末考试时,这两个班的语文成绩,并不比其他班级差,在阅读和作文上的表现,比其他平行班还略胜一筹。我们学校也有图书馆、阅览室,南京更是有很多图书馆,你肯定有去图书馆的经历,不妨把你的见闻、体验或体会,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轻轻地来,又不得不悄悄地走,请以“图书馆,我走了”为题,写一首诗或者一篇短文。

这个题目的引子材料很长,自然是有语文老师的用意。它可以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散文,也可以写成诗歌。图书馆,我走了,主要是表达一种不舍之情。那为什么不舍呢?因为图书馆好。书好,环境好,人好……古人有诗“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为什么呢?因为江南景美、生活美、人更美。图书馆,那么好的地方,怎么舍得走呢?

不独学校有微写作,在我们的家里,孩子与大人之间每天交流接触,会发生很多有趣的、有意思的事情,指导着写下来,累积起来,不仅有意思,也有意义了。

上一篇:子女有权要求增加抚养费吗? 下一篇:等我回来,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