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钻井企业核心能力提升研究

时间:2022-09-23 07:58:26

我国钻井企业核心能力提升研究

摘要 分析指出了钻井行业进入市场繁荣阶段;基于世界钻井技术趋势及发展环境,指出了体现当代科技综合发展水平的钻井行业,竞争--合作是业界经营主流模式;在核心能力内涵基础上,提出了钻井企业核心能力A.H.P.模型,并用一家企业的分析结果,提出了钻井企业提升核心能力见解。

关键词 钻井行业;核心能力;A.H.P.

Abstract Drilling market is like bullish in the world. Base on development trend and environment, drilling industry that behaves the science and technique comprehensive level is operated in competition-cooperation model; With the inherence of core competence, the A.H.P. model of expressing drilling company's core competence is set forth. With a drilling company's analyses, how to rise the core competence is presented.

Key words Drilling Industry;Core Competence;A.H.P

一、引言

国际媒体报道[i],世界范围的人口、中国和印度及南美强劲的经济增长,驱动世界范围的能源需求明显增加。这一势头,估计2002-2030年为每年增长1.7%,换言之,未来25年里,能源需求将增加50%。展望2030年的能源结构,如表1所示:

国际媒体亦指出,“如果政治家们告诉他们的人民,届时风能和太阳能对世界能源做出明显改变,将是非常不负责的”。基此,从2007到2030年,全球大约需要16万亿美元能源投资,其分布如表2:

2007-2030年,世界范围内,对石油和天然气的投资每年大约2000亿美元(其中的60%是投在石油/天然气钻井的工程技术服务业,这是石油/天然气工业业界人士的基本常识)。显然,钻井行业是一个繁荣、诱人的产业。很难想象,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十余年中,钻井行业还是油价下跌的牺牲品;下跌的油价,不但侵蚀了钻井行业盈利能力,而且也招致了整个行业的投资缺乏。但是,现在是钻井行业“史无前例”的时期,能用的钻机都在工作,甚或不能用的钻机也在修理,以期投入使用,即使如此,2005年钻机日费率仍温和上涨3%,2006年世界某些地区新的钻机合同日费率上涨50%,有人预测[ii],钻机日费率未来还将上涨10~20%,2000马力钻机日费率达3万美元,不会是稀奇的事情。及至业界人士指出[iii],为保持96%的钻机利用率,2007年应新增钻机5%,2008年增加3.5%,2009增加1%。即使对对商业周期,国外业界人士的认识是:“不管你有什么经历,以前的繁荣与萧条都不足以预测这次的商业周期,因为事情全然不同于1979~1981以及1996~1999,那两次的行业萧条皆是油价暴跌所致。现在不同,你看到的是工业化推动的高需求和油气价格的持续上扬” [iv]。

但是,不容否认,钻井行业仍需与时俱进。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为保障钻机利用率,作业者(Operators)倡导了联盟关系,而工程技术服务公司也以“理性工作,减少成本”的商业模式而运作。今天的石油工业,虽贴上了“21世纪钻井”的标签,但作业者与工程技术服务公司伙伴关系安排仍在加强,且只有这种关系,才能满足作业者所需的能力[v]。作业者需要最新的技术,块装、快速移动且功率强大的设备,高效的泵、顶驱及强化了的安全部件,电子钻进控制,全面实施H.S.E.等等[ ]。毋庸置疑,石油/天然气工业需要的是体现当代综合科技水平的钻井,而这也对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谋求发展的我国钻井行业企业提出了提升其核心能力的挑战。

二、企业核心能力内涵

1990年,著名管理专家哈梅尔(Gary Hamel)和普拉哈拉德(C.K.Pmhalad)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1990年5、6月号)的一篇题为《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的文章首次提出了“Core Competence”的术语。“核心竞争力”是Core Competence通行的中译,但它的准确的译法应该是“核心能力”、“核心专长”[vi]。

所谓“核心能力”,是指公司拥有的一种独擅的技能,它是将一系列复杂的技术和工作活动协调一致的结果。核心能力表现为一种“深度的精通”,一个公司凭借它才可能为客户提供独特的价值。它不是一个组织内部某个人或某个部门的能力,也不是指某种独有技术和工艺,而是一个学习能力的结果和体现,是公司整合、化合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技术后而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核心能力能为公司创造持续的竞争优势,帮助它延展到广阔的相关市场领域,让公司的产品或服务持续不断地为顾客提供新的价值。具体说来,公司的核心能力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能为顾客提供利益的能力

公司的核心能力往往是“令人叫绝”的能力,但它不同于奥运冠军的“能力“,后者只是令人惊叹,而不能为别人提供实际的利益。有些公司拥有高超的技能,但这些技能没有转化为能为顾客带来实实在在利益的产品和服务,那这种能力也不能称为核心能力。

2.难于被竞争对手复制的能力

你拥有高超的能力,而且也能将这些技能转化为顾客的利益,但这种能力很容易被同行模仿,那也不能称为核心能力。

3.能广泛应用、不断催生新产品、开辟新市场的能力

这就是说,具体的产品和服务,哪怕它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锐不可当,也不能称为核心能力。具体的产品和服务只是果实,而核心能力是“果树”,而且是能结出不同果实的“果树”。如果你把有竞争力的果实当作你的核心能力,那么一旦市场发生变化,这种“果实”被淘汰,那么你就丧失了竞争力。

虽然最早把Core Competence引入中国的人把Competence译为“核心竞争力”,而不是“核心能力”,但“核心能力”与“核心竞争力”毕竟有很大不同。核心能力是一种内在、无形、本源性的东西;而竞争力是一种外在的、有形的东西。产品与服务在市场上有竞争力的公司并不一定就是一个有能力的公司,如当竞争的环境不公平,或当竞争者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的时候更是如此。一个公司利用垄断优势在市场上获得了巨大的“竞争力”的时候,往往是这个公司的内在能力迅速蜕化、衰减的时候。优越的资源对于一个企业、一个国家来说的确是一种福音,但处理不当其也是一种“诅咒”。一切基于资源的竞争力(无论这种资源是石油、廉价劳动力,还是“良好的政府关系”)都难以逃脱这种“诅咒”。“有什么”(to have)永远不可能等同于“是什么”(to be)。资源终究会枯绝,拥有资源并躺在资源上生存和发展的企业,一旦丧失资源,就会“什么都不是”。而专注于“是什么”的企业,即使没有现成的资源,也会凭借内在的能力找到资源,获得独特的竞争优势。

三、我国钻井企业经营环境与核心能力

石油/天然气工业从其诞生,即表现为国际化的产业,而最能体现石油/天然气工业技术、管理水平,最富挑战性的莫过于石油/天然气工业中的钻井行业。仅从工艺/工序来说,钻井过程集中了物理勘探、钻井、测井、录井、射孔、测试、数据采集、资料处理和解释及修井等等,如再结合钻井过程中的材料、工具、仪器、设备的供应与制造,这委实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体”--系统;这一系统又运行在复杂的地上地下地质条件;苛刻的地下清洁钻井技术及H.S.E.要求;减少自身成本及提高油田勘探开发效益;广泛采用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等现代技术的环境中。为了更好的达到系统的目标,对系统的构成要素、组织结构、信息流动和控制机构等进行分析与设计的技术,更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完善、提高、创新。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钻井企业认识到,单凭企业自身的力量已很难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20世纪 80年代以来,国外一些石油钻井大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纷纷从单打独斗的对立竞争走向既竞争又合作的合作竞争关系,其中最主要的形式就是建立战略联盟。通过这种合作关系,各合作伙伴将其最核心的资源加入到联盟中,这样不仅可以使企业迅速进入市场,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减少融资和开发风险,制约并削弱竞争对立,更为关键的是,企业可以通过战略联盟,调整与顾客、供应商、合作者之间的关系,催生和发展企业的核心能力。据统计,在高新技术领域,跨国公司缔结的战略联盟从1980年的526个增长到1993年的4512个,12年间增长了8.6倍。而在石油行业则已建立了1000多个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vii]。联盟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争的事实是集中了材料、工具、仪器、设备的供应商与制造商的供应链是当今业界主流。

而在供应链中贯彻为顾客/合作伙伴创造价值的价值准则、能力与资源准则、持续性准则及时间准则正是企业核心能力的体现。

David Besanko(1999)提出的“创造价值构成”清楚地说明了企业总价值的构成,如图1所示:

价值准则体现了企业要获得真正的竞争优势就必须比对手创造更高的价值。波特的价值链理论揭示了企业创造出高于对手的价值只是因为在部分或全部价值活动中比竞争对手做得好;而更深入的研究则是由于企业在活动中发挥了某种核心能力或运用了独特的资源--无法通过外部市场获得的企业专用性资产(专利和商标、品牌的声誉、已拥有的顾客基数、组织文化和拥有专用技术或诀窍的员工、合作与驾驭合作的能力),此即为能力与资源准则;持续性准则是对价值准则和能力与资源准则的更为严格的约束,即企业的能力与资源必须为企业持续地创造价值。价值准则、能力与资源准则、持续性准则刻画了支撑企业核心能力外在表现的基本规律。

概言之,21世纪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钻井企业核心能力结构(A.H.P)示意如图2所示[viii]:

四、我国钻井企业核心能力分析与提升核心能力拙见

鉴于资料搜集与笔者视野所限,以我国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某钻井公司为例,管中窥豹,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基于A.H.P计算结果,谨对我国钻井企业提升核心能力提出孤陋拙见。

1.客户化驱动--培植深井钻井能力

当今钻井,从井眼看有小、大井眼之分,从达到目的层位方式有水平井、分支井、大位移等不同,从深度有深井、超深井、特深井差异,从成井过程使用钻机也有传统钻井、挠管钻井、套管钻井等手段,林林总总,不一而足。但不争的事实是历经百余年发展的世界石油工业,整装构造、易于发现、容易开发的油气藏弥足珍贵,人类找油气,已进入隐蔽油气藏、复杂断块油气藏、深层和潜山油气藏勘探开发阶段。美国特伦顿/黑河流域--从东部纽约,到西部佛吉尼亚、俄亥俄、肯塔基、田纳西及宾夕法尼亚无一例外的都是在深层勘探开发,平均井深超过15000英尺(4572米)。自1995年以来,美国所钻井中,实际垂深大于15000英尺的井,翻了一番还多;每年用于垂深大于15000英尺的钻机则翻了将近3番;;2000年以来高压、高温(HPHT)完井数量翻了近3番[ix]。我国第三次资源评价资料表明,西部是我国油气资源的战略接替区。近5年,东部探明石油地质储量的比例已从72%降到47%,而西部所占比例则从28%上升到53%。探明的天然气地质储量东部仅占4%,西部则高达96%。按探明油气当量计算,东部占31%,西部为69%。同时西部可采资源探明率仅22%,尚处于勘探早期。事实说明加快中国石油的勘探步伐,就是加快发展西部。但西部井深也是客观存在。塔里木盆地山前构造带探井平均井深4843m;大北、迪那、却勒、东秋等复杂地区的探井,平均井深5972m;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构造带的探井平均井深4508m;四川盆地平均井深也超过3753米。

2.深化系统化合作--供应链模式运作

建设优秀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在企业的发展中起到导向、维系和约束作用,它有很强的维持现有模式的作用。为实现新型经营模式,需要打破现有的思维定式,向现有的价值观挑战,建立新的行为规范,因此需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包括建立客户文化,创造行诺文化,培养团队精神,树立创新精神。

加强客户关系管理与客户合作。在恰当选择合作伙伴,维护合作共同利益,强化合作互信机制的基础上,与油公司、供应链伙伴形成合作关系,增强信息共享水平,改善相互交流,促进技术创新,实现优势互补,降低经营风险,减少综合成本,保持供应链伙伴相互之间操作的一贯性,实现“为客户创造价值,让客户满意”的目标和最大限度地延长客户关系生命周期并获取最大化利益的目的。

3.数字化运营--实现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的革命

①合理的数字化技术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供应链“信息平台”,构建“数字钻井”物质技术基础。②掌握数字化技术的技术技能,用现有数字化技术来构建自己的数字化技术应用平台,并通过有效地应用数字化技术来提高产品或服务的技能。③创新数字化技术的管理技能,即数字化企业构想、开发和应用数字化技术来支持和提高其业务能力的技能。数字化技术的管理技能具有资源不可流动性的特点,因为它是数字化企业长期通过实践,从错误和失败中总结起来的经验,历史积累在其成长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即它具有路径依赖性;而它的成长有是由千万个具体的正确的决策所积累起来的,这些决策对数字化企业来说是核心能力,具有资源的因果含糊性特点;再者,它的开发和应用依赖于数字化企业的数字化技术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的紧密合作、与数字化企业成员之间的密切配合、与客户和供应商的密切协作,其成长过程具有社会的复杂性。概言之,数字化的管理技能是数字化企业的一种异质性资源,具有路径依赖性、因果含糊性和社会复杂性的特点,使的它很难被竞争对手模仿到,从而具有高度的资源不可流动性,其能够为数字化企业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

将信息技术作为管理的工具导入到管理各职能领域,实现信息技术与管理方式的有机融合,实现由传统管理向科学管理以致信息管理的转变,使组织结构有金字塔型向扁平型转变,管理方式由刚性化向柔性化转变,决策有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这就是数字化运营的真谛。

参考文献

[1]Despite less-than-optimistic shorten-term factors, natural gas outlook remains bullish in long term, Drilling[J],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Drilling Contractors, Nov./Dec 2006,P17

[2]Tom・Kellock, Utilization Rate Worldwide Hover Near 100%, Offshore Rig Demand Lokks Strong Into 2014, Drilling[J],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Drilling Contractors, Nov./Dec 2006,P24

[3]Linda・Hsieh, Market in Balance, Drilling[J],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Drilling Contractors, May./Jun 2006,P78

[4]Richard・Mason, The New E&P Frontier, Drilling[J],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Drilling Contractors, Mar./Apt., 2006,P19

James・Day, Noble Looking Further, Thinking Further, Drilling[J],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Drilling Contractors, May./Jun., 2006,P16

吴伯凡,核心竞争力:福音与诅咒,新华文摘[J],2007.3,125页

夏申,论跨国公司战略联盟[J].国际商务.1995,3

吴海平,基于动态竞争优势的价值网理论研究,博士学位论文[M],2003.4

R.Brett Chandler and Michael J.jellison, Advanced and emerging drillstring technologies overcome operational challenges, Archive[J], Oct. 2006

作者简介:张传平中国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学博士,教授,硕士导师。

上一篇:重庆三峡库区资本市场发展的作用、意义及建议 下一篇:农村贫困大学生就业保障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