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

时间:2022-09-23 07:33:22

【前言】探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语文教学要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要求,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是否主动、是否探究,主要表现在是否思考,是否思考主要表现是否能提出问题或是否有自己的想法。教学中应在这些方面下功夫,布鲁纳说教学...

探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

内容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倡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浅谈探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问题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倡探究性学习,即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能主动的探究、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和创造力。而且从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来看,学生有探究和创造的潜能,探究性学习本身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一、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教学要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要求,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是否主动、是否探究,主要表现在是否思考,是否思考主要表现是否能提出问题或是否有自己的想法。教学中应在这些方面下功夫,布鲁纳说教学过程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发现的过程。学生的思考、看法,其实就是学生的发现,这种做法的价值在于,学生在"发现"中培养了探究思维的能力,其价值还在于,学生是在走科学研究的道路,并在其中获得知识。教师还应努力创造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合作探究的学习中获得知识,发展个性。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改变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地探究性学习,是这次新课改的重点之一,我们之所以倡导探究性学习,其理由就在于: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力的唤醒。开掘以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党性一的未来需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创新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我国的应试教育极大的扼杀了学生的活力,学生在忙不迭地记忆和写作业中忙碌,他们无暇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他们的求知、探究的冲动泯灭于记忆与写作业之中。试想,一个智商再高的儿童,当他的求知、探究的欲望一旦扼杀于最富想象、联想的年龄,扼杀于最应培养创新精神阶段,这个人一生的发展也就没有个性可言。那如何实现学生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学习是基础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要实现这种学习方式最根本的是落实好自主学习这一关键环节,因为只有在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学习才有意义。同时自主学习也是探究学习的前提,自主学习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教学之本"就是要保护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学、爱学、学有所得。从学习专题的提出,到学习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实践的机会,更大的创造空间,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使他们的主动精神和探究精神得以充分发挥。在语文教学中尝试学生自学,通过自觉让学生提学习问题,然后大家讨论共同解决。起初,学生不知学什么时候,也提不出问题,教师应先给学生一些预习提纲,然后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找问题,如果有学生的自主学习做基础,就会有探究性学习问题的提出,就会有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

(二)老师指导是关键

学生能够从学习中发现问题,这是值得我们教师鼓励的,但是学生如何中去进一步探究,这需要老师对学生加以指导,因为小学生的阅历必定没有教师丰富,阅读的资料也没有教师多。教师在教学指导中,必须注意事的是:

在引导发现中,要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

发现是自主探究的开始,由于好奇是儿童的心理特点,它往往可促使学生做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观察、思考和探究,不仅是一个方式方法问题,而是一种教育观念问题,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反映,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育工作者观念的不断更新,绝大多数老师已形成共识:只有坚持启发式教学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正因为这样,我们说老师与其"给学生二个问题,不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只有学生自己主动提出问题,主体作用才能得以真正的发挥,才能体现自主探究发现。因此,老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的因素",设计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景,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使学习过程围绕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

1. 鼓励参与合作,创设条件,提供自主探究的氛围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未来社会呼唤具有个性和合作精神的人,需要创新型、探究型的人才,合作学习能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批判,从而建构起新的和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集体精神和合作意识。

2. 巧妙设疑,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新课程改中,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正是把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放到了重要地位的语文教学中,巧妙地设疑,不但能对文章内容的感悟起到帮助,而且还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思考、乐于探究和讨论问题的兴趣,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此,老师在设置问题应符合演年龄和知识特点,做到难易适度,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具有阶梯性,让学生乐于探究和讨论

总之,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学习个性发展所需的知识,使人类群体的能力资源有效地转化为个体智力资源,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开展探究性学习是信息化的社会赋予小学语文教学的新使命,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利用好语文这块阵地,营造探究性学习的人文空间,凭借课文开展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获得真切的学习感受,从而有效地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奚定华·研究型课程的几点思考[J]·上海教育,1999,(12)·

[2]霍兰萍·研究性学习:实践与探索[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上一篇:浅议如何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自学能力 下一篇:青少年挫折教育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