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流程导向的高职经管类课程教学分析

时间:2022-09-23 07:07:34

基于工作流程导向的高职经管类课程教学分析

摘要: 对于经管类专业,高职教育追求的是熟练掌握流程化、综合性的思维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流程是一种集成协作的工作方法,强调的是某种活动在其开始到完成过程中,由多个环节按照顺序集成且共同完成活动,为高职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培养结构框架。以工作流程为框架的课程按照流程对实际工作进行分解,然后依据连续性对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及工作情景进行组织和开发,形成围绕工作流程的课程体系,并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工作流程组织教学。

Abstract: For business management specialties, the pursui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o master process-oriented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bility and problem solving skills. Workflow is a method of integrated collaborative work, which emphasizes that from the start to the completion of an activity, several parts integrate according to a certain sequence and cooperate. It provides a good training frame for higher vocational business majors. In the course taking workflow as its frame, the actual work is divided according to the workflow. Then based on the continuity, the working tasks, working process and working situation are organized and developed, forming a course system around the working process and the teaching is organized according to workflow.

关键词: 高职教育;课程教学;工作流程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course teaching;working process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1-0284-02

0 引言

高职经管类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强的主要原因在于能力缺乏或能力不符企业、社会的要求,这是不争的事实。毕业生能力不佳的主要表现有学生知道做但做不好、不能独立开展工作、工作过程中不能灵活运用所学技能等,其原因主要在于“相对于理工类职业强调动手操作能力,高职经管类职业对员工‘动脑’能力要求更高。即使是按照固定的管理路程、标准和程序实施管理,管理流程中的各个环节都会由于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而产生许多变量”[1]。因此,我们需要改变原有课程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动脑”能力进行培养。

1 高职经管类人才的能力结构对课程教学的要求

“课程是学校培养人才、实现教育目的的中介桥梁”[2]。高职教育的改革创新行为最终都会落脚并落实于课程教学。“高职经管类人才的能力结构可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职业岗位(群)专业能力,即岗位工作应具备的全部知识与技能,主要取决于所从事的职业岗位的要求,既包含具体业务的操作处理能力,也包含整体项目的统筹管理能力、行为逻辑和思维习惯;二是方法能力或通用能力;三是社会能力,包括创新能力、交流技能、自我提高能力等”[3]。高职经管类人才职业岗位(群)要求学生不仅具备操作某项具体任务的技能,更要求学生具有系统思维和统筹能力,这就说明学生需要对某项行为或活动的前因后果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感知和理解。假如学生从事木工产品企业管理或市场营销等工作,其首先要了解与产品生产相关的全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对自己的工作才能有一个全面、系统的理解。“只有在手工业特征比较明显的职业如木工等,工作流程完全由一个人完成,工作过程才有可能与生产流程一致”[4]。显然,这种全面、系统的行为可以用工作流程来说明。

2 工作流程

工作流程“强调管理工作中某些具有固定程序的活动而提出的一个概念,提出的目的是通过将工作分解成定义良好的任务、角色,按照一定的规则和过程来执行这些任务并对它们进行监控,达到提高办事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竞争力的目标”[5]。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作流程不仅“是一门具体的应用技术,但它更是一种思想,一种从整体上考虑问题解决方案的思想,许多领域的研究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应用着工作流整体考虑、过程协作的集成思想”[6]。工作流程是一种集成协作的工作方法,强调某种活动在其开始到完成过程中,由多个环节按照顺序集成且共同完成活动,整个过程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同时环节之间存在具有层次性的转换,即由上至下、由整体到部分、由宏观到微观、由抽象到具体的逻辑关系。

由图1可知,工作流程强调三个方面:组成工作流程的环节或元素或某项工作;二是转换过程,即环节之间顺序承接过程,其不仅体现了简单的顺序,更体现了能力的前后承接;三是从系统的角度考察整体结构。工作流程是对企业某项活动进行了目的、环节、过程、顺序、承接转换、外部环境、人员和系统方法等分析所提出的解决问题的过程。感知、理解并学习到上述工作方法,就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在面临某项工作任务时如何独立完成,即能分析开始结束的活动目的、能掌握全部工作思路等。若能将这一内容培养、过程培养运用到高职课程教学中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能力,这种思路为高职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培养结构框架。

3 高职经管类课程以工作流程为框架的必要性

对一门课程来说,如果仅仅强调知识点或某项基本能力,那么这门课程是不全面的。一门课程就是一个体系,且是流程化的项目体系。因此,一门有效的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技能,更应该学习到流程化、系统化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岗位需求能力来看,高职经管类学生毕业之后主要从事销售、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这些工作岗位不但要求学生会思考、会说,还要求学生会写、会管理,不仅能在别人的指导下工作,更应该能独立工作。工作流程是既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独立工作的平台。只要学生掌握了具体工作流程,在以后的工作中就能够依据这一流程进行独立工作。

对工作流程的把握,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职业能力。只会完成一个个被割裂的工作任务的人,能够“做事”,却不能“做成事”。工作本身是完整的系统,在此系统中,每个工作任务都是完整工作流程的一个环节,其意义只有在整个工作流程中才能获得理解。为了让学生掌握完整工作流程,获得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必须在课程的基础上,引入工作流程活动。因此,以工作流程为框架是经管类专业课程组织的基本逻辑,项目、任务等只是教学的手段。

4 以工作流程为框架的课程教学体系

课程按照具体流程对实际工作进行分解,依据连续性对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及工作情景进行组织和开发,形成围绕工作流程的课程体系,并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工作流程组织教学。以工作流程为框架的课程结构虽为建构模式,但不同于一般建构模式,即课程开展顺序依据工作流程逻辑,以工作流程为系统性主干,以工作任务为环节来组织工作技能集成,辅之以理论知识。由此,学生不仅能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来学习相关知识,使学与做融为一体,还能够在学习中掌握企业的工作流程,具体见图2。

5 以工作流程为框架的课程教学目标

以工作流程为框架的课程不仅注重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注重通过工作流程进行知识和技能的连续性、结构化转换,通过学习嵌入工作流程的知识与技能,培养方法和思维能力,提升学习者可持续发展能力。

6 以工作流程为框架的课程教学设计

我们认为基于工作流程和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包含了工作目标分析与设置、工作流程分析、工作环节学习、学习情境创设、信息资源的设计与提供、学习和工作策略设计以及形成性评价共七个方面。其中,工作目标分析要求的是根据具体课程提出具体的工作目标;工作流程分析要求的是根据工作目标,选择或创造具体的工作流程,强调的是工作流程和课程的一致性;工作环节分析要求的是根据工作流程,确定好工作任务或项目,分析出环节教学目标;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工作情境,因此,需要根据工作流程,结合工作目标和环节教学目标,创设学习和工作情境。

参考文献:

[1]邓忠.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经管类课程体系设置[J].当代职业教育,2010(5):35-36.

[2]钟启泉.课程论[M].北京:教学科学出版社,2007:25.

[3]赵志群.对工作过程的认识[J].交通职业教育,2009(1):1.

[4]-[6]刘在云.客户关系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159.

[7]申益美.基于“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高职《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涉及[J].当代职业教育,2011(7).

[8]杨新会.对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教学改革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

[9]毕志武.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刍议[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1(6).

[10]胡田田,刘春月.高职高专《经济学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10(1).

[11]马莉.基于应用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经济学教学探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7).

[12]王菊仙.如何提高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教学质量[J].中国集体经济,2010(30).

[13]李燕.高等职业院校“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实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

[14]吴游丽.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课程教学设计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1.

上一篇:高职院校教学与技能大赛衔接初探 下一篇: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