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名挑战者

时间:2022-10-22 09:58:50

劲锐人物:蔡煜, 2006年考入华南农业大学,在校期间任校党委宣传部下属校报学生记者社采编部部长,大学期间凭一股韧劲在院级、校级、省级、国家级等各级别比赛、评比中获奖18项。毕业后以全市笔试第一名、面试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某市农信系统,短短一年间,从基层工作脱颖而出,调入办公室工作,同时兼任省扶贫工作驻村干部;2012年,经过两轮筛选,成为该市农信系统“创先争优岗位排头兵”送报省一级参评的唯一候选人。

劲锐标志:未来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握紧了,就是希望;放手了,就是平庸。挑战吧,朋友!“如果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做第一千零一名!”

离开校园已近三年,皮囊尚且年轻,却觉得自己心态已老。最近,不少师弟师妹们向我发出“请教”,勾起了我学生时代的记忆。在我仍是校园中的一个“小字辈”时,常听前辈们谈及自己后悔的事情:后悔没有花多点时间泡图书馆、没有认真学习、没有充分利用好校园时光……轮到我回望过去的时候,却没有对过去的日子有太多的遗憾。

高考,走在滑铁卢之后

我的经历并非一帆风顺。被老师们认为稳上中山大学的我,一心想着冲刺同济大学,结果却发挥失常,最终被华南农业大学录取。曾经居于“高位”的我,突然重重跌落。考不上自己心中的理想学校,固然伤心多时,可是错过了月亮,不想再错过星星。

大学四年,在学好课内知识之余,我一直努力去做些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第一,加入有意义的学生组织;第二,坚持饱览好书;第三,参与有益的社会实践。还记得,在校报学生记者社的日子里,用文字表达思想与感动,用文字赢得彼此的惺惺相惜;还记得,那泡在图书馆里的日日夜夜,从数学、哲学、政治、历史、经济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到美学,从卢梭、尼采、柏拉图到马斯洛、凯恩斯,收获真知卓识;还记得,那些机关单位、企业公司里的人文风情,让我涉猎了这个社会的复杂和深刻。

过去的经历对我影响很大,基本奠定了我如今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为人处世能力。特别是工作以后,可供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只剩下晚上和周末,在日常工作中的优良表现,基本上都是靠自己以前的积累。业内知识更新了,你有没有能力去主动学习;单位开展才艺、技能比赛,你有没有把握脱颖而出;日常人际交往中,你能不能赢得大家的口碑。诸如此类,都要求你必须有足够的积累,才能厚积薄发。可以说,我能够在单位中取得今天的成绩,很大程度上都有赖于大学以来的积累、磨炼。

再回首,我的前半生

我并不是富二代,也没有通天的人脉资源,但在面对那些先天条件优厚的人时,我始终相信,“奋斗了八年,一定能和你坐下来一起喝咖啡”。回首我的前半生,学业也好,事业也好,都是依靠自己的奋斗。高中夜自修,最晚离开教室的人群里,有我;大学宿舍,夜深人静时准备各种学生工作与课堂学习的身影里,有我;单位办公室,下班后整理各种内务的晚归者里,有我。当别人做不到的事情而我能做到时,当别人攻克不了的难关却被我跨越时,我所尝到的,是一种拼搏的喜悦。鲁迅说,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写作上。吾辈信矣。

我从来不觉得自己比别人聪明,相反的,我是个记性不好的人,别人记一遍就能记住的,我总得记两三遍。但是在别人一遍都懒得记的时候,我愿意记两三遍。我所信奉的道理一直都是“笨鸟先飞”,能者多劳,多劳而多得。小学六年级时拿着初中课本学元方程解法,初中时为了全市数学竞赛和中考而自学了高中的集合、函数、排列组合等知识,高中学习函数曲线时又去翻了大学解析几何的内容。不停地超前学习、自我跨越,使我逐渐养成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时至今日,当我在金融系统内钻研专业知识时,靠的仍然是对未知领域的求学冲动。

没有如果,只有当下

人生总摆脱不了世俗,纵使心比天高,也要在这尘世历练一遭。仔细想想,我又何尝不想过一种归园田居的、安逸的生活?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无忧无虑,曳尾于涂中,这是多少人的向往。可是,无论是学生时代,还是工作后的时光,生活本身并不总能以我们喜爱的形象出现在眼前。曾经,在安静而漆黑的夜里,我也会想,如果当初不那么倔强,如果老老实实地填报中山大学,现在生活会不会不一样?会不会过得更精彩?可是转念一想,如果当初高考没有遭遇滑铁卢,我的大学还会这么拼吗,我会不会跟许多人一样,悠游度日,最终碌碌无为?我还能拿到这么多奖项吗?生活最关键的不是过去,而是当下。当下才是未来的决定者。因此,活在当下,是每一个人行为处事的根本。

在过往的日子里,既看到过高山,也涉足了低谷;坚信柳暗花明,也深知天外有天;在绝傲的高峰与幽静的深谷中寻找一个平衡点,支起了我的世界观。大起大落的经历,磨炼了我的意志,让我直面当下,奋勇向前,做“第一千零一名挑战者”。

梁漱溟先生认为,人类面临着三大问题,顺序错不得――先要解决人和物之间的问题,接下来要解决人和人之间的问题,最后一定要解决人和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我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感谢高中时的我,甘愿居此寒窗,探究“人和物之间的问题”;感谢大学时的我,一方面保持主动学习的正能量,汲取新知,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学生工作与社会实践,让我去接触“人和人之间的问题”。吾辈浅薄,对人和自己内心的问题尚未探出个一二究竟――但是,谁又不是在这样一条必经路上且行且清晰呢?

结语:献给更年轻的你们

属于一些人的时代已经过去,属于更年轻者的时代又已接踵而来。我的经历不适合给那些一帆风顺、一直拥有鲜花和掌声的人,但我相信,这个一波三折的故事适合送给大多数人。在以往的经历中,印象最深者有三:一是要经受得起挫折,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二是人生无处不学习,只有会主动学习、会积极自学的人才能抢占先机;三是学习不能代表全部,求知之余必须注重社交、运动及其他爱好,这样才能提升自己的综合技能。

这三点,献给更年轻的你们。这三点,是为结尾。

上一篇:土木工程专业《结构试验》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研... 下一篇:从2013招生简章看湖北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