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

时间:2022-09-23 06:54:35

浅谈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

摘要:探究性阅读是学生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方法,是知识的延伸和拓展,而语文课堂是探究性阅读的主阵地。在探究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避免教学误区,积极地发掘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学误区;教学方法

一、探究性阅读教学的误区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从中可见探究性阅读教学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就成为教师追求的目

的,但是在具体的实施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1.忽视学生个体的差异

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参差不齐的,所以在进行探究性阅读教学

的时候要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但是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却往往片

面地强调小组合作,而忽视学生个体差异,无形中就抹杀了学生个体的独特性,进而影响了整体的教学效果。

2.过于追求形式

(1)在教学中,有些教师拘泥于课文或是教辅材料,忽视了把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到课外,进而也没能实现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在探究过程中也过于程序化,往往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忽视了学生的自我感悟。

(2)更有甚者,有的教师过于追求形式的多样性,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只按照预设的程序,使得教学变成了一种时尚的形式探究,没有扎实的探究过程,更没有有价值的探究结果。

3.异化教学目标

新课程提倡探究性阅读教学,但有些教师却错误地认为:每一篇课文教学都要安排探究性阅读活动,更使得有些教师在探究性教学中过度追求教学延伸价值的实现,而异化探究性的初始目标。

二、探究性阅读教学方法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个性见解

语文“新课标”的“阅读教学建议”第四条中扼要阐述了如何“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新课题,其目标主要是想通过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来“拓展思维空间”和“提高阅读质量”。因此,在探究性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根本上让学生接受这种教学方法,并进行自我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人见解。

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适时进行引导

探究性阅读虽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有的放矢地引导归纳,在教学中要切实发挥“师生平等”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中,感知文本、品味文本,进而探究并建构起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创造性地引导教学过程。

3.合理运用教学形式,实现教学目标

语文课堂是阅读探究性教学的主要阵地。在教学中,教师要采

取有效途径,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到探究性学习中。比如,巧妙设计问题,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还可利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比如精美的课件,丰富的网络资源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把探究性阅读教学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学会探究性阅读的方法。

语文课堂是师生知识共享、情感交流的地方。在教学中,教师既要采取有效途径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又要防止进人探

究性学习的误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真正地激发学习的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屈玉玲.浅谈新课标语文教学中探究性阅读的策略[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11(3).

(作者单位 重庆市开县陈家中学)

上一篇:浅谈互动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中的应用 下一篇:如何做好中职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