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关键

时间:2022-09-23 05:24:41

团队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关键

摘要:内涵建设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之本,团队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关键。因为科研和教学在高职院校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组建优良的科研、教学团队尤其重要。本文主要探讨高职院校的科研团队、教学团队的建设实践过程。

关键词:内涵建设;科研团队;教学团队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4-0028-02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面临很多困难: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学生基础越来越差;社会认同感不见好转;专业理论不如本科院校、动手能力不如中职学校;双师型师资严重不足等。因此,很多高职院校都在寻找战胜这些困难的方法。社会不认同的原因有很多,高职院校的内涵不够丰富是其中之一,所以抓内涵建设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之本。一所学校的内涵建设涉及许多方面,笔者认为团队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关键。鉴于科研、教学在高职院校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下面探讨高职院校的科研团队、教学团队的建设实践过程。

一、团队的含义及其特征

所谓团队是指有一定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的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1]。团队具有如下特征:第一,拥有共同的目标。也就是说团队成员的个人目标和集体目标是一致的。第二,积极的合作精神。即团队成员要有超越自我的精神,要有协同一致的心理融合,要有乐于奉献的态度。第三,团队带头人要有良好的人格魅力,兼有较好的感召力和创造力,更重要的是乐于奉献。第四,分工明确,优势互补,资源共享[2]。

二、科研团队的组建

科研是高职院校的薄弱环节,虽然学校和教师都很重视,但科研成效仍然不能令人满意。就我们的实践经验所知,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生源质量差,教师教学没有成就感,经常受到挫败,导致教师激情散失;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是由中专升级而成,中专学校几乎长期不要求科研,升格后想要搞科研也有些力不从心。单个教师搞科研困难就凸显出组建科研团队的必要。在高职院校组建科研团队也有一个过程,急于求成反而没有成效。下面是我们组建科研团队的实践过程。

1.寻找团队成员。基于教师都有晋升职称和搞科研的愿望,我们向系主任提出成立科研小组的要求,得到系里的部分财政支持,随后系主任在大会上作动员,希望有意愿的人报名,然后我们从这份名单中推选出一位教学水平较高、专业基础扎实、心胸宽广的教师作为组长,召集这些教师一起探讨今后的活动方式,大家建言献策,最后确定方案:在部门经费支持不够时,争取学校支持,如果还不足,小组成员分摊;活动经费主要用于科研成果的发表和申报,科研活动时需要用餐的费用由小组成员轮流支付;一周之后每个成员先收集在教学或科研工作中遇到的自己认为有价值或有困难的问题。

2.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对前面收集的问题进行整理,从中选择出两种类型的问题:学术问题5个、教学问题8个。对学术问题,成立了学术研究小组,有8个成员。由于这5个问题的解决最后都要用到泛函分析的相关理论,因而决定先找一本泛函分析著作来读,每个成员各报告其中一章的内容和主要的思想、方法,其余各章非重点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利用泛函分析的原理和方法,不仅成功解决了上述5个问题,还对其中的两个问题进行了推广。对教学问题同样成立了教学研究小组,有6个成员,遗憾的是在中途因为有老师太自私,缺少奉献精神,把别人的教学体会抢先整理并发表出来,使这个小组中途夭折,不欢而散。

3.广泛挖掘问题。在初尝成功的喜悦之后,学术研究小组觉得问题的发现十分重要,曾经出现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问题供小组研究解决,困惑、苦恼接踵而至,彼此之间出现了猜忌,几乎到了四分五裂的地步,但多数成员认为,不合作肯定没有出路,还是坚持一下,能寻找到有价值的问题就有希望。后来在听一次学术报告时,一位专家介绍了他们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做法,我们也尝试着用这种方法:从网上下载了一些学术文章,研读这些文章,搜集其中一些值得继续研究的问题,提交小组讨论,然后确定了10个问题供大家研究,同时我们查阅兄弟院校的科研项目,结合我们自身的实际,找出了一些国内外研究得不够深入或没有研究的课题,发动小组成员申报科研项目,结果在第二年就成功申报了各类项目,撰写了10余篇学术论文。

4.贵在坚持。取得了一定成绩之后,必然会出现一些人成果较多,另一些人成果较少的情况,团队成员之间又出现了矛盾。为此我们专门组织团队成员开会讨论科研团队还有没有必要继续下去的问题,结果大家都赞成继续研究下去,只是有个别研究成果较少的成员有意见的问题,大家帮助这几个成员分析原因,经过大家的指点,这几个人也很快出成果了。我们的科研小组就这样坚持下来,走到了今天。随着时光的流逝,不管成员离去与进入,科研小组的科研活动都在延续,小组成员总共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40余篇学术论文,申报各类项目共15项。

三、教学团队的组建

教学工作是高职院校最主要的工作,对教学的研究也同样引起了高度重视,同时一些教师在看到我们科研小组取得的成绩之后,很多教师都有重新组建教学研究小组的意愿,只是苦于没有人牵头的问题。后来系主任找科研小组的成员商量,希望我们成立教学研究小组,科研小组的成员也可以参加,系里从专业建设经费中予以支持。至此组建教学团队也就顺理成章了。

1.挑选团队成员,收集问题。鉴于教学团队有过失败的教训,我们在挑选团队成员之后,提出谁要是未经他人同意使用别人未发表的成果将会被踢出团队而且上报学校作为学术造假处理的要求。第一步,将成员分成三个小组,每组完成一门主干课程的备课工作,在集体讨论确定教学内容的前提下,每个成员制作一至二章的课件,要求有教学目的、要求、重点和难点,对难点的处理等,一个月后以说课的方式进行汇报,其他成员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后,分头修改,然后在整个小组进行演示,提出最后的意见,再次修改后供教学同一门课程的老师共享。这就在减少了备课量的同时提高了相应课程教学的整体水平,体现出团队的力量。之后,几乎所有课程的备课都采用了这种模式,有力地推动了整个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第二步,要求团队成员收集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一个月之后,因为教师们在教学方面积累时间长,憋着一股劲,所以收集了近200个问题,范围非常广泛,有教学方法问题,也有教育研究问题,还有教材处理方面的问题和课程建设问题等,研究热情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根据事态的发展和问题的出现,决定把团队成员分成教育研究小组和教学研究小组,可以交叉活动。

2.选定研究的问题,研读教研论文,展开讨论。团队成员经过讨论确定了教学与教育研究方面各50个问题,每个教师至少研究其中的三个问题,一个月之后开始汇报,第一次每个成员至少要汇报一个问题:说明该问题研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自己研究该问题的方法等。

3.收集相关素材,撰写相关论文。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之后,团队成员相互展示了自己的文章,结果发现:对于教材处理方面的文章,大多数人只是给出了教材上的处理方式和经过改进了的处理方式,中间没有衔接的语言,更没有提炼的过程,其他成员给出建议,这些成员很快就根据别人的建议写出了相应的教学论文;对于教学改革和教育研究方面的文章,大多数空谈宏观改革,而且论点不明确,逻辑不清晰,团队其他成员建言是文章首先应简单介绍你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内容包括目前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你是如何改革的,其次是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最后是解决问题的措施或采用的对策等;团队成员经过商量后提出建议:对开始写出来的论文进行冷处理,也就是放几天后对文章进行修改,添加自己的观点,提炼文章的论点,理清逻辑关系,这样反复修改,直到自己比较满意后再提交小组讨论。经过一年左右时间的磨炼,团队每个成员都至少完成了一篇教学论文,教育教学研究的风气初步形成。

4.整合成果,精选课题,申报项目。整合前一阶段关于课程建设、教材处理、教学改革和宏观教育研究等方面的成果,再补充研究了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学团队申报了学校两门重点建设课程,申报了一门校级精品课程,12项教学改革培育项目或教改项目。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个人单打独斗已经不适应社会的需要,加之个人的信息、思想是有限的,要想在教学和科研上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只有依靠科研和教学团队的力量才能实现,高职院校尤其如此。

参考文献:

[1]都光珍.加强教学团队的思考[J].国家鉴于行政学院学报,2009,(1):27-29.

[2]王正斌,汪涛.高校教学团队的内涵及其建设策略探讨―西北大学教学团队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1,(3):75-77.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课题(GDXLHYB029)阶段性成果之一.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成果培育项目(CGPY2012002,CGPY2012007)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肖庆丰(1977-),男,湖南人,博士,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从事数学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冯天祥(1961-),男,重庆人,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从事职业教育研究工作。

上一篇:《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 下一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为成才插上给力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