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体育课余训练

时间:2022-09-23 05:05:48

试谈体育课余训练

学校体育课余训练一般是利用课外活动进行的训练活动,作为学校课外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学校体育的普及与提高的重要措施,对完成学校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学校体育课余训练已经纳入学校教育轨道。

中学课余体育训练的对象是学生,而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时,应该以训练促进生长发育,如此看来对于青少年不仅要练,而且还要养,只有这样才符合我国推行的全民健身计划。因此,在课余训练中绝不能超越青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把他们当小大人来对待,而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千万不能套用成人的技术和训练方法。

课余体育训练应着重抓好一般身体训练,并且要选用多种多样的身体训练的方法和手段。一般训练的内容包括有: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协调和柔韧等训练。

一、速度训练

在一般身体训练中,应首先学会跑的技术和培养良好的跑的能力,在如何跑得协调、放松、省力上下工夫。因此,需要大量采用各种跑的专门练习,多做自然放松的加速跑和反复跑。速度训练中还应加入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及移动速度。在以上速度训练中不能盲目追求快,为了提高速度,避免速度障碍,可采用对向跑、追逐跑、下坡跑、上坡跑等方法来训练学生的速度。另外,适当的负重跑也是很好的训练方法,但切忌负重过量,我们的学生还处在一个生长发育期,骨骼不宜受压太重。

二、力量素质

中学阶段学生骨化过程正在进行,肌肉无力,关节韧带松软,通过力量和跳跃练习可增强支撑运动器官的能力。力量训练必须慎重考虑青少年的发育特点,加强小肌肉群的训练,全面发展力量素质,力求使青少年身体各部分力量均衡发展,合理配套。

三、耐力素质

耐力素质能提高青少年儿童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这对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和提高健康水平有着重要意义。另外,也可以培养吃苦耐劳和顽强拼搏的精神,现在大部分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的是多数,所以耐力素质的训练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但必须注意,在耐力练习时,必须掌握适当的负荷量。

四、柔韧素质

柔韧训练可以发展胯关节的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避免运动时肌肉韧带的拉伤。学生期,关节韧带比较松软,练习要注意使身体各部位,各运动方向都要练到,做到全身各部位平衡发展,柔韧练习时还必须注意方法。柔韧性训练应成为常练的基本功,早操、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中都可以有此内容。

五、灵敏、协调素质

灵敏性是指在各种突然变化的条件下,身体快速、协调、准确地完成动作。协调性是指人体在完成动作时有关肌肉群互相配合的能力。在进行灵敏、协调性练习时,使完成动作时人体各部位在时间、空间、用力、节奏等方面合理配合。

以上五点是在一般身体训练时采用的主要内容。总之,在进行这些身体训练时一定要根据青少年的身体、心理的特点,通过全面的身体训练,使他们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机能和各种身体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并逐步发展专项身体素质。还有在课余训练中做到因材施教,对部分学生有针对性的训练,特别是身体素质相对好的学生,要采取多种形式挖掘他们的潜力。另外在训练中要避免学生对身体训练产生枯燥乏味的情绪,把花样多、游戏性强的各种小、巧、灵的练习形式充实到每堂课余体育训练课中,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训练就能保证质量。应注意的是在课余训练中安排学生运动负荷时,不能直线上升,要大、中、小相结合地安排,呈一种波浪式起伏状态,这样才能承受新的更大的负荷。最后对学生还要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课余体育训练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教育过程,它可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和兴趣,培养优良的体育道德作风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实践证明,中学生课余训练应该按多年训练计划步步攀登,尊重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才能取得预想效果。

上一篇:做好中学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探讨 下一篇:让爱做主 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