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整合促进步 全面发展快提高

时间:2022-09-23 03:47:36

多元整合促进步 全面发展快提高

[摘 要] 本文笔者以初中阶段数学课程的开放性教学为研究主题,尝试从多个教学环节寻找突破,旨在通过多元整合、全面发展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数学的自主学习能力,推动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前进的步伐.

[关键词] 初中数学;开放性教学;个性化发展

我国古代第一部教学论著《学记》中曾明确提出“开而弗达”的教学思想,旨在引导教师在教学中应以言此而意彼的教学艺术,以巧妙留白的教学智慧教会学生如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同时,这也说明了启发性、开放性教学对于学生智力开发、知识学习的重要作用. 数学课程逻辑严谨、数量复杂、空间抽象,讲究以不变应万变,以多维角度看待问题,以创新精神寻找突破,是一门生活实用性、科学研究性很强的基础性学科,正因如此,开放性成为推进数学教学改革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笔者就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开放性教学原则,为课堂教学注入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息,展开了细致探索,故本文以教学内容、教学互动、教学评价为例,就如何将开放性教学渗透于初中数学,以开放推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发展、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长足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品质的有效发展进行了阐述.

■ 教学内容开放性,增强趣味提

注意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学往往围绕教学案例分析与课堂变式练习讲解进行展开,教学内容较为单一,教学形式较为老套,加之数学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假设、演算、求证的反复过程,因此,大部分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无法形成期待的心理,积极性自然不高. 因此,笔者以为,实行开放性教学,首先需要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教师应留心生活,捕捉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话题、时尚话题、网络话题,将这些来自生活实际的情境融入数学课堂,以此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强化数学课堂的生活性,提高课堂教学的延伸性,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加入到数学学习与探究活动中,并乐在其中,有所收获.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一元一次不等式”时,笔者结合当前的热点时事“东莞整顿”,出了这样一道应用题:“这天晚上,东莞方面再次集中警力对一条街的酒店进行排查,已知如果一个酒店安排4名警察的话,那么将有20名警察无事可做;如果一个酒店安排8名警察的话,那么有一个酒店的警力不足8人,求此次排查的出警人数和酒店数. ”初中生对于此类生活热点常常表现出与往常不同的亢奋,当笔者问他们;“知道东莞吗?”他们的热情一下子就点燃了,争先恐后地说“知道”. 笔者继续问:“你们知道东莞出警的事吗?”学生回答:“知道,据说有问题的酒店只有2%. ”笔者顺势一导:“现在东莞又出了一次警,你们能帮老师算出出警人数吗?”笔者抛出应用题,学生迅速进入角色,教学效果很好. 通过这样开放性的教学内容设计,能够充分贴近学生内心,增强教学趣味和有效性.

■ 教学互动开放性,教学相长促

提升

教学本身就是一个教与学、师与生、生与生、生与环境彼此互动的动态过程,特别是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由于他们处于自我同一相对角色混乱的人格发展阶段,因此,在这个时期,他们更加关注自己与教师、与同伴群体之间的情感沟通,更加渴望在他人眼中塑造一个美好的自己,更加期待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表现以及同他人之间的友好互动. 由此,在开放性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巧设悬疑,抛砖引玉,用问题、话题激起学生讨论与探究的千层浪,引导学生大胆地质疑教师的发问,提出自己的看法,从而实现教学相长,促进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应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讨论中,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友好的互动学习中形成合力,共同探求数学海洋的奥秘.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图形与证明”时,开展课堂互动时,笔者并不是采取教师出题给学生做,学生不懂就举手提问的传统互动形式,而是反其道而行之,笔者让学生出问题给教师做,由学生来给教师解答. 这样的方式别出心裁,学生听到笔者的建议后,都很有干劲儿,争相出题给笔者做. 如,一个学生给笔者出了这样一道题:“已知正方形ABCD,∠OPQ是直角,顶点P刚好与正方形的顶点A重合,PQ交BC于点Q,PO交CD的延长线于点O,求证PQ=PO. ”学生还给笔者画了草图(如图1所示). 笔者并不急于求解,而是笑着对学生说:“老师已经有答案了,但是不知道对不对,老师把答案写在纸上,你到黑板上讲解一下这道题,老师再对一下答案看对不对,好吗?”学生答“好”,并走到黑板上进行证明. 通过这样的开放性互动方法,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全部智慧,让学生在教学相长间得到了迅速提升.

■ 教学评价开放性,尊重个性更

促学

教学评价不仅仅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更是具有妙手回春、画龙点睛之功效的教学艺术. 由此,若想实现教学开放性的渗透发展,教学评价断然不能缺席. 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句至理名言在诸多数学题目中都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思考角度与解题方式的不唯一性,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想法与个性化差异,以发展性的评价原则,尽可能地鼓励、肯定在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进步,尽可能地挖掘、激发学生在数学探究中的潜能. 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关注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如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小组比赛、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主体评价方式,以及师评与小组评价相结合的互动评价方式,丰富评价的方式与内容,为学生数学思维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更加宽松、民主的氛围.

例如,评价学生“图形与证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效果时,笔者并不是简单地从绝对的答案正确评判好坏,还从学生的论证方法、学生的论证角度、学生的思维开创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如果一个学生的论证存在纰漏,并不完全准确,但这位学生的论证角度很有创造性,笔者仍会给他一个优秀. 又如我们在教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时,笔者采取的评价方式除了教师评价外,还引入学生家长互评的形式,让学生出题给家长做,家长如果不熟悉该知识点,则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引导,最终让家长对学生的本次表现做出评价. 类似这样的开放性评价方式,能有机地调动各类资源,促进家校协作育人,同时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保护学生的个性发展,最终促进能力提升.

总之,开放性教学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呼声持续不断的教学思想之一,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应运而生、颇受关注的教学原则之一,作为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师,我们应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关注他们的个性发展需求,关注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变化与认知水平,做到有目的性地开放,有针对性地引导、有效地促进学习,帮助学生找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掌握数学探究的技巧,不断完善并提高自身的数学思维与素养,不断培养并增强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品质与数学创新意识.

上一篇:察“变”观色,“陷阱”成通途 下一篇:向死因致敬的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