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答题重技巧,听力不再“拖后腿”

时间:2022-09-23 03:31:04

训练答题重技巧,听力不再“拖后腿”

张志刚,华中师范大学英语系毕业,现任教于黄冈中学高中部,擅长语法讲解、阅读能力提升和课堂听说活动的开展。多次参编教学参考书,发表教学论文数篇,2013年获黄冈市论文一等奖。

由于英语教学资源和教学策略的限制,高中生在英语科方面普遍存在“看得懂、写得出,但听不懂、说不出”的现象,所以听力部分往往在他们的英语学习中“拖后腿”。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解答高考英语听力试题的能力呢?笔者在分析2010―2013年高考英语全国卷听力部分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一些具体策略。

一、听力题型分析

通过分析2010―2013年高考英语全国卷的听力部分,我们可以发现,高考英语听力题型有以下4个方面的特点:

1. 卷面设置

高考英语听力部分共10段材料,20道题。前5段材料为短对话,每段材料只读一遍;后5段材料为长对话或长独白,每段材料读两遍。

2. 问题设置

通过分析,笔者发现,高考英语听力的问题设置主要针对以下内容:干什么,何时,何地,内容是什么,是谁/关系,如何,数字,为什么。

3. 考查的能力

高考英语听力部分重点考查以下能力:(1)具体信息的捕捉能力;(2)推理能力;(3)简单的计算能力;(4)排除干扰的能力。

4. 材料的话题

高考英语听力部分所涉及的话题主要围绕日常生活场景展开,每年的整体趋势没有特别明显的变化。话题通常为日常生活、购物、银行、旅馆、警察局、体育运动、校园生活、工作、访谈、旅游等。

二、听力答题技巧

根据对高考英语听力题型的分析,笔者认为,在应对高考英语听力的时候,考生应该在听前、听中、听后这三个关键时期注意相应的答题技巧,从而取得好的答题效果。

1. 听前

(1)充分“试听”。在听力考试前,会有两分钟的听力试音,考生应充分利用试音时间,及时掌握播音员的语音、语调和语速,熟悉每个考试指令。

(2)看题目,划出关键词。在听力开始前,必须利用好看题时间,先浏览题干和选项,划出关键词。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考生在听完材料后,能够在大脑中根据关键词迅速地反映出相关信息,进而在最短的时间内作答。例如:

【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I】8.Why does Diana say sorry to Peter?

A. She has to give up her travel plan.

B. She wants to visit another city.

C. She needs to put off her test.

如上题,在听完材料后,根据所划出的关键词,考生能够迅速了解题目的意思,避免次要信息和冗余信息拖慢了考生思考的速度而影响答题。

(3)看题目,对问题和话题进行“预期”。在听力开始前,考生应根据试卷上的听力试题,在脑海里进行预测,推断即将听到的录音可能会涉及的话题、情景、场合等,并迅速联想相关场合会出现的关键词,尽量做到带着问题听。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化被动为主动,做到有的放矢。例如:

【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I】12. Where is the woman now?

A. In Baltimore. B. In New York. C. In Avon.

看到这个题目和选项,考生可以判断这个题目侧重于问地点。考生可以预测:材料中会出现介绍这个女人所在地点的语句,而且材料中有可能会涉及A、B、C三个地点来干扰考生答题。有了这种预测,考生在听材料的过程中就会有明确的目标,会重点听有关地点的语句,在答题时便能够做到“快而准”。

2. 听中

(1)按顺序答题。针对第6―10段材料设置的问题一般是按照答案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的,所以考生可以采取“自上而下,逐个击破”的原则。

(2)边听边记,避免遗忘。在听力考试过程中,如果遇到时间、数字、人名、地名等信息时,要迅速动笔在试卷上做上标记。这样可以避免在精神高度集中的状态下,短期储存在大脑中的内容变得模糊甚至被遗忘。这种速记符号可以是一些简单的考生自己认识的符号。例如:

【2011年全国卷I】录音稿:

M: Let’s meet at 20 to 5.

W: Well. Could we make it 20 past 5?

W: That’s a bit late for me. I could manage 10 past.

M: OK. See you then.

题目:3. At what time will the two speakers meet?

A. 5: 20. B. 5: 10. C. 4: 40.

在听材料的过程中,考生应该快速记下这个时间词:“10 P 5”。根据这个符号,考生就可以得出答案“5: 10”。

(3)抓住关键词。通常听力材料会包含很多词汇,但是这些词汇中有些是冗余词汇,有些是次要词汇,只有少数是关键词汇。在听材料的过程中,要抓住关键词汇,利用次要词汇,这样才能准确地找到问题的答案。

①有些关键词就是答案。这类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具体信息的捕捉能力。例如:

【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I】20. Why does the speaker like Horatio Street best?

A. It has an old stone surface.

B. It is named after a writer.

上一篇:重视目标对学好小学数学的重要性 下一篇: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