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作业设计 体现因材施教

时间:2022-09-23 03:01:54

创新作业设计 体现因材施教

摘 要:语文作业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仅是强化课堂教学的一个途径或工具,更是促使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业设计 创新

语文作业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仅是强化课堂教学的一个途径或工具,更是促使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语文作业的有效与否直接关乎语文教学质量,其地位之重显而易见。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对作业的设计提出了如下要求:语文作业已不再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是已经成为学生成长的履历,激发着学生的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人生观,每一次的作业都是学生成长的起点。所以,我们要在设计语文作业时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实施“因材施教”的原则。

一、作业设计要突出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趣的作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在布置作业时可让学生进行一些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如我在讲《田忌赛马》这篇阅读课文前,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让他们制作六匹马。课前学生们只是将老师布置的作业当手工制作来完成,当在课堂上我让他们摆赛马的对阵图时,这时学生们的兴趣全都投入到刺激、紧张的比赛活动场面中去,课后才明白老师布置的这项作业有其真正的用处。第二课时讲完后,我给学生留的作业便是:“说一说当今社会中还有这样的比赛规则吗?”“大家除了书上的方法外,你们还有没有其它对阵方法让田忌取胜呢?”动动脑筋再去摆一摆,这时同学们再一次投入到刺激、有创意的活动中去,自己找答案,从写作业的实际效果来看,这样不但不会让学生感到写作业是一种负担,而且让他们在自己完成作业的活动过程中得到了生动、完美的个性发展。

二、作业设计要突出层次性

1.作业量的分层。一个班级中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不同层次的发展,教师布置作业的量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调节。我们对于那些学习态度认真、能力强的学生,基础性的作业可以减少,对于那些学习懒散、态度不认真、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就适当增加作业量并加大对这些学生的检查力度。

2.作业难度的分层。作业的难度应略高于学生知识水平,具有思考的价值,学生才会对其产生兴趣。因此,我们针对学生语文能力有差异的客观事实,找准学生对症下药,为他们确定相应的目标,设计难易有别的作业。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基础、发展、创造三个目标,给他们创造自我发展和提高的平台。

三、作业设计要突出自主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语文学习是一个大环境,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学生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遭到遏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减少机械性的单纯以积累知识为目的的作业分量,让学生充分思考,做出有个性、有思想的作业。

四、作业设计要突出创造性

教师应以教材为基础,善于利用教材中富有创造性的因素来布置作业,提供一个“人人动手”的机会,促使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去探索,去发现,培养学生“人人成功”的机会。

由于我国的特殊政策,大多数儿童都是独生子,他们在家里娇生惯养,在社会上缺乏交际能力与自立能力。针对这些情况,我有目的地精心安排一些作业,利用作业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利用“三八妇女节”,让学生可以为妈妈献一首歌儿,可以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还可以写一首小诗献给妈妈。利用“教师节”,鼓励学生自己制作小礼物,或画一幅画并且写上自己最想给老师说的话。再如,让学生定时看电视,关注社会新动向,然后再谈感受。真正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看中国,看世界。这样不仅利用作业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作业设计要突出开放性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课堂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正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巧妙地根据具体情况布置学生感兴趣、有能力做好而又确实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潜能的开放性作业,使学生在更为广阔的空间里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在学完一篇阅读课文后,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通过丰富的联想和内心体验,可以进行科学、合理、开放的想象。如学完《黄河象》、《琥珀》这几篇想象文章后,我给学生留的作业是:如果你是科学家,你会推测出更科学、更合理的想象吗?这样的练习不仅进一步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总之,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作为一名年轻的语文教师,对语文作业的设计就应该从尊重学生特点和学习兴趣出发,体现“因材施教”原则,让作业内容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学生的思维在完成作业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完成作业中得以形成与发展。

上一篇:提高初中作文教学效果的途径思考 下一篇:融国情教育于思品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