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学习小组讨论学习探微

时间:2022-03-31 04:52:35

语文教学中学习小组讨论学习探微

《语文课程标准》提到“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标准从基本理念到课程的目标,从教学建议到评价建议都体现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不是机械的接受,而是动手解读,主动尝试体验,积极探究的取向。这一理念对老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开放平等互动的对话过程,要强化“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尽可能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教师应成为知识型的主持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的聪明才智激发出来,使学生在课堂上拥有一种成功感和一份自信心。面对这样的形势,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就成为一种不错的教学和学习方式。

一、在实际的教学中,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却有不少教师对学习小组讨论学习产生误解,将这种教学方式等同于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特征,作为衡量新课程教学与传统型课程的标准,认为课堂教学中若没有小组讨论,就违背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中小组成了摆设,往往教师一声令下,下面就开始了讨论

1.分工不明确,导致讨论吃大锅饭,往往还是那一个或两个的人在说

因为对小组成员应担负的角色也没有定位,缺乏明确的分工。学生不知道怎样讨论,以为只要说了话就算是讨论了,表面上看来非常有课堂气氛,实际上只是一种形式,为讨论而讨论,难得深入。而我们每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教师的传授都有一定的针对性。上课时间的限制,一般情况下,教师只注重到同学的精彩发言,而忽视了同学之间讨论的过程;是否每个成员都思考过了,是否每个成员都参与讨论了?在讨论中是否有交流,是否有补充、有争议?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是不是都在讨论中解决了自己遇到的问题或是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拓展了自己的视野?讨论后是否统一了意见。这些内容若是教师没有关注的,那么这一环节就成了课堂教学中的点缀与摆设。

听过一节《我的叔叔于勒》的课,课堂很热闹。教师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菲利普夫妇的人物性格。教师令下后学生四人一组就进行了讨论。从表面看来,这节课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过程紧凑完整,学生和教师的交流很密切。然而,实际上,问题的提出和讨论都非常的仓促,作为听课教师的我都觉得进展太快,没时间思考,当我还在思考前一个问题时,任课教师早已进入了下一个环节。可以想象当时在场的学生们根本还不知讨论的中心在哪,在讨论中对自己的定位在哪?这种情况下,他们对教师授课的目的肯定很模糊,没时间认真思考仔细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和发现自己的疑难之处,不知自己该干什么,完全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机械地接收教师传达的信息。当讨论成为教师对新课程标准要求“自主、合作、探究”的生搬硬套时,讨论式的教学课不仅发挥不了小组讨论学习的作用,反而会激起学生们对讨论的反感和排斥心理。

2.注重了合作,缺少了个性――共性――个性的过程

很多的教师觉得合作了就符合了新课改,但却忽略了给学生留独立的思考时间。记得我在开始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在安排课堂讨论时忽视了讨论之前学生的充分思考准备,尤其是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不够,问题一提出来,马上就让学生进入讨论状态。讨论就难以沿着正确的轨道进行,目标也就难以达成。停滞的课堂让我满头大汗,尽管我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提示、暗示、牵引,但他们还是很难跟上我的节奏,讨论的效果大打折扣。这完全是因为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不足造成的。

3.教师缺乏深入小组和及时的点评

经常会看到教师布置了任务后,就等待学生的讨论,实际这时教师应该深入到小组中及时了解情况,为教学的引导做好准备。毕竟备课的内容往往与实际会有误差。讨论后交流时,要尽可能的多让几个同学发言并在每位学生发言后,教师应用一两句话点评,及时给予肯定。然而现在开放性的教学强调没有标准答案,对问题的思考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这使很多老师除了对学生的思考进行象征性的表扬之后,并不对其进行点评。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积极性被挫伤从而使学生对小组讨论的态度越来越冷淡。

二、对学习小组的一点思考与探索

1.合理配置学习小组的成员和分配任务

按不同的学生层次配置并选择负责的组长。在教学实践中,小组中的组长的责任明确具体:领任务,组织讨论,简略记录成员讨论基本意思,交讨论记录。3至4个组员只有共同任务:思考具体问题,提出个人见解,对他人见解发表意见。结合具体问题,以文件表格的形式,将所有组员的任务细化,在实施合作学习的时候做好记录。

2.点评要结合激励措施,拿起表扬的武器

对积极参与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学生进行精神方面的奖励,另一方面要明确课堂是允许出错的地方,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谅解,对于积极思考后提出的较高水准的错误也要进行表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提问,勇于质疑。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诱发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自动自觉地发挥在课堂的主体地位。

总之,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开放平等互动的对话过程,要强化“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尽可能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讨论式教学是以有效地设置讨论的主题或情境为发端的。教师在讨论式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参谋者和指导者,学生是主体参与者。讨论式教学的主要功能在于提高课堂效率和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教师要恰当掌握讨论式教学的时间和时机,并根据教学实际采用。只有这样,才能增强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教学的实效性。

上一篇:谈谈数学教学如何生活化 下一篇:刍议初中生物教学中情感教学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