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书法与写作文

时间:2022-09-23 02:51:09

学书法与写作文

“写作难教,作文难写”这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让众多教师学生家长为之头疼,原因很简单:方法不对。请亲爱的读者随着我的思绪走进书法教学领域,或许能找到答案。

书法的学习,一般都要经过“读帖、描红、临帖、脱帖、创作”几个步骤,这几个步骤虽然显示了书法学习过程中几个渐进的阶段,但每一步骤都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掺杂揉合的,特别“读帖”这一环节是始终都不可缺少的。

读帖,即在临帖之前或之余,详观和揣摩帖中字的点画、用笔、结体和神韵等,将它们观之入眼,铭记于心,然后去临习,这相当于我们写作中“读书”这一环节,书怎样去读才有效?要用心去读,去感悟探究文章的内容、语言、结构、特色等等诸方面的内在因素,为以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描红和临帖,是学习书法者在初涉书法道路时的一种入门功,是刻意的学习过程,具有强制性和刻板性,所学的没有一点是自己的东西,都是别人的东西,但学的时间长了,熟能生巧,就自觉不自觉地揉合进了自己的东西,而后才会创作,才会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但我们的作文教学和写作却缺少这一过程,缺少这“复写、扩写和仿写”的环节,特别是相当于“描红”的“复写”环节,更是无人问津,更让人难过的是,如果哪位教师让学生“复写”,家长和学生们就会认为这位教师不会教作文。呜呼,为什么我们都认可书法的学习路径,却不允许作文走这条路呢?殊不知,复写他人成功的文章,循其思,沿其径,才能真正得其风骨,取其真意啊。

学生作文写不好的原因大致存在于两个方面:没东西可写和有东西不会写。

“没东西可写”是最大的敌人,我们的作文教学也大多存在治标不治本的现象。教师出了一个文题,大讲一番写作方法和理论之后,让学生用真人真事来完成此文,学生依然口咬笔头,难以成文;还有的教师讲完一篇例文,就出了另一个题目,让学生把刚刚讲过的写作方法用上,请问,能有多少用得上的呢?你讲的是“炖土豆”,却让学生用“炖土豆”的方法和佐料去做“酱排骨”,能行吗?作文就应该是讲的如何做“酱排骨”,就应该让学生仿效去做“酱排骨”,因为这篇文章所用的方法只有用在这个内容上,才是最适宜最恰当的,才能发挥真正完好的应有作用。试想,哪个人不是从小跟父母或亲人咿呀学语,而后却能自由随意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呢?这是一样的道理。所以,没有认真刻意学习别人的过程,就很难有成功造就真我的效果。

“有东西不会写”是学生的写作能力不够,安排组合文章能力不强,怎么办?这就要大量复写、扩写和仿写别人的好文章,在写中悟,悟中写,再佐以教师的指导、点拨,才能快速提高写作技能和技巧。

经过几年的研究和实践,我在作文教学中向书法学习,总结出了“复写、扩写、仿写、创写”这符合作文规律的四步作文教学法,屡试屡爽,而且是高效率的。

复写,就是将适合学生的现成的选文(或讲故事)念给学生们听,一般念一遍,最多两遍,再根据选写法的释解,然后让学生按照原文复写该文,有能力的学生可在原文的基础上适当添加或丰富。需要注意的是,读的遍数不宜过多,以免学生将选文背下来,这对写作无益,这种方法只是给学生头脑中灌以材料,并要求他们必须用自己的语言去复写该文,写完后再比对原文找差距和不足,进行修改和完善。在我的作文课上,学生都喜欢复写,因为他们有东西可写,脑袋不再“憋得荒”,并都自发地向着写好的方向努力,这样两天写一篇,半年下来就是七八十篇,学生作文水平明显提高了许多,不但积累了许多丰富的材料,而且高质量地锻炼了写作能力。

实践中,我和学生们都感到,复写也不是简单容易的事,学生大脑也是个高速度加工车间,但他们不愁,因为他们有材料可以加工,不同那些出个题目就让学生去写的作文方式,学生无从下手,望而生畏。

大约写过五六十篇以后,就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进行扩写、改写、仿写训练。这期间,教师可只给学生一篇文章的梗概或大意,让学生做扩写或仿改写作练习,等写到一百二三十篇以后,学生就会自然地进入创作状态,自觉独立完成作文。

这种循序渐进的作文方法符合客观规律,也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它的起步不但大大降低了作文难度,更避免了“一步就进入创作状态”的作文教学方式。同行们,试试吧,你会有大的收获!

上一篇:小议背诵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提升农村学生数学效能感的若干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