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书法范文

时间:2023-11-11 04:08:02

学书法

学书法篇1

今天,妈妈说:“宝贝,你喜不喜欢学书法?”我说:“喜欢啊,就是不知道哪里有得学。”妈妈说:“妈妈让你去学书法好不好?”我说:“好啊,那哪里有得学呢?”妈妈说:“去水木菁华就可以学了。”我说:“那多少点钟去呢?”妈妈说:“十点二十分。”

就这样,我们十点就到了水木菁华。妈妈在前台交费,而我呢就在家长休息室看电视。上课咯,小朋友们都坐到座位上了。我们首先要学的是笔划,然后再学写字。我们统一先学点、横、竖、撇、捺,然后再学其它笔划。

其实有一部分小朋友都觉得学书法很没趣,但是先苦后甜你们体会到了吗?当你经过了苦你就会尝到甜,书法也是如此。学书法不是展现给别人开的,而是展现得你自己看的!

学书法篇2

5月28日星期六晴

妈妈给我报书法班了。报书法班的原因是,妈妈在老师那里听说我在上课的时候,总是不能聚精会神的听讲,所以给我报了书法上班。希望在练习毛笔字的同时,改掉我的坏习惯,上课的时候可以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

今天我第一天去上课。因为是一个完全陌生的老师给我们上课,所以我心里很紧张。老师先给我们拿出了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又教了我们几个简单的字。一个简单的“一”也不好写,因为笔尖软软的,根本不听使唤。

我颤颤巍巍地把一张宣纸写满,手已经累得又酸又疼了。虽然练习毛笔字很辛苦,但是我一定会坚持下去,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会取得好成绩。

临盘采油厂胜利十七中小学二年级:孙奕彬

学书法篇3

关键词:书法 教学 方法

书法要写得漂亮且具有艺术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循序渐进,经过一步一步的长期练习,才能掌握书法的要旨。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完成有效的书法教学,需要我们不断的反思,不断地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经过日常的教学实践和训练,我积累了一些点滴体会,也总结出几点粗浅的教学方法,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激发学习书法的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产生愉悦的情绪,成了书法教学的第一课。学生写好字的关键是对书法感兴趣,教师只有将学生兴趣激发起来了,学生学习时的思维才最活跃、最有效。书法欣赏是书法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学生只有懂得欣赏书法之美,才会喜爱书法。人们常说“眼高手低”,其实书法学习的规律就是这样:先是眼高――它代表认知水平,其次才可能有手高――它代表实际创作水平。眼高手低的规律即是认知先于动作,由此可见,欣赏是进入书法艺术学习的最初的台阶,学生对书法兴趣的产生最初来源于欣赏。如果没有学生对祖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的认识,没有学生对历代书法名家及名作的崇拜与热爱,则任何技法训练都毫无意义。因此,书法教学要先多上欣赏课,等到学生的“胃口”调足了,开展其他内容的教学就自然水到渠成。生活中无论是小孩还是大人,都喜欢听故事,课堂上利用古今书法家故事,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在书法教学过程中适当插入故事可以调节学生的手指肌肉和大脑的疲劳,提高练习效率,学生感兴趣亦会产生奋发图强的动力,增强了练习书法的毅力。如张芝临池,池水尽墨;智永习字闭门不出十余载,退笔成冢;黄庭坚观看船夫划桨而行笔法等。通过讲述古代书法家的故事介绍他们的生平事迹,既可以增加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又可以陶冶性情。在故事中再适当渗入教师示范和学生的练习,通过师生互动,把抽象的书法练习和形象的故事自然的融合在一起,课堂显得生动活泼,更可以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兴趣。

二、精讲、示范、练习、巡视辅导相结合

传统的教学,大都是教师在讲台上讲的多,粉笔示范的多,这就造成有的学生在台下心不在焉,似懂非懂,练习的时候也不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精讲就是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把写字姿势、执笔方法、运笔技巧、间架结等,给学生做精简的讲解,并加以示范,让学生通过听讲、观察,对字的用笔有所了解后,做到“胸有成竹”,再开始临摹。教学的直观性对学生学书法也是非常重要,在教学中一定尽量让学生直接感触到客观具体事物,形成鲜明的视觉印象。演示中让学生看清笔的走向,看清起笔、行笔、收笔。利用形象比喻法讲解,以启迪少儿积极的形象思维,扩大形象之间的联想,使他们能迅速地抓住和掌握点画的主要特征。书法家以“练”字当先,书法技能需要反复多次练习才能形成,但也要合理安排“讲”和“练”的比例。

三、利用多媒体,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

以往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教师不可能把许多古代的碑帖和优美作品集中到课堂上一一展示给学生欣赏。而现在电教多媒体已被广泛的运用到教育教学中,成为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也便于教师示范,提高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技术则能很好地解决诸多难题,可以利用镜头的定格、放大、慢放、循环播放等形式,突出重点或细节部分,使学生细致观察,认真思考。慢放画面,使转瞬即逝的动作过程完整、清晰、具体。平时教学中,一般是利用投影片在投影仪上示范或直接用笔在黑板上示范。这些方法由于书写材料和空间的限制,不能把知识点示范清晰,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利用视频展示台,教师在上面直接范写,“逆锋起笔、中锋行笔、回锋收笔”的运笔过程以及用墨的多少、书写时的节奏等用笔方法在银幕上清晰地显现出来,学生对所接受到的知识印象会非常深刻。

四、观察与比较

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观察不够仔细是最为常见的心理品质不完善的具体表现。他们在临写字贴时,常常看一笔写一笔,一个字写得东倒西歪,结构松散。我的体会是教会学生多用观察、比较的方法。首先读贴、辩字、记形是教学的基本方法。读贴,即引导学生看清字形,在脑海中留下一个字的完整的轮廓。如:欧体“智”字是呈长形的倒梯形结构,第一二笔连写,第三笔横长且斜,下边的“日”字横折吊脚。这样帮助学生分析,他们就很容易看得真切。辩字,指导学生分析字的部件,对每一个笔画进行分析。记形,让学生记准字形和笔画,部件在格子中的位置。学生练习都是用带“米”字格的字贴和练习纸,教学时教师稍加分析,学生就容易记清字在格中的位置和笔画特征。其次比较使学生观察得更为仔细,让学生先写再比,找差距,一个字通过读贴、辩字、记形之后,基本上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了记忆,经常写写,把这个记住了的字表现出来,找找差距,学生容易进步。我在指导学生练习时,提醒他们,这个字在哪本字贴上临写过,你看见过哪位名家或老师书写过,是什么样字,学生们七嘴八舌的,一下把这个字的字形说出来了,我让学生写后,再找原字贴比较,这样极容易发现不足,最后老师讲学生比,促提高。一些学生经常写一些漂亮的字,教师应及时地把这些意想不到的好作业放在实物投影仪上,或者在教室墙壁上展出,让全体学生欣赏。让学生们自己来评一评,比一比,教师用鼓励性的语言作总结。学生们个个喜滋滋的,都想把自己的作业放上去,展出来,也想当一回评委。

总之,书法教学中的方法是很多的,需要老师们不断的发现挖掘总结,相信我们通过对这一方面的探讨研究,书法教学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前景一定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韩盼山.书法艺术教育[M].人民出版社.2001.12

学书法篇4

纵观整个司法实践过程,法律文书的识别和制作具有重要地位。从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再到人民法院、仲裁机关、公证机关,包括律师事务所在内,在进行司法实践的过程中,必然会制作相应的法律文书。所谓法律文书,是指在司法程序中,司法公证、仲裁机关处理各类普通诉讼案件和特殊诉讼案件时使用或制作的,以及案件当事人、律师自书或代书的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的文书总称。法律文书课程是法学本科教育在高年级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当学生系统地学习法理学、宪法学和各个部门法学后,开设法律文书写作课程尤为重要。法律文书作为司法实践的载体,其制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反映一个法律工作者综合素质的高低。因此,以培养高素质高质量法学人才为目标,高校应重视法律文书课程的教学与改革,促使学生真正掌握文书写作技巧,适应未来的法律工作。另外,法律文书写作也是国家司法考试大纲要求的考试内容之一。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这门课程的必要性,并在教学中予以高度重视。

二、法律文书教学的现实困境

从目前法律文书课程的教学来看,教学理念落后,教材范文滞后,课程安排不合理等问题导致文书写作教学与司法实践脱节,教学目的难以实现。

(一)教学模式落后、实用性差当前,几乎所有高校法学专业法律文书课程的教学模式都以理论灌输为主导,辅以课堂练习,形式封闭落后。课堂上,教师依照教材内容提供简单的案情材料,让学生听、记、写、改,完成教学。考试通常采用开卷形式,学生只管照搬模板誊抄。此教学模式导致的问题不容小觑。一方面,导致学生对模板依赖性极强,文书写作上存在逻辑性差、语言表达不佳的问题;另一方面,理论灌输加模板写作的教学模式实用性不强。司法实践中不同案件在逻辑说理上会有截然不同的表现。以民事状为例,离婚纠纷的诉讼重点跟借贷纠纷、合同纠纷、侵权纠纷的诉讼重点存在很大差异。只考虑模板、格式和相关法律条文的教学模式实用性差,不便于结合实际案例,无法满足司法诉讼的基本要求。

(二)教材范文具有滞后性目前,市面上几乎每一种法律文书教材都存在案例陈旧、范文滞后等问题。以我校采用的2013年7月版的《法律文书写作》教材为例,教材中选用的范文过于陈旧和滞后。比如,采用1979年的‘8.24’枪支被盗案的立案报告;采用1999年的不决定书;采用2001年的马向东案刑事裁定书。客观地说,十多年前的案子虽然具有代表性,但从司法进程而言,不管从法条上的调整、法律观念上的进步还是语言文字的运用来说,这些范文都过于滞后,根本不能代表现有法律文书的水平。学生习惯于模仿范文语言,造成他们制作的文书并不能与现有的司法实践活动相适应。另外,除案例范文滞后外,教材内容也存在实用性差问题。以状为例,通用教材一般关于状只涉及概念、内容、格式和范文,对写作思路和逻辑说理过程并无提及。可见,空讲理论的教材无法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法律思维方式的训练更无从谈起。

(三)课程安排不合理、教学内容过多现有的法律文书课程普遍存在课时安排过少、学习内容过多的问题。以本校为例,本课程一般教学时间为17周,每周2个课时,共34个课时。我校采用的教材分为9章,按法律文书制作主体划分,系统介绍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公证机关法律文书和律师实务文书,涵盖司法实践中的主要法律文书类型,大致有60多种。粗略计算,为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意味着每节课至少要讲2种以上文书。因此,要学生熟练掌握写作技巧,显然不可能。事实上,教师往往只能挑选重要的几个或几章内容进行讲解。这样一来,学生训练的机会少,掌握的内容也少,付诸实践时必然有所欠缺。

三、法律文书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更新教学理念传统的法律文书教学理念以教师为中心,重“教”轻“学”。以“理论灌输+模板代入”为主导,把学生放在被动和从属地位,致使学生写作时更偏爱照搬模板,而不对案例进行法理分析和逻辑说理,不利于学生发展和成长。因此,要教好法律文书这门课程,必须转变教学理念。笔者认为,法律文书课程的教学理念,应抛弃“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提倡以学生为本,改变学生的被动地位,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培养学生法律思辩能力、法律写作能力和法律运用能力为中心,走“自主+互动+实践”为主导路线,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实现法律文书课程的教学目的。

(二)转变教学模式单一的“填鸭式”教育并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死记硬背、模板誊抄也不能适应当前司法实践对法律文书制作的要求。法律文书教学应尝试一种新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和训练的热情,让学生主动思考写作思路并进行实例训练。因此,本课程的教学模式应由“理论灌输”转为“实践教学”,教学重点应从“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教学方法应由“单向信息传递”转为“综合互动”。首先,为满足司法实践对法律文书写作的要求,必须抛弃传统“理论+模板”的教学模式,走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其次,法律文书课程不仅要让学生记住法律文书是什么、为什么,还要让他们懂得怎么想、怎么做、怎么写。教学重点不是如何把案例内容填进模板,而是让学生学会法律思维与逻辑辩证。最后,单向信息传递的教学方法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应在教学中尽可能与学生进行互动,采用案例讨论、职业角色训练、模拟法庭等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三)提倡原始材料教学法重视实践性教学的作用,让法律文书课程不再枯燥和乏味。可以采用原始材料教学法,让文书写作与司法实务紧密结合。教师应提前收集近期的真实案件材料,进行整理和筛选,择取符合当前讲解内容的有关材料(可以混入部分无关材料),将其发放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进行研究和提取有用信息。学生掌握的是零碎的资料,只有通过自己的认真研究和思考,才能提取有效信息,然后通过逻辑分析确定思路,最后按照法律文书的制作要求完成写作任务。这样一方面解决教材案例陈旧问题;另一方面,降低学生对模板的依赖性。

学书法篇5

(一)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是提高学生书法水平的前提环节。教师应在学生书写前,利用直观教具,并配以生动的讲解,进行详尽的直观性的指导。当前,先进的教学设施为书法的直观指导提供了方便。如利用投影仪或多媒体对学生进行直观性指导。可将要学写的字的笔画形态特点直观性地投影在屏幕上,让学生一目了然,迅速认识并抓住字的形态特点、笔画特点、结构特点。如在教学毛笔书写“横”时,可将几种常见的横法笔画形态(长横、短横、左尖横、右尖横)制成课件(幻灯片),当堂投影,学生会一下子发现“长横如万里行云”、“短横方而粗壮”、“左尖横露锋起笔”、“右尖横露锋收笔”等特点。可将笔画书写的重难点、所要精讲的必要的书法内容制成课件(幻灯片),投影在屏幕上,这样便于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要领,避免出现病笔或败笔。可将学到的字制成范字块(或范字卡片),让学生进行比较,对照出自己书写的正确笔画和不足之处。再如利用电脑、电视,播放优秀教师(或书法名人)指导书法的录像,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书法,同时又能弥补因教师难以书写而影响教学效果之不足。

(二)示范指导

教师示范是提高学生书法水平的重要环节。学生在听完和看完教师的直观性指导后,对书写的字有了初步的认识。教师给予及时范写,是学生验证自己所见所闻的书写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教师示范可分三步完成:

1 绘出笔势走向示意简图。(毛笔尤为重要。)如“川”字,教师可在黑板(或纸)上,用笔勾勒出这个字的基本走向。即第一笔是竖撇,第二笔是短竖,第三笔是长竖。

2 完整书写出“川”这个字。(注意字中笔画的照应)。

3 在“米”字格(或“田”字格)中完整地书写“川”这个字。(注意这个字以及每一笔画在格中所占的位置。)如在“米”字格中的位置为:第一笔“竖撇”位于竖中线左,第二笔“短竖”位于竖中线上,第三笔“长竖”位于竖中线右;三竖以中间短竖为轴,左右对称。因此,教师示范是对学生进行的最形象、最生动、最切实的指导,学生看得真,记得牢,能够深受感染与启迪。

(三)统一指导

对学生实施统一指导是保障学生写好字的先决条件。要经常向学生们讲述写好字的作用,向他们灌输欣赏书法作品的方法。学生对书法的认识不断提高,就能明白学好书法不仅能为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服务,更重要的是能使自己和别人从中获得美的享受,明白认真书法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与锻炼人的意志的重要手段。要指导学生认真选购书写工具,尤其是重视写毛笔字时对工具的选择。学生通过书法学习,体会到“工欲善共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也就越加爱惜书写工具了。教学,充分利用书法课循序渐进地传授书法知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示范基本笔画、偏旁部首及整个字,使学生有直观的体会,感性认识加强,写起来也就容易把握。写字后,要教育学生妥善保管书写工具。统一的指导,能促使学生书法发展与良好的书法习惯的养成。

(四)分类指导

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学生的书法水平肯定会出现差异。教师在统一指导的基础上辅以分类或个别指导,是促进不同层面学生都能写好字的重要手段。如对书写时笔法灵活、线条流畅、速度快的学生,主要指导他们积累书法学习的经验,不断向深度与难度发展。这样做,既能使他们在班上起带头作用,直接带动其他同学,又为培养书法的拔尖学生提供了条件。对书写时笔法单一、线条呆滞、速度慢的学生,主要指导他们掌握书写要领,着重基本功训练。这样做又能促使书法水平的提高。

学书法篇6

意境美是书法艺术高低的标尺。有意境,则成高格;无意境,则成奴书!书法意境美是书法艺术的核心,它主要给欣赏者呈现出了以下两种美感。

一、诗意美。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犹如一首优美的诗,情感笃深,意韵浓郁,使品味者有隽永之趣。当我们欣赏颜鲁公的书作,会感到他雄浑大气,傲岸磅礴的书气,颇具阳刚之美。当我们欣赏怀素、张旭的狂草书,李白诗句“日落沙明天倒开,波摇石动水萦回”(《东鲁门泛舟》)中的意境便会浮现脑海,似乎进入了一个飘逸旷达的境界。再当我们欣赏董其昌书作后,更不难品出其中清新淡远之味,自有一番“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静穆、安谧、恬然之境……可见,书法和诗虽非同一性质的艺术,但它们都是作者思想、情性的自然流露,有着强烈的写志、达意性。

自古以来,诗人作诗大都是缘事而发,所谓“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作诗如此,写字亦不例外。蔡邕《笔论》:“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刘熙载《艺概・书概》:“写字者,写志也。”可见,书法虽不似诗词通过语言直抒胸臆,但它那艺术化的线条组合和笔情墨韵,同样寄寓着作者的艺术情趣。书法和诗在创作方法上都讲究抑扬顿挫的节奏,强调起承转合的章法,蕴寓耐人寻味的韵致。而且书法在创作中很多都以诗词为内容,或书者自作诗词,以此增添书法的艺术魅力!

由此观之,书法与诗有着密切的关系。优秀的书法作品往往涵容着醇厚隽永的诗意,使书法的意境呈现出一种别具一格的书卷气和诗意美。

二、自然美。在中国书法王国里,“自然之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审美范畴,从钟繇的“天然”之美到坡的“寄至味于淡泊”,从米芾的“平淡天真”到董其昌的“天真烂漫”,无不推崇自然之美。具不具有自然美,作品是真率的还是矫揉造作的,成为人们品评作品的重要依据之一。庄子《齐物论》提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齐一。”从这一哲学思想出发,庄子反对一切人为造作,而提倡与自然同趣的艺术。

唐代司空图论意境,特别重视自然之美。《诗品・精神》中说:“生气远出,不着死灰,妙造自然,伊谁与裁?”这种“妙造自然”,一是要求“取造化之文为我文”,达到审美内涵上的同自然之妙有;二是要求不矫揉造作,达到一种艺术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自然高妙”的境界。我们看到张旭偶见江岛地平沙润,不由兴起,用锥尖在上面画起字来,发现笔画沉稳净润,由此悟得了“锥画沙”的笔法;颜真卿看到雨水从屋檐流下,墙壁染上了斑斑渗痕,因而领悟到行笔应为“屋漏痕”的转折自如;王羲之观赏白鹅游荡而悟得了意境,怀素观夏云变幻悟得了变化和气势,黄庭坚见长年荡桨而变结体,张旭从看公孙大娘舞剑器中悟得了书意……这些都是“道法自然”,在书法创作中的具体体现啊!书家与大自然交融,自然成为书法精神的对象并陶冶着书家的性灵,使其领悟到生命和艺术的真谛。所以,书法创作要求合乎自然天成的审美规律,以形写神,在虚实隐现中妙造自然之境,达到“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的气韵生动的审美境界,从而获得宇宙生命的浑成之美!王国维说:“古今之大文学,无不以自然胜。”书法艺术之所以微妙而有魅力,也在于其意境合乎自然。其实这些说的都是客观世界对书法美的影响,是世界万物的千姿百态为书法艺术的变化多姿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

书法不仅受自然界的影响,也受社会美学观念的影响,因为人毕竟是社会化的动物。康有为说:“人未有不为风气所限者,制度、文章、学术,皆有时焉以为之大界。”晋代,士人崇尚玄学,出现了以王羲之为代表的潇洒、尚韵的书风;唐代国家统一,讲究法制,出现了尚法的书学;宋代追求个性解放,尚意书风成为了主流书风等,都与所处的时代审美取向有关。时代不同,书法风格、气息也就不同。这是鉴别书法的一个重要条件。换句话说,不同时代的书法有不同的内涵美,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书法意境美的创造,根本上取决于书家的个人性格、思想感情、审美趣味、文化素养以及人格襟抱。如王羲之《兰亭集序》所体现的清风出袖、明月入怀的平和自然之美,正是其随顺自然、委运任化的人格心灵的体现;颜真卿端庄宽舒、刚健雄强、大气磅礴的书法,又体现出他凛然正气的人格……书法中常说的“书如其人”,以及要求书家在作品中呈现出精神意气或情感意绪,从“书品”中显露出“人品”,就是这个道理。

总之,书法艺术归根到底是人(书家)创造的,是人(书家)的审美心理(情感、趣味、想象等等)的显现。要了解书法艺术的真正审美根源,只有到书法主体的心灵中去寻找。中国书法理论历来重视书法本体之“意”在书法创作中的作用,历代书法家如蔡邕、王羲之、卫夫人、虞世南、孙过庭等都主张书法以“形”写“意”,即以有限的点画和其丰富的变化来书写书者无限丰富、无限深邃的精神意气或情感意绪。书法的审美特征主要就是以形写意,书法美主要体现为一种意境美在流畅的线条、飞动的曲线、变化多姿的结构中渗透着主体的内心世界和人格魅力!

刘熙载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虽然他没有明确提到“德”,然而“德”却是“如其人”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唐代颜真卿地位的确立,主要是在宋代,而使他成为唐代书家冠冕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的“忠孝”形象。黄庭坚认为,苏轼之能拔萃于宋代书家,根本的原因在于他的学问文章之超卓:“余谓东坡书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此所以他人终莫能及尔。”道德、学问、文章,都是人格的一个部分,如何转化为书法的形象,其实是非常复杂的一个问题,并非如此简单的关系。但是,这样的强调,使书法艺术与中国文化中关于人与社会关系的许多观念能够紧密地联系起来,对于提高书法艺术的社会价值、社会意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学书法篇7

[关键词]书法临摹,教学法,研究

临摹是学习书法的唯一正确道路。也只有通过临摹才能加强对书法的领悟和理解,尤其是对经典法帖的临摹。书法者临摹的越准,其书法基础就越牢固,今后的创作发展道路的空间也越广阔。对于临摹来讲,观察能力也极为重要。观察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对读帖的认知和临摹的学习力,因此,在临摹教学时,对于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察能力和对比观察能力也很重要。

一、临摹的定义

一般来讲,临摹的实际内容包括“临”和“摹”。对于临的方法通常有对临、背临、空临和意临,而摹一般有描红、仿影、双钩和单钩四种常见方法。临摹的基本步骤一般可分为读帖、摹贴和临贴,下文将一一做介绍。

二、读帖

初学者在选定一本名家碑帖作为入门学习的范本后,往往就搁在一边。临摹之前忽视了读帖,往往读帖是临摹最关键也是首要的环节。教学者在教学期间培养学生对字帖的感觉也很重要。对书法字的形状、比例、比划和结构等这些关系的认识和把握,是学生真正认识和学写书法的开始。临摹之前能够认真查看和分析读帖,有利于深层次的了解字帖的风格特点和汉字结构的构成规律。

三、摹帖

1,描红。描红一般针对首次接触书法者来学习的,主要的针对范围是年龄比较小的学生。描红的意思就是在红色字帖上面用黑色描写范文字体。在描的过程中要做到一笔描一划,描出来的黑色字体尽量与红色底相吻合。通过对描红的练习,能让学生书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且能够学习基本的点画书写方法。

2,仿影。仿影也是针对年纪较小或者初学者进行的书法学习路径之一。仿影的意思就是用透明或者半透明的纸放在书法本上将映出的范字的影子慕写下来。这样的练习也是需要一笔完成,需要学生首先看清楚范字和影子的相符,然后才能准确的摹写出来。通过这种学习也能使学生掌握对书法字体的结构特征,用笔方法和结构穿插等书法技巧。

3,双钩。双钩相对来说是一种比较费时费力的方法,这就要求学生首先要用透明纸将每个范字轮廓线钩成细线空心字,钩完以后再用墨水填充空心的部分。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对字的动态和比划的方向的掌握。这种线钩出来以后,学生对字体的动态认识会加强,因而感觉会比较清晰。

4,单钩。这种方法是比双钩更进一步的摹写方法。即在单子的比划中心下摹写出字形,这种方法用于学生即兴发挥。用铅笔在宣纸大体上勾出字的总体结构以后再写,这样有助于写笔画的准确性,同时还能兼顾整体书法的布局。

四、临帖

1,对临。就是把字帖放在一边,对照字帖临写。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中高年级学生。这种方法一般要求学生对书法临摹有一点的熟悉和掌握。这种方法是目前我国书法临摹教学法中最普遍的方法,这种临写的方法一般要求学生对临写的字体先形似,再神似。

2,背临。这种方法是指学生在书法有一定的掌握和熟练之后,不看字帖,直接在纸上临写背过的字体。这种方法比较适合有一定基础的学生练习。这种方法的一般要求学生临写的字体与背写的字帖范文基本笔法和风貌保持一致。通过这样的临写,将大大加深学生对以前临写的字帖范文的全面掌握,全面提高学生的书写技能。

3,空临。指通过记忆,随时临写。指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不受条件限制,捉住可临写的机会和条件,能够随时临写。这种学习方法随时随地都可使用。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这种空临的习惯,临写时间久了,学生的书法水平也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4,意临。这是临帖的最高要求。是对碑帖非常熟悉和了解的情况下,感悟其整体体现的气氛。意临,即要结合原来字帖的风格和笔法,临写出与原帖风格气韵相类似的字。书法的精髓就在于无论其意境神采、气韵、性情、精神等都是通过意境贯穿的书法作品当中。意临也属于即兴临摹,在自己最感兴趣最想抒发的时候,即兴发挥,吸取其书法临摹的章法、笔试、气韵,线条美,风格美,抽象美等,再根据自己对书法意境的领悟临写书法。这样的书法方式往往靠学生对临帖范文的感觉和领悟来表达自己的书法意境。这种意临基本上靠感觉来揣摩,学生如果对自己感觉好的东西就会想方设法表达出来,而不喜欢的笔法或者笔触等往往就丢弃或者改造了。这种意临方法相对来说有一定的自主性,是对书法创作的人而言的,一般初学者也不适合此方法。

以上是对书法楷书基本步骤的详细分析和探究。

除此以外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察能力和比较观察能力也很重要。

五、临摹观察能力的培养

1,整体观察能力。整体就是字帖的主要特征,也是临摹的重点,这直接关系学生临写的书法与范文的相似度。临摹书法如做事情,要有大局意识,书法的整体就是大局。要培养学生学活观察整体字帖风格特点的能力,与自己临摹的字体相对找,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对书法的整体观察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临摹字体主要风格的特点。

2,比较观察能力。即比较观察字的笔画,形状,比例和结构的关系,只有通过比较才能发现区别或者相似点。比较观察最常见的就是比长短、粗细、宽窄、高低和大小及左右位置的高度和斜度等。比较观察法也是提高学生书法能力的重要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反复比较和观察的能力,从而纠正学生在临摹中存在的问题。

六、结语

以上是笔者对书法临摹教学的一点方法和意见。在实践过程中还有很多方面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验,并且不断加强改进和完善。希望广大书法家和教学者一起为书法教学的研究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金学智,中国书法美学[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3.

学书法篇8

关键词:书法教学;书法欣赏;作用

在书法教学中,如何提高书法欣赏能力,是每一位书法教育者,欣赏者包括书法者本人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书法欣赏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期坚持,还要指导有方。书法本身除了具有特殊的形体结构外,书法作品的艺术风格和作者对书法所表达的意境、神韵等的美学观念丰富多彩,值得深思和探索。因此,书法欣赏在书法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书法欣赏的重要性

从书法欣赏方面来看,一件书法作品的展现,其实就是作者情感、志趣、意愿的表露。从书法业界来看,无论哪一件优秀书法作品,它都具有非常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也是作者运用墨色线条的各种表现手法,在表达自己丰富的内心情感和独特的精神气质。不同书法作者有不同的情趣爱好及审美观,因而导致了书法欣赏的差异。书法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源自于生活,来源于人们内心和情感世界多彩的变化,书法的爱好者也很广泛。一般来说,书法者的创作水平和欣赏水平基本上会保持同步。一般达到一定高度的书法创作水平者,对于书法欣赏的能力也是不可小看的。而这种既懂书法创作又懂书法欣赏的人,在目前看来还是只局限在书法界搞书法创作的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而非从事书法爱好与创作的人真正懂欣赏的还不多,大部分人对书法都只是看看而已,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无法从美学的角度上对书法作品进行深层次地分析。因此,在书法教学中,要提高书法欣赏能力。

二、在教学中书法欣赏的作用

中国的书法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涉及面非常广泛,在书法教学中必须抓住侧重点,重点培养书法者对于书法欣赏的能力。如何提高书法欣赏力,对于培养书法创作者的欣赏能力来说,书法创作者应该不断地加深书法的理论研究和书法的实践创作,其自身的欣赏水平才会随之提高。而对于广大书法爱好者和学习者来说,提高书法欣赏能力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书法教育。如何在教学中引起书法学习者的兴趣,提高书法欣赏水平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在普通的书法教学中,要提高书法欣赏能力,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让书法者了解书法,从而对书法进行欣赏和品味。书法都是从了解开始的,当然在了解与欣赏的同时,因欣赏者各自的审美观不同,尤其是个人的文化水平和艺术修养的差异,相同的教学方法和书法教育,取得相同的书法水平。

教学者在教学过程中,将重点放在培养学习者“会欣赏书法”的这个点上。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将重点放在对书法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把握上。现代书法教学中,除了让学习者掌握书法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以外,还要通过各种书法教育的方式掌握书法的内在含义,真正领略书法内在的风采。例如,我们自己不会跳孔雀舞或者芭蕾舞,但是照样能欣赏和感觉出舞蹈的高雅和优美,就像领会舞蹈者的每一个故事一样。书法欣赏也有比其他艺术更难的因素,教学中要加强书法欣赏能力培养。

教学者在教学中必须向学习书法者教授书法的基础内容和知识。例如,什么是书法,书法艺术和创作与一般的钢笔或者铅笔写字有什么区别,书法有哪些基本表现形式,书法的本质和特征及书法美的创造和欣赏等。这些基础或者深入的书法知识都通过教学者在书法教育中进行传授和培养。

在书法教学中,将书法教学和培养艺术素养相结合。书法创作水平的提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学者面对广大的书法学习者和爱好者,不能只是停留在写字的阶段概念上。教育书法学习者懂得如何欣赏书法的方法,以及欣赏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者要像培养和教育初学书法的人一样,从基础着手,掌握基本的书法写法和方式,打好书法创作的基础,在让初学者追求基本功的熟练掌握和运用外,去创新和树立自己的风格。教学者在教学中也要区分学习者的层次,对于书法创作者,书法对于他们来说就是追求文化艺术和本身的鉴赏水平的提升和飞跃。创作者的书法不同于初学者,他们一般会倾向于群体的情感表达和抒发。

一个时代的艺术不能只是为艺术而艺术,而要看作是为满足一代人的需求,为这个时代而服务。同时教学者和书法创作者,更应当积极带动和传递这个时代的艺术风格,重视书法艺术创作和欣赏的大众化和普及性。

在书法教学过程中,通过书法教育使学习者对书法欣赏水平和创作水平有进一步提高,学习者的欣赏水平提高了,同时也对书法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创作水平提高了,也对欣赏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书法的欣赏水平和创作水平是相辅相成的。这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也让教学者在书法教学的每个阶段都有新的内容去探讨和研究,从而适应更高层次的欣赏水平。

总之,书法创作这门古老的艺术,之所以历尽千年而不衰,学者多如潮水不断增长,是因为书法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书法欣赏在书法教学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者应当注重培养学习者的欣赏水平和能力,同时又将书法欣赏与书法创作相结合进行教学,从而推动书法界的创作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振濂.书法美学[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上一篇:三级考试范文 下一篇: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