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背诵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25 10:01:28

背诵就是对看过或读过的文字材料,在不看原文的情况下能读出来。很明显,背诵与记忆有关,所以可以把背诵看成一种能力。提高背诵能力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语文能力一般表现为听、说、读、写,背诵既能为听、说、读、写提供积累,又能促进听、说、读、写技能的发展。提高背诵能力还能提高记忆效果,我们说背诵与记忆有关,是说记忆能力强的学生其背诵能力也能提高得快。要注意,这里说的记忆能力是一种潜能,是人的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背诵这种活动有利于将学生的潜能激发出来,从而提高记忆效果。提高背诵能力还能为人的形象、修养增光添色。背诵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背诵过程就是二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过程。背诵能力强的学生会被人赞誉既有知识又有口才。

有人认为背诵主要是回忆过程,这是片面的。按照传统记忆理论,记忆是由识记、保持、回忆组成的,就是说回忆仅仅是记忆的一部分,而且是识记、保持的结果。简单地说,背诵就是“背”出看过或读过的文字材料,因此提高背诵能力,首先要通过一些必要的措施使学生对读过的文字材料记准、记牢。对背诵来说,提高记忆效率的方法很多,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 要保持良好的注意力。任何信息的输入都要避免干扰,这需要从两方面入手。在客观上,要求读书环境安静整洁,在主观上要求注意力集中,这是很重要的,只有主观上的努力,才能把客观干扰降到最低程度。当然,良好的注意力不只是表现为集中性,有时注意力的转移性也很重要。读老舍的《趵突泉》,如果在读小泉的形态时,还放不下大泉的美,那就很难完成背诵任务。我们强调注意力集中,是指要专心致志地读书,绝不能一边玩手机一边读书,我们重视注意的转移,是在完成总目标的前提下,把注意力及时转移到新材料上。

2. 多读几遍。输入的信息应有足够的强度,才有利于记忆。对训练背诵而言,应使文字的材料具有较强的趣味性。但有些材料的趣味性不是很直接、明显,这就需要多读几遍增加输入信息的强度。一般说来,比较简单的韵文如“五绝”,学生读四五遍就可形成短时记忆,复杂一点的韵文不超过十遍也能背诵,但散文的难度就大一些了。就需要多读几遍了。不过有几个问题需注意:一是多读要适度,不是越多越好,单调的重复会产生抑制作用,只入眼不入心;二是多读要在时间上分段,今天读四遍明天读四遍,后天读三遍,要比一天内读十遍效果好;三是要尽量理解记忆材料的内容。无论读几遍,弄清记忆材料的内容、逻辑关系记忆效率就会提高。

3. 分部分背。记忆有个规律,先记的材料对后面的记忆材料有影响,这叫“前摄”,后面的记忆对前面的记忆也有影响,这叫“后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学生背一首四句古诗,往往第一句和最后一句背得比较牢,中间两句相对地说要差一些,这是因为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对中间两句产生前、后摄作用。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可将四句分成两部分,即两句的一个记忆单元,这样就好记多了。

许多教师的兴奋点只是关注怎样记忆快,而忽视了怎样才能“忘得快”。遗忘是正常现象,彻底避免遗忘是不可能的,但适当抑制遗忘还是有可能的,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对有意义的材料来说,虽然遗忘也是先快后慢,但遗忘的速度要低一些,这就是为什么要让学生先弄懂记忆材料的内容或逻辑关系的道理。避免忘得快,一是及时复习,二是给学生规定适度的记忆目标,这一方面能督促学生及时复习,另一方面能使记忆变成有意记忆,提高记忆效果。

既然是背诵,诵或读就是不可缺少的环节。首先,通过诵可以发现记忆是否准确、稳定,这有利于“再记忆”。其次,诵是对语言文字美的一种体现,能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因此,要求学生在诵或读时,声音一定要响亮,尽量有点韵味,把自己体会出来的材料的情感表达出来。应该注意的是,记忆有普遍规律,记忆效果却有个性因素。像“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有的学生可能这样记:头一句是“一二三”,第二句是“四五六”,第三句是“六七”,第四句是“八九十”,即抓住关键字就能很快背出来。也有的学生编成故事来记:我和小朋友走了二三里路,看见炊烟笼罩的村子,有四五家居民……也很容易背出。因此,教师在指导背诵方法时,不能一刀切。

上一篇:农村学校特色办学的检视 下一篇:学书法与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