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究性教学在高中美术课中的实践

时间:2022-09-23 01:31:05

自主探究性教学在高中美术课中的实践

摘要:为了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在探究式教学的方法中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高中美术 探究式教学 实践

一、自主探究性教学在高中美术课中的尝试

进入21世纪,我国新一轮课改教程改革正有序地推进,美术课程也进行了新的改革。与传统的高中美术课程相比,新的高中美术课改后提出了五大基本理念和四个目标,在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都有较大变动。新的美术课改后改变了以往过于强调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发展视角,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性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发散思维。在高中美术课中引入自主探究性教学对于提高教学的效果很重要。早在三千多年前,教育家孔子便提出了“启发式”教学,这也是探究性教学的鼻祖。

传统的美术教学,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技法的学习,如此上美术课,学生会逐渐丧失学习美术的动力和兴趣,最终厌倦、逃避。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主导,而学生是被动的,一堂课的45分钟被教师的“口水”占得满满的,根本就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如此美术教育的素质教育功能便无法达到,甚至有的学生连基本的知识和技法都不能完全掌握。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根本就不会有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成了教学中的“奴隶”,缺乏独立的学习、思考和创造。而探究性教学在高中美术课的引入后,学生不再是“附庸”而是课堂的中心,学生可以独立思考、自由地探索问题,大胆猜想、自由讨论,极富个性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发表不同的观点,甚至可以到处走动。在小组合作中讨论,在讨论中发现知识,克服困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可以切身体会到艺术作品从形式到内涵的过程,可以培养独立的欣赏能力。

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信息交流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交流,或者教师问学生答的双向交流。而在自主探究性教学中,信息交流的渠道是多向的:小组内组员之间的交流、集体讨论时全体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等等。探究性教学使得学生发散思维,常会不经意提出一些难解的问题,因而教师的学习策略也要发生转移。仅仅靠备课的知识,是不足以应付课堂上的聪明学子们的。

二、自主探究性教学在高中美术课中的不足之处

高中美术课自主探究性教学虽然获得成功的经验,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首先,在高中美术课中只注意了探究的形式,而忽略探究但是实质。在探究性教学课堂上,教师经常会动不动就小组讨论探究,但是讨论和探究必须是在学生有一定美术知识的前提下才能进行,而且教学进度要适量放慢速度。否则,讨论探究只是走过场,并未能使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得到提高和美术知识得到吸收。

其次,自主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独立思考,集体讨论,容易造成放羊式的课堂教学。由于自主探究性学习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弱化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没有及时地进行调控,把握所讨论问题的量和度。容易陷入放羊式。

最后,高中美术课自主探究性教学可以使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按自己的方式来欣赏,但也导致部分的学生由于缺乏引导,美术欣赏能力并未能得到提高。

三、让学生在实践中动起来,提高自主探究的效率

在高中美术课中运用探究性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就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呢?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对于传统的由老师讲述的美术授课方式感到乏味,因此,转变教师授课方式,使授课形式丰富,灵活多样,应该能达到效果。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将各种人、事、物的运动过程逼真地表现出来,给美术教学注入了新鲜活力,令学生耳目一新,可以使学生愉快轻松地获取新知,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在美术欣赏课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让学生有准备地来欣赏。上课时,教师在出示欣赏作品后就可以让同学讨论说说自己对作品的印象。教师可以将欣赏与绘画、工艺等想结合,可以让学生临摹作品,体味作品的内涵,一味的欣赏只是纸上谈兵,并不能让学生很好地了解作品。此外,情景创设的方法在美术欣赏课上的运用非常重要。我们都知道音乐与美术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在美术欣赏课中把音乐与美术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欣赏作品时伴着音乐展开联想,眼前不断出现画面,犹如置身其境,感情也随着变化。例如在欣赏《韩熙载夜宴图》时,面对我国优秀的画作,配以古筝名曲《高山流水》,加上教师娓娓动听的解说,让学生在意境极妙的氛围里恍若置身于其中,感受到其具体的情节。如此,学生更能深刻领悟作品内涵,课堂教学的效果更容易达到。

美术是需要参观考察,需要观察生活,风景写生,因此必须走出教室。学生一旦走出教室,感觉的丰富,思维的活跃,任何课堂内的教学活动都不能替代。走出去对于高中美术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在探究性教学中,更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那么,不深入生活中去感受、去体验,又如何能获得实践动手的能力呢?例如:在教学民间绘画和工艺品欣赏时,学生对于泥塑的小玩意往往会很有兴趣,教师在完泥塑的知识后可以播放一些泥塑制作的过程,让学生临摹动手制作泥塑,还可以带领学生到民间泥塑制作厂子里参观,亲自体验泥塑的制作过程,并且可以请教泥塑的制作专家。学生在完成自己的作品后经过知道可以认识到优点和不足,这样可以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让学习到一项小工艺技能,诱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高中美术课探究性教学的引入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等有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只注重形式讨论等不足。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教师应该改进教学,借助多媒体工具、走出教室,让学生在实践中动起来、结合其他学科课程,融会贯通提高效率,在探究式教学的方法中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李力加,走向多元的美术教学,湖南美术出版社

尹少淳,美术教学研究与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

徐建融,美术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米勒定理与高考 下一篇: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